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芾50岁之后,书风大变,写出了这9件神作,水平仅次于“二王”!

(2022-09-04 11:47:50)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书法网:

米芾50岁之后,书风大变,写出了这9件神作,水平仅次于“二王”!

学习书法一般而言,有一个起点,也有一个终点,有的人终其一生,也难以进入这个起点,也有一些人,也仅仅停留在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入古”,这个终点就是“出新”,这也是中国传文化当中“守正出新”的道理。
怎样才能“入古”呢?其实就是深入到古人的笔法系统当中,而当代许多知名且影响力巨大的书法家,其“笔法”往往是“自造”的,不是古人传承的“笔法”,这便不是“入古”,从古至今笔法都是有传承的谱序的,在这条谱序当中的人的书法,都是值得学习的经典。

而米芾则可以说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许多人说书法要“取法乎上”,这话不假,但“取法乎上”要分阶段,对于初学者而言,直接学习王羲之,是基本看不到王羲之书法的精微之处的,直接学习唐人,也很难从平正中窥见其险绝之貌,而学习米芾,则直观了许多。

沃兴华先生评价米芾的书法史“吃了摇头丸的王羲之”,意思是说米芾是将王羲之书法当中变化,进行了一种较为夸大的表现,这种表现就好比是教科书一般,极度细致地剖析了出来。

苏东坡甚至这样夸奖米芾的书法:

米书超逸入神。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在大书法家苏东坡眼中,米芾不仅在书法上精通五体,其水平也是与钟繇、王羲之差不多的水平。

其实米芾的一生也可以分为“入古”和“出新”两个层面,我们知道50岁之前的米芾,基本处于一种“集古字”的状态,他的每一笔都审核古人法度,甚至他临摹的“二王”法帖足以乱真,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之一的“中秋帖”便曾经让很多人误以为是王献之的真迹,在“入古”的层面上可以说是无与伦比。

而50岁之后的米芾,完成了一种自我蜕变,可以说是“五十自化”,是在深入临摹古人之后的一种自然的升华,50岁之后的米芾书法在用笔上足以比肩“二王”,乃势真正值得后人深入临摹的范本。

在今天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中,有一卷米芾《手札9种》,这9件手札作品,乃是米芾50岁之后最为经典的作品的合集,其中包含了"面谕帖"、" 致伯修帖"、" 晋纸帖"、" 苏氏王略帖"、" 贺铸帖"、"致伯充帖"、" 惠柑帖"、"戏成呈司谏帖"九件书札,乃是米芾书于宋徽宗崇宁元年至崇宁五年间的旷世经典。

可以说这9件书札不仅是米芾书风成熟之后最为经典的作品,也是整个宋代书法的高峰,其用笔之精妙入微,结字之变化神奇,足以堪称后无来者,以此卷比之于“二王”,甚至某些地方亦犹有过之,对于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倘若将这9件书札临摹通透,你对于书法的理解,将会卓然大成。

而今,我们将藏于台北故宫的这9件手札的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的1:1复刻,极度清晰地复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字字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作如见原作。

米芾50岁之后,书风大变,写出了这9件神作,水平仅次于“二王”!

米芾50岁之后,书风大变,写出了这9件神作,水平仅次于“二王”!

米芾50岁之后,书风大变,写出了这9件神作,水平仅次于“二王”!

米芾50岁之后,书风大变,写出了这9件神作,水平仅次于“二王”!

米芾50岁之后,书风大变,写出了这9件神作,水平仅次于“二王”!

米芾50岁之后,书风大变,写出了这9件神作,水平仅次于“二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