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家乐
林家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338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2022-07-12 15:41:41)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齊白石香港須磨




来源:許禮平 名家翰墨 翰墨軒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 (1938)
齊白石與香港

前清宣統元年(一九〇九),齊白石曾應郭人漳(葆蓀)所邀往赴廣東的欽廉地區,時老友羅醒吾,弟齊純俊、婿思義等偕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郭人漳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寄園日記》 (1909)
航程見於《寄園日記》所記﹕該年二月廿二日乘安徽輪船出發,於廿六日午刻抵香港,寓中環泰安棧。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省港澳碼頭 (約1909)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香港街道(1909)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香港中環德輔道中一景(約1909)
直至三月初三再開往海口,繼而轉往欽州。也是說,在去程中曾在香港停逗了一個星期。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寄園日記》:
「廿三晨刻開往香港」

同年的七月下旬,齊白石與四弟齊純培和長子齊良元返湘。途中復經香港,船泊香港兩日,期間齊白石登岸僅遛躂半日便歸船,復往上海方向去了。此後沒再來香港。在齊氏日記中,有記其去程途經香港的一些感受。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太平戲院內 (1909)

二月廿六日記有﹕「夜來之太平戲院觀劇。先以為廣東之劇,可為中國第六七等。今觀此院之劇,較廣東尤醜。殊不足觀,片刻即返。」而翌日記有:「午前之博物院,物頗繁,不勝記載。」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寄園日記》: 「廿七日午前之博物院,物頗繁不勝記載。」
那年代,香港一切都是在草創,談不上人傑地靈。而白石翁呢,則是慣見天朝文物,以及上國衣冠,高人名士。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那何有於眼前種種。所以白石翁日記上也自言:「余自由京師歸,觀劇之眼界,所謂五嶽歸來不看山矣。」本來白石翁的游記都慣有紀游題詠。但這香港之行,卻無詩紀。而前文關於「戲劇」和「博物館」的兩則劣評,自然也能連類而及了。總言之,白石翁這次是「負此一遊」了。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寄園日記》: 「十五平明,到香港,船欲停二日方行,余攜貞兒登岸,半日歸船。」
但事情又有出意想的。這似乎說不清是香港有負於齊白石?抑或是齊白石有負於香港?據後來發生的事情而論,香港人卻是很「記掛」這位白石翁。因為在他逝世後十六年,香港曾為之舉辦過一次大型的展覽,那是在一九七三年。而且往後的三十三年,還繼之有兩次的大型展覽。這說明香港人「記掛」齊白石,這正好可補回當年令白石翁的失望。先說那年的「齊白石繪畫、書法、篆刻展覽」(以下簡稱「首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繪畫、書法、篆刻展覽」
‍── 大會堂展出齊白石作品海報

其時間是一九七三年九月十四日至十月三日。展品悉由香港十多位藏家(包括時在香港的日本藏家)借出,統由「香港市政局」轄下的「香港博物美術館」領名舉辦。而更具意義的是﹕首展地點是假座香港中環大會堂頂層。但這次首展的大會堂已不是當年齊白石所參觀的大會堂。順便一說,齊白石所參觀的博物館是在當時的「大會堂」東翼。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舊大會堂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
(香港匯豐總行大廈現址旁)

這是香港會的會員發起籌建,於一八六九年落成的建築,亦是當時文化地標和上層社會的活動中心。其位置是在中環皇后大道中一號。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香港皇后大道中匯豐銀行第二代大樓明信片,旁為大會堂 (1909)

但此舊的大會堂已在一九三五年拆卸,並先後改建為匯豐銀行總行和中國銀行大廈。而新「大會堂」則轉址另建於一九六二年,其頂樓三層是「香港博物美術館」。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舊大會堂內博物館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香港大會堂  1962年建
八十年代中更分拆為「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而到九十年代初,新的香港藝術館遷往九龍尖沙咀,那是後話了。再說回一九七三年的齊白石「首展」,其特點是展品全部借自民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繪畫、書法、篆刻展覽」
圖錄鳴謝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繪畫、書法、篆刻展覽」
借展人士名單

這不僅是說明了香港市民能「顯其所藏」,事實也證明「物歸所好」是保護文物的好方法。而在某種意義上,則是與大陸「文化大革命」的作為對着幹。因為一九七三年,大陸正是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期。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打倒齊白石》 上海中國畫院

在文革前夕和文革初期,江青也早有過貶齊的話,如:「齊白石的一把蔥、兩頭蒜、幾個蝦米說得那麼好?很奇怪,怎麼捧起來的?齊白石反對土改,身上掛一串鑰匙,守財奴!」(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江青與中央美術學院三名教師的談話)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打倒齊白石》
載《新美術》1967年11月創刊號
中央美術學院

又﹕「齊白石的畫,我已經注意了好幾年了,那是什麽畫!為什麽要搞那麽大的畫冊!是誰在把齊白石封為當代的藝術大師?究竟是誰封的?齊白石是什麽人!」(一九六六年十一月江青與美術工作者的談話)(載《江青同志關於文藝工作的指示彙編》一九六七年十一月)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醜化齊白石的漫畫 (1967)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醜化齊白石的漫畫 (1967) 

到了「文革」,對齊白石的批判舖天蓋地而來,這不僅是語言暴力了,而是更有實際行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醜化齊白石的漫畫 (1967) 

文革初期,齊白石的墳墓(位於北京西郊魏公村湖南公墓)被紅衛兵破壞,其墓前矗立自己篆書大字「湘潭齊白石墓」及隔鄰「繼室寶珠之墓」兩大塊碑石(是高三公尺多寬約一公尺厚四十公分的麻石碑)都同時被砸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親造生壙 生前手書墓碑
湘潭齊白石墓和繼室寶珠之墓文革中被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羅孚在重建的齊白石墓前留影 (1985) 

也同是在一九七三年,我在中華書局海外辦事處、商務印書館香港辦事處工作,知道當時重印出版物時都要審核,遇「齊白石」姓名要刪除。如某辭典例句中有「齊白石畫的小雞很生動」,便要刪去「齊白石」的名字,改為泛稱的「他」,變成「他畫的小雞很生動」。可見「齊白石」這名字在那年代是定為負面的。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醜化齊白石的漫畫 (1967)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醜化齊白石的漫畫 (1967) 

大陸政治的氣氛既然如此惡劣,但香港的藏家似乎都沒有顧慮。儘管一水之隔的對岸是上綱上線的在鬥爭,而在香港這邊,卻表示出完全不同於大陸的對待文物的態度。香港藏家是無聲無息地默默耕耘,繼續收藏,繼續愛捧齊白石。人們是「不敢言而敢怒」。後來「四人幫」倒台了,大陸對齊白石的評價轉變,大陸文博機構更可以把齊白石書畫借與香港展覽了。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作品展 (藝術中心 1988) 

香港遂有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齊白石作品展,這兩次是分別來自北京的中國美術館和瀋陽的遼寧省博物館,都是以氣勢和集中來亮人耳目,這和一九七三年的「首展」就有明顯的不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作品展圖錄(藝術中心 1988)

那第二次的齊白石作品展覽,是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三日至二月十四日,在香港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包兆龍畫廊舉辦,由香港藝術節協會、香港藝術中心及中國美術館合辦,題目為「中國美術館珍藏齊白石作品展」。港方搞手是陳贊雲,代表北京中國美術館來的是董玉龍、陳奇峰。

他們都跟我說,展覽非常成功,兩三個星期的展覽,參觀者超過十萬人次。破了藝術中心所有展覽會的紀錄。也超越了齊翁逝世後在北京展覧館(當年叫蘇聯展覽館)辦的齊白石遺作展的參觀人數(遺作展雖然一再延期,參觀者總共是六萬多人次)。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遺作展覽會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遺作展覽會紀念冊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遺作展覽會1958年元旦
在北京蘇聯展覽館舉行
周恩來總理蒞臨參觀  華君武講解

可見香港人對齊白石的熱愛。而第三次展覽,則是二〇〇六年八月五日至十一月廿六日,是在九龍尖沙咀香港藝術館舉辦。題目是「似與不似──遼寧省博物館藏齊白石精品」。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似與不似──遼寧省博物館藏齊白石精品 (2006.8.25 -11.26) 展覽傳單

這個展覽在展品、場地、時間、布置、宣傳、教育等各方面,佔更大優勢,辦得有聲有色,盛況空前。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似與不似──遼寧省博物館藏齊白石精品

展覽圖錄

香港是彈丸之地,而能在三十三年間舉行過三次大型展覽,這當中除了有經辦者的決心和努力,但更重要的是香港市民對齊白石藝術的熱愛,並不因當局政治取向而轉移。香港人對白石的「記掛」,大可回贖令白石翁「廢然罷遊」的歉疚了。

從香港走出去

舊日香港藏家都著重收藏古書畫,但解放以後,古書畫出口早已有所規限(乾隆以前書畫禁出口)。故經營者如集古齋,都只能從大陸輸入近現代名家的,這當中就以齊白石作品為多。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集古齋辦書畫展覽人頭湧湧場景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集古齋辦書畫展覽人頭湧湧場景

這除了香港人購藏之外,有不少是經香港再轉銷去世界各地的。而日本人吸納最多。日本的文化和中國相近,在中國文化理解上比歐洲人的理解更為真切,所以日本人喜歡收藏齊白石又是理所當然的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雪江堂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東京就有家專門銷售中國書畫的雪江堂,是西園寺公一先生以太太西園寺雪江的名字創設,一九六三年開業。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西園寺公一

八十年代該店的掌櫃野阪一房先生跟我說過,他們多年來從北京輸入日本的齊白石書畫,超過三千件。過去曾有人統計,齊白石一輩子寫的畫約三、四萬幀。單雪江堂一家廿年間傳入日本的就佔了十分之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郭沫若 行書卜算子 雪江堂十周年紀念

師曾須磨兩知己──陳師曾

其實日本人也愛齊白石,日本人更早發現齊白石,齊白石在日本市場上冒起,是源於曾留學日本的陳師曾,和當時日本人的超前眼光及經濟實力。齊白石五十五歲(一九一七年)避兵亂移居北京,在琉璃廠南紙店掛出寫畫刻印潤格,為陳師曾賞識。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陳師曾 (1917 攝於蓮花寺)

陳師曾知有齊白石,是有淵源的。陳是江西人,但祖父陳寶箴卻是湖南巡撫,師曾早年與齊白石的兩位老師胡沁園、王闓運都是相稔的,因之有後來陳師曾親往宣武門外西磚胡同法源寺訪齊白石的一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陳師曾祖父是湖南巡撫陳寶箴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老師王闓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老師胡沁園

那次陳齊談得投契,齊曾出示《借山圖》請教,陳題詩云:「曩于刻印知齊君,今復見畫如篆文。束紙叢蠶寫行腳,腳底山川生亂雲。齊君印工而畫拙,皆有妙處難區分。但恐世人不識畫,能似不能非所聞。正如論書喜姿媚,無怪退之譏右軍。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陳師曾遺詩》《題齊瀕生畫冊》)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陳師曾題齊白石《借山圖》

齊白石後來有詩注云:「予五十歲後之畫,冷逸如雪個,避鄉亂竄於京師,識者寡,友人師曾勸其改造,信之,即一棄。」陳師曾勸齊白石「畫吾自畫自合古」,是後來齊白石常說的以我家筆墨寫我家山水。是「何必低首求同群」,齊白石決心「掃除凡格」,自成一家。他曾在為友人寫畫的題跋中吐露心聲:「余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時也。」又云:「余畫猶過於形似,無超然之趣,決定從今大變。人欲罵之,余勿聽也;人欲譽之,余勿喜也。」足見齊白石變法的決心。

而據張宗祥回憶,當日陳師曾約同往訪齊白石,後張因事未能踐約,故由陳師曾一人往訪。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張宗祥 (1922)

張在《鐵如意館脞錄》記其事如下﹕

「齊白石璜,湖南人,從王湘綺學詩。早年挾其畫與篆刻,游兩湖府縣幕中,人以其畫筆之工而無生氣,篆刻之整而無刀法,謚之曰『木匠』。予友沈羹梅兆奎之父任湖北某府知府,齊曾處幕中,告予如此。民國初年,至北京,寓法源寺小屋中,出其技鬻於琉璃廠,月餘,無問津者。親至清閟閣、榮寳齋問曰:『今京師畫何人最享盛名?』則曰:『陳師曾』;『全國何人最享盛名?』則曰:『吳昌碩』。『陳吳之畫,可得觀乎?』則各出所畫示之。齊恍然悟,歸寓,盡棄其向之所謂草蟲花卉工而無生氣者,放筆作魚蝦花草。不數日,又以新作投諸肆中,遂有售者。師曾見之,且驚爲得此奇筆,邀予共訪之。予無暇,師曾自訪之,遂訂交。齊氏之畫,遂有名於北京。自此不復作工筆畫,偶爲老友一作之。其題字亦屢變其體,少年、中年之作,人幾認爲僞作,以款識不同也。第三子能倣其粗淺者,故畫室出入必親啓閉,慮盗用印章,以贋作售人也。此老身佩銅鑰累累然成串,行則丁東相驚鳴。出寢室,鎖其寢室;出畫室,鎖其畫室;下致箱篋、抽屉、厨匱,可鎖者無不鎖也。二雛姬侍之入畫室,乃繋其衣角於畫桌,亦可異矣。予友楊性存最嗜其畫,每年必購數幅,中一大幅八尺者,畫粗筆半身仕女一,顱之大小,與生人相等,白石欲丐回自藏,性存不許也。所貯西洋紅三四巨瓶,故畫荔枝、牡丹,能極鮮艷。人體瘦小,語言質樸。」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廿一日,「第一回日華聯合繪畫展覽會」在北京南池子石達子廟歐美同學會開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第一回日華聯合繪畫展覽會 新聞報導

陳師曾請齊白石提供畫作參加,齊白石後來回憶道:「我在北京,賣畫生涯,本不甚好,有此機會,當然樂於遵從,就畫了幾幅山水,交他帶去。」(《白石老人自述》)齊白石這次拿出的是山水橫幅、花卉等八件作品參展。這個展覽非常成功,每天參觀者達三千之眾。後來移師天津續展。這是齊白石畫作首次公開展覽。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日華聯合繪畫展覽會圖錄 (1922)

而翌年五月一日,「日華聯合繪畫展覽會」在日本東京丸之內「東京府廳商工獎勵館」舉辦第二次展覽大會,金城、陳師曾、吳熙曾東渡出席,齊白石也有《桃花塢》、《橫江揚舲》等九件作品參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桃花塢》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橫江揚舲》

這次齊白石的畫全部高價售出,所謂高價,據齊氏自述,是「每幅就賣了一百銀幣,山水畫更貴,二尺長的紙,賣到二百五十元銀幣。這樣的善價,在國內是想也不敢想的」(《白石老人自述》)。

第三次展覽是一九二四年四月在北京中央公園和上海舉行,第四次是一九二六年六月在日本東京美術館,七月再移師大阪市工會堂舉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東京府美術館

四次展覽齊白石都有作品參加展出。這個「日華聯合繪畫展覽會」,是陳師曾參與籌辦的,陳師曾是齊白石的伯樂,推薦齊白石的作品參展,而且到處延譽。是為齊白石的作品走入域外視線之始。齊白石在北京「衰年變法」成功,形成有自家面貌的獨特畫風,與當時畫界已拉開很大的距離,而特別為東洋人所欣賞。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大村西崖《禹域今畫錄》中齊白石條目

日本美術史泰斗大村西崖,在一九二二年三月出版的《禹域今畫錄》中介紹齊白石,兩個月後,五月六日東京《朝日新聞》報道「日華聯合繪畫展覽會」 中,對齊白石作品評價甚高。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1922年5月6日東京《朝日新聞》
報道「日華聯合繪畫展覽會」

日本人又把陳師曾、齊白石兩人的作品和藝術生活狀況拍成電影,在東京藝術院放映。黎錦熙《記白石翁》曾記此事云:「辛亥以還,湘中多故,山寇出沒,鄉居不寧,翁倉皇避地,仍遊燕京,不求人知。陳師曾攜翁畫東遊,日人出數百金購之。其所作曾入選巴黎藝術展覽會,而日人亦將翁之作品及藝術生活攝為影片,獻映於東京藝術院,名動海外。」齊白石也有詩紀實:「曾點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紙眾爭誇。平生羞殺傳名姓,海國都知老畫家。」自此,齊白石聲名大噪而譽滿天下,訂單不絕,這可忙壞老人了。有詩為證:「一身畫債終難了,晨起揮毫夜睡遲。晚歲破除年少懶,誰教姓字世都知。」白石自注「因外客索畫,一日未得休息,倦極自嘲。」這哪裡只是自嘲,這更是在「曬命」。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第四回日華繪畫聯合展覽會圖錄》 (1926)

牆內開花牆外香。齊白石的名聲是在東洋雀起,再傳回神州的。齊白石在一九二二年一首題畫詩中感歎:「咫尺天涯幾筆塗,一揮便了忘工粗,荒山冷雨何人買,寄與東京士大夫。」這「東京」可不是指開封,而是日本的東京。而這幫「東京士大夫」當中,有一位須磨彌吉郎。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須磨彌吉郎 (1892-1970)

師曾須磨兩知己──須磨

須磨彌吉郎(すま?やきちろう)秋田縣出身,生於一八九二年(明治二十五年)壬辰,屬龍,所以號「昇龍山人」,喻「飛龍在天」。(須磨藏齊白石《芭蕉圖》,上款題昇龍山人。現歸京都國立博物館。)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芭蕉圖》
上款題「昇龍山人」(須磨彌吉郎號)
(「齊白石繪畫、書法、篆刻展覽」圖錄29號)

晚歲顏其寓所為「梅花草堂」。今年(二〇一八)的九月九日,便是須磨誕辰一百二十六周年。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須磨彌吉郎

須磨彌吉郞日本中央大學法科畢業,懂六國語言。一九一九年入外務省,曾任駐南京和廣州總領事、駐西班牙特命全權公使,亦曾任外務省情報部長,是一位職業外交官和情報官。須磨彌吉郎和香港也有淵源。一九三〇年起,兩年零四個月,他出任廣東總領事時,幾乎每個月都到香港來。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須磨彌吉郞在廣東總領事館設晚宴招待鄒魯、孫科、許崇智、陳濟棠、汪精衛等國民政府要員 (1931年昭和6年)

須磨通華語,在中國交遊甚廣。一九三二年七月出任上海公使館一等書記官時,曾訪鄭孝胥。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鄭孝胥

《鄭孝胥日記》留有如下記錄:「日本領事館藏本英明偕須磨彌吉郎來訪。須磨能華語,自言祖、父皆好書畫。」(一九三二年八月廿三日)可見與須磨交往的高官都知道須磨喜好書畫。須磨也是利用書畫藝術品來進行柔性外交。須磨在南京任總領事時,與黃秋岳交往,談詩論畫。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黃秋岳

黃時任行政院簡任二級秘書,(一九三五年須磨在南京通過黃秋岳得齊白石《魚苗圖》),須磨施計誘使黃秋岳及其兒子黃晟(時任職外交部條約司),出賣情報與日方。後來黃氏父子被槍決。但這事在須磨眼中卻微不足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1935年須磨在南京通過黃秋岳得齊白石《魚苗圖》(「齊白石繪畫、書法、篆刻展覽」圖錄42號)

須磨自認為,「在我一生當中,我認爲曾做過一番空前絕後的大事」,是一九三一年在廣州當領事時,當時日本的幣原喜重郎外相,委託須磨辦理「橫亙於中日兩國之間的癥結──滿洲問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幣原喜重郎

須磨還不到四十歲,已經奉命辦理此一重大外交交涉。

須磨回憶:「一九三二年秋天,我到滿洲,關東軍司令官本莊在奉天吿訴我的是一個我始料所不及的非常意外的事實。那時本莊對我說:『如果用春秋筆法來論滿洲事變的話,這事變還是你一手造成的!』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

本莊司令官嚴肅地向我解述:當陳友仁啣命赴日之際,廣東國民政府購入了五百萬日元以上的軍火。那些軍火看看快要裝船運往廣州了,幣原外相卻驀地從中作梗,不予批准。最後,迫於無奈,日本軍部便把那批武器全部,轉運大連,他們積悶在胸,無處發洩,才闖出了這幕驚天動地的滿洲事變。」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九一八事變翌日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布告

「想不到我在廣州,就曾幹了那樣一椿對世界歷史影響上、較諸雅爾達密約、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大事。」(《中共心影錄》)此事說來話長,但不是本文所要討論者,有興趣者可以參看須磨彌吉郞《外交秘錄》、《中共心影錄 》。

須磨雖然雅好中國書畫,但在政治上,他是主張對中國武力威脅的強硬派。須磨自稱無意中一手造成一九三一年的滿洲事變。但一九三四年,須磨拍檔藏本英明(副總領事)失蹤事件,日本擬藉以製造事端,弄得滿城風雨。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當時報紙發佈的藏本英明「失蹤」啟事警備司令部懸賞

幾天後,藏本被發現才化險為夷。藏本沒有死成,致陰謀失敗。此一事件,須磨難辭「無意」了吧。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藏本英明

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須磨赴西班牙出任特命全權公使時,主要任務是從事諜報活動,設立「東機関」,收集歐美情報,是內閣情報部長。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須磨彌吉郎 (1938年2月)

日本戰敗後,他被盟軍總司令部列為A級戰犯,在巢鴨呆了三年,最後獲不起訴,大步跨過。其後,他兩次當選日本衆議院議員,又曾出任民主黨總務局及宣傳局局長。

須磨能詩,善畫,著述頗富,有《中國美術》、《夢》、《結局》、《斯太林的碑銘》、《西班牙藝術精神史》、《外交秘錄》、《中共心影錄》等。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須磨彌吉郞《外交秘錄》

須磨彌吉郎自幼喜愛藝術,自己能畫之外,雅好收藏,藏品甚富。而且以職業關係,二三十年代在中國活動,有機會認識當時畫壇名家。他很早跟齊白石交往,還到處延譽白石畫藝,與白石的友誼持續很久。解放後,一九五四年,須磨應邀去北京,最後一次訪齊白石。須磨常自誇捧起齊白石。須磨在《中共心影錄》透露:「記得當我在一九二七年的秋天,赴任北京的時候,齊白石的畫,很少人理會,我卻把他稱做『東洋的塞尚』,向德國的陶德曼、美國的約翰遜兩公使一番吹噓之後,他的名氣也逐漸大起來了。那時,湊巧鹿子木員信亦到北京,對我的說法,第一個表示共鳴,極口稱讚齊白石的山水畫,實與塞尚媲美。這樣跟我一唱一和後,日本人到北京來的,也都對他的畫,另眼相看,並以人手一幅爲榮了。最後,齊白石終於給美國生活雜誌,列爲世界大名畫家之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美國時代周刊報導齊白石(1948年7月26日)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美國時代周刊登載齊白石作品水墨生蝦圖 (1948年9月6日)

這是須磨在一九五四年的憶述,雖然略有誇張,但須磨在宣傳齊白石畫藝上,確實貢獻極大。

一九五四年九月下旬,須磨應邀赴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慶典。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慶典

由日本去北京沿途,他不忘向同行者推薦,到中國購買齊白石書畫。須磨此行,也抽空硬闖齊白石寓所,並能見到白石老人。須磨後來記述:

「十月四日早上,我也不去詢問對方方便與否,便訪問了被稱當代第一的畫家齊白石。九十四歲的他,現在除了是畫苑大師以外,還帶著一個人民代表的銜頭。我自負曾經助過他一臂之力,他所以能夠成爲今日般名聞遐邇的人物,至少,我的推介,是發生過影響的。單憑這一點來說,我相信他總不致讓我吃上閉門羹的。於是,乃決定事前不予通知,就登門趨訪了。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跨車胡同齊白石寓所

他住在跨車胡同第十五號,坐落的房子並不很大。我問那個守門的老翁他是否在家,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老翁竟毫不猶豫地說出『不在家』三個字。小孩子卻是天下最天眞誠實的傢夥,站於門傍,年齢大槪在六七歲左右的一個,對我說出了跟那老翁相反的話。我便很客氣地向那個老翁道出來意,並說我是從日本遠道來此的,很願意獲得一個機會向齊老先生致意。

『齊先生爲了人民代表的事,每天都很忙,同時因年事已高,行動不大方便,所以不得不謝絕客人的訪問。前些日子,也祗是見過周恩來總理一面而已。』老翁說。我仍然不肯罷休:『我也許是不同的。無論如何,請你替我遞張片子,看他意思怎樣。若他果眞不願接見,就無話可說了。』

半晌,看門人的回報卻是齊白石極樂意與我相見。齊白石雖然說是年紀老邁,那時他卻還能夠作畫。我一直被帶進他的畫室。二十年前在北京,也是在齊白石處見過一面的羅某,當時亦在座,也可以說得是奇遇了。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羅祥止 (須磨兩遇的「羅某」,該是齊白石弟子羅祥止。)

齊白石看到我,馬上放下畫筆,站起身來跟我話舊。他已經是九十四歲了,精神倒矍鑠。據說,耳朶稍差了,僅可聽到終日在傍侍奉他的女性的聲音。右手亦不很靈活。那時,他正在畫著一幅小品的牽牛花的圖幅。歡談片刻後,我稱讚他底山水畫得好,並坦白地表示;如果可能的話,希望他割愛一些給我。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

齊白石對我表示,他自己亦想保存一些作品,但假如我一定想要的話,就把一幀七十二歲時的作品『水連天』送給我。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作品《水連天》(《過湖渡海圖》)

後來,他竟索性連那個從湖南湘潭起,一直對他提攜的姚華(即姚茫父)所畫的『四君子圖』,也拿出來了。在他那些動作裡面,隱隱暗示一種酬報,他的成功,姚華和我,與有力焉──的成份在內,我私下感到欣慰。第二天的十月五日,聽說他還跑到蘇聯展覽館,對陳列著的那些畫,有所批評。現代第一流的畫家,跟毛澤東有同鄕之誼,難怪所有屬於人民政府的機關,都要掛出齊白石的畫了。不過,即使沒有他跟毛澤東同鄕的關係也好,以他作畫的實力來說,也是値得他們那樣做的。率直地說,他年紀已經是九十四歲,幾乎是一個連手也不能運用自如的老人了,往下的日子,情形當然比較以前更甚,但每天還把他置於不斷寫畫的生活之中,這是何故呢?」

須磨彌吉郎的確是在宣揚齊白石上有功。他本身收藏的書畫,單齊白石就過百件。他最早收藏齊白石作品,是在九十年前,一九二八年(昭和三年)四月十九日,時任北京公使館二等書記官的須磨,在北京參觀日本人俱樂部舉辦的齊白石展覽,在二百件展品中,須磨購買了齊白石書法《漢隸對聯》和定價最高但不為人們欣賞的山水《松堂旭日圖》,顯示其眼光獨特。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 《松堂旭日圖》
須磨入藏最早的齊白石作品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其後,須磨與齊白石定交,而且甚為投契,而須磨認定齊白石是中國的大師,從此努力蒐集白石作品。當時日本藏界偏重於蒐藏中國古書畫,須磨則蒐藏中國近現代書畫為主,其中又側重於他所偏愛的齊白石作品。可以這樣說,須磨是以收藏齊白石為主力,作為其收藏中國近現代書畫的基礎。而短短十年間,須磨已建立起甚具規模的中國近現代書畫收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須磨藏齊白石,曾經在東京、三藩市等地巡迴展覽,並出版「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畫冊《白石•Ch’i Pai-shih》。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白石—須磨舊藏 美國舊金山 日本東京展

須磨在這本圖冊的前言說,「在中國畫領域中,我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收藏齊白石的繪畫上」,「我對他(齊白石)的多次造訪至今記憶猶新,他和他的繪畫將永遠活在我心中。」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須磨於其所藏齊白石展現場觀齊白石山水 (1960)

須磨彌吉郎在一九七〇年(昭和四十五年)四月卅日過世,享壽七十有七。他遺下的大部分藏品,在千禧年前後,由其長公子須磨未千秋陸續捐贈與京都博物館,數量龐大,有九百數十件。京都博物館西上實先生,早有文章詳為介紹。另外,也有不少藏品流入拍賣場,由新一代收藏家承傳。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西上實

須磨的遺緒

須磨彌吉郞的長公子須磨未千秋(すま?みちあき)先生,一九一八年(大正七年)生,東京大學政治科出身,也是外交官。須磨未千秋在父親故去之後二年,一九七二年至七四年奉派香港,出任日本駐港總領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須磨未千秋

在他駐港任內,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借出他父親的藏品,與香港博物美術館合作,舉辦了香港首次的「齊白石繪畫、書法、篆刻展覽」,哄動藝壇。如前文所述,我當時是在中環域多利皇后街中商辦事處工作,常利用中午時間,和週末,去大會堂頂層,欣賞這個齊白石書畫展覽。其中有幾件,印象深刻,像《耳食圖》等,迄今仍能記憶其畫面。反而當時對《松堂旭日圖》沒有甚麼印象。其中一件展品《筆硯圖》,我曾移植借用到《中華文庫》其中一冊《文房四寶》(一九七三年出版)的封面。我當時的工作是書籍裝幀設計。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筆硯圖》(「齊白石繪畫、書法、篆刻展覽」圖錄15號)

據當時《文匯報》的報導,這個展覽共收齊白石作品九十六件套。包括齊白石繪畫七十九幀,書法八件,齊白石刻石印章十件及篆刻原拓本一百七十五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文匯報》報導齊白石作品展覽
(1973年9月8日)

展品是選自香港十七位藏家的珍藏。但從展覽圖錄所列藏家名單,只有十三位,不是十七位。而展覽的齊白石作品,並沒有全部收入圖錄中。我在展覽的當時,曾發現三件畫作並沒有收入圖錄中,分別是標示編號八十五、八十六,和一件無標示編號的畫作。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沒有收入圖錄的展品 85號 齊白石《黑鰻及魚》(筆者記錄稿)

另沒有收入圖錄的展品是齊白石的印章原石、原石鈐本和邊款拓本,多為趙少昂和高貞白的用印,有十多方。

須磨彌吉郎在生時宣揚齊白石,在美國、日本辦展覽,出圖錄。到死後,他的兒子承父遺志,利用這些藏品,繼續宣揚齊白石。從香港出版的這本圖錄觀之,圖錄收齊白石畫作七十六件,其中須磨藏品約三十件,約佔一半。所以當年我的印象,以為這是須磨的藏品展覽。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譚志成 (1992)

隔了幾乎半個世紀,當年曾借出齊白石書畫參展的這些藏家,僅存范荷齋一位(許案:范先生已於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十日逝世,享壽九十六歲),其他全都往生了。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范甲(范荷齋)(2003)

他們的姓名、齋號,現在年輕一輩,或者感到陌生,將來有機會,另文介紹。而展覽的這批齊白石作品,經過幾十年的歲月,也早已星散海內外了。須磨所藏,有多件捐贈與京都國立博物館,劉作籌先生所藏幾件,都捐贈與香港藝術館。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劉作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劉作籌捐贈與香港藝術館齊白石作品《松鷹圖》(《名家翰墨》月刊14期「齊白石特集」頁29)

其他藏家所藏,和書畫流傳遞藏規律一樣,隨著藏家生命的終結,藏品有的轉下一代,也有的流入畫廊、拍賣場,另歸有緣人。

我有幸得到兩件展品。其中一件是齊白石在北平淪陷期間致齊壽山兩頁手札。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竹平安館藏齊白石致壽山手札

「壽山先生鑒:往後若有外國人。請先生當翻譯者,余請先生切莫答應他。或有外國人來北平。要與余求畫。請先生不必預先報吿。若有外國人探問余之住趾。請先生切莫指示。倘先生聽余此言。余不勝感激之至。齊白石言。十六日。老年人。不求買畫者多。正求買畫者稀少。第一怕的介紹人。」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北平淪陷期間齊白石隱居鐵柵屋停止賣畫

北平淪陷時期,齊白石閉門謝客,門裡還加一把大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齊白石閉門謝客告示
(《名家翰墨》叢刊C6《齊白石/法書集》頁34)

曾在大門外貼告示:「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齊白石此手札,不好直言日本人而說「外國人」。此手札具見白石老人當時心跡。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北平淪陷期間齊白石告白 (1940)

我曾想,如果當時須磨沒奉調美國、西班牙,仍然留在中國,他要去北京看望齊白石,不知老人又會如何應對呢?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許禮平在大阪蝸廬美術館講
《齊白石香港須磨》
2018年9月3日

(本文是二〇一八年九月三日應上明先生之邀在大阪蝸廬美術館舉辦「須磨藏寶•宋元餘韻」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稿) 

二〇一八年九月廿九日 修訂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名家翰墨》月刊HM14
齊白石特集‍

齊白石是近代中國藝壇上知名度最高的書畫家。其作品廣受歡迎,市場上需求極大,故偽作隨之增多,齊氏在生之時,已偽作滿天下,齊氏特別刻了方印“吾畫遍行天下偽造居多”。本期精選出較可信賴的齊白石真蹟,盡量以原寸刊印,以便讀者鑒別真偽時作比較研究之用。並輔以《齊白石研究資料輯要》,《齊白石作品拍賣行情》供讀者參考。齊白石在書法、篆刻方面成就頗高,影響很大,而研究齊氏這方面的文章較缺,特請馬國權先生、馬達為先生二位執筆論述。

平裝 160頁 28.5cm x 21cm  彩色精印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名家翰墨》叢刊A39
齊白石 / 貽富籯金

本書收錄齊白石家人舊藏之齊白石書畫作品十八件,盡量以原色原寸刊印。編者並從各大公私收藏中搜尋與這批畫作相類之作品一併刊印,以資比較研究之用。較重要的作品由郎紹君撰文評介。末附所有作品之全部題字、署款、鈐印,原色原寸。可作為鑒別齊白石書畫的重要依據。

平裝 104頁 28.5cm x 21cm  彩色精印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名家翰墨》叢刊C6齊白石/法書集

齊白石詩、書、畫、印俱佳,允稱四絕。齊氏書法剛勁沉著,別具一格。早歲學何紹基、金冬心,後學李北海,繼起直追篆籀的樸拙和漢隸的恣肆,著力於《天發神讖碑》和《三公山碑》,經數十年努力,脫盡窠臼而自成體勢。八十以後,爐火純青,用墨濃淡乾濕,隨意點寫,別具真趣。本集收錄遼寧省博物館藏齊白石法書三十件,由早年以迄晚歲,各體俱備。可作鑑藏齊白石書畫之標準。末附遼博書畫部專家由智超介紹文章及齊白石法書作品國際拍賣行情,齊白石署款等。

平裝 96頁 28.5cm x 21cm 彩色精印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齊白石香港須磨

《名家翰墨》叢刊H1 齊白石印集

本集收錄齊白石自用印和為朱屺瞻、李可染、吳作人等所刻印章共約六百方。所鈐各印,皆事先將印章洗淨,保持印面整潔。部分印章印面增加墨拓,使篆字出現反字效果,便於研究。印章有刻邊跋者,全部以烏金墨拓出。印面文字及邊跋,統加釋文,以利閱讀。重要處詳加注釋。書前備有印章目次,方便檢索。本集係研究、鑑定齊白石等名家書畫真贗的重要工具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