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家乐
林家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619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2022-06-11 16:28:10)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来源:少尉 金石書畵小舘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引言:

    陈传席是艺术史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常常语出惊人。那么,在这位敢讲真话的学者与批评家眼中,关于当今书法生存的种种现象以及相关审美、批评等问题,又有着怎样不同的答案呢?

问:如今很多人以书法为业,天天练字,而中国有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号称“书法家”、还有自称“著名书法家”的。那么,书法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天天练字就可以成为书法大师吗?

陈传席:书法是小道,没气质可就是学不好。

书法,我认为就是小道,是小技巧,但是需要大方面的支撑,没有相当的气质,你就是学不好。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西晋 陆机 《平复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东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东晋 王羲之 《丧乱帖》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故事,在宰相来选驸马的时候,王羲之做了什么?袒腹东床!结果留下了东床驸马的成语。说明了王羲之本人的气质,是很率真的一个人。

技巧这东西,半天可以讲完,说起来容易,练起来很不容易。而我们书法既要讲技巧,又不是光讲技巧。老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东晋 王献之 《中秋帖》

  现在很多书画家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大事,胸无点墨,写出字来就很小气。胸怀世界和就琢磨着赚两个小钱,在笔下流露出来的艺术境界形同天壤。技巧已经够了,需要的是把传统的东西认真读过,然后融化到自己的性情当中。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是意识形之于态。颜真卿人怎么样,我们不了解,但看他的字,就能知道他的性格。李白怎么样,我们也不了解,但看他豪放的诗,没有胸怀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晋 王珣 《伯远帖》

问:当代的书法创作形式繁多,搞得人有些眼花缭乱。但是哪种风格才是好的呢?书法审美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

陈传席:书法需要正大气象。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一气呵成,你摆技巧不行。任何艺术没有技巧阶段不行,但技巧太多了,又不能成为高的艺术。前几年,我最早提出了一个观点,也是书法审美的评判标准,叫做“正大气象”。好的书法作品要有正大书风。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东晋 谢安 《中郎帖》

  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好的书法作品看什么?就是看格调。这个既玄也不玄,格调、气息,懂书法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书法的品位高低最终就是格调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书法家胸怀的问题。

  书法不可能成为一种专业,但它是“非专业职业”。就是说它是在做一门学问,但又不是职业,不是什么都不干,天天写字就可以把字写好了。我们看历史上,王羲之是右将军、国之栋梁,颜真卿是平原太守,苏东坡也是政府要员,他们都是一生在忙,哪里是天天专门就写字?在历史上哪里有专业的书法家?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南齐 王僧虔 《万岁通天帖》

问:书法批评是引领当代书法发展、廓清发展思维脉络的必要方面,但当代书法批评却陷入失语状态,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陈传席:中国传统最崇尚气节,可今天没有了。

现在有观点说,没有真正的书法批评家,都成了“表扬家”了,是这样吧?这是社会风气使然。想当年,鲁迅骂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骂得多厉害,结果梁实秋没到法院告鲁迅,也没变成狗,后来过得很好,也没怎么样。今天的批评界,批评的人没有鲁迅的胆量,被批评的人没有梁实秋的胸怀,急了还会告你一下。作为媒体,对于直言的批评也不敢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出现大批评家。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唐 欧阳询 《季鹰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问:刘墉是清代书法四大家之一,但现在他的字,价钱还卖不过一个书协主席的字。这种价位的差异能够代表当代书法创作的艺术成就吗?

陈传席:字写好就对了,想成书法大师就错了。

现在关于书法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没落了,另一种是说繁荣了,这是各讲一段。讲繁荣,是说写字的人非常多。很多人觉得书法就是会写字就可以卖钱,就转行写字了,像一些本来搞经济、医学、哲学的都改行写字了,觉得写几个字来得更舒服、痛快。那么,这种繁荣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觉得是坏事。因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需要很多的医学与哲学工作者,书法家也需要,但是,有一个两个就够了。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在汉代写过《非草书》的赵壹,就曾经表述过这样的观点,那就是书法写好了对国家没什么好处,与治理地方也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必要花很大功夫。其实任何人都应该把字写好,可一旦全变成书法家,对于整个时代就是个悲剧了。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问:当代书法能否产生大师呢?

陈传席:现在书法的传统没有断,只是在文化积淀阶段。等经济发展了,一些人有了空闲,工作之余练练字,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卖字,浮躁之风被去掉了,出于兴趣,加上文化积淀,自然造化把天地灵气赋到某些人身上,就会有大的书法家出来。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唐 孙过庭 《书谱》(局部)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

  我相信我们的后人会鄙薄我们,大部分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可也正是我们的积淀奠定了基础,留下了书法延续的种子。

   不得不说,绝大多数书画家藏的书都没有诗人、作家、社会知识分子的那么多和宽泛。翻阅他们的书柜,难见到经典的文史哲,也没有当下的社会学、经济学、美学什么的。

   书画家的书柜更多用来放一豪华的画册,或堆放自己花钱自费出版的画册以及不伦不类的邮册。大部分时间,书画家都在创作室约书友一起喝茶、聊天、吹牛、刷朋友圈,而读书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他们却很少翻阅,自然缺少与书中智者对话的热情,也没有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心。也有一些书画家很诚实,自嘲说书柜只是一种摆设,是一种门面。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唐 李白 《上阳台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唐 贺知章 《草书孝经》(局部)

    一个不阅读,缺乏真知灼见的书画家很难说他会对自己的书画世界有一个什么样的憧憬。最起码,一个书画家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行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用作品说话,才是真正的对艺术负责,对自己负责,才是合格的书画家。不能一辈子只靠名头,或打着老师的旗号吃饭,就会那么几个造型,笔墨上没有任何个性,千篇一律,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这样的人,对艺术绝无责任可言,不是合格的书画家。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唐 张旭 古诗四帖(局部)

  真正的书画家,是在书法、绘画或其他艺术领域有一定的成就和个性,内含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品有广泛的美感以及独特的个性,是一种思想、哲学的体现,可以视为一种生命的呈现。不管你是主席、院长、会长、XX王、XX大师、第一人等等,在艺术领域,你怎么样请用作品说话。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唐 怀素 《草书自叙帖》(局部)

  书画家有名头是好事,但有个前提是,你的作品撑得起这个名头。如果一个书画家,没有撑得起名头的作品,终不过辉煌一时。看看历史就知道了,真正的艺术家,留下的是艺术作品,而不是官名、头衔等名头。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北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书画本来包含了一切可能,所有的探索都是在传统的土壤中种出了适合今人观赏的果实而已。××创始人、××第一人、××王、××大师、××泰斗、××怪才、××奇才、××书法(绘画)特技、××著名书法家、××著名画家……就书画而论,从古到今是没有创始人、第一人、××王之说,这是因为,但是敢于号称这类称号的人,无非是名利心涌动,求权、求钱而已。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北宋 黄庭坚 《黄州寒食诗卷跋》

  值得指出的是:还有好多书画家购买假书协、假美协会员证的,打着美协、书协会员的幌子的,其艺术水平就是制造艺术垃圾。

总之一句话,好作品能证明一切,再多的应酬,说再多吹牛的话,也抵不过创作一幅精品说的话!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北宋 米芾 《粮院帖》

无论是书法、还是国画,始终都和创作者的人品、艺术修养、品位、感悟、技艺紧密相关,也和现实社会密切相关,从而体现时代之风。当今,只有重视学习传统文化的书画家,相应的做点媒体宣传,能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

衡量艺术作品的标准也将改变。首先,艺术作品首要具备艺术性;其次,书画家的人品、进取心和艺术领悟力等,也将提到新的高度。再次,是艺术家近年来的真实成就,而不是吹捧出来的泡沫假象。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南宋 赵佶 《草书千字文》(局部)

由此可见,真正能流传千古的是艺术作品,而不是所谓的各种名头。名头谁人都可取代,唯有艺术作品才是艺术家金光闪闪的东西。反观今日之艺术圈,各种名头满天飞,却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何其悲哀?

艺术评论家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陈传席 | CHENCHUANXI

    1950年9月生于山东,江苏徐州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文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国著名评论家、美术教育家、画家、当代文人画代表性人物。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二级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特殊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陈传席1980至90年代中期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出版《六朝画论研究》(大陆版、台湾版等共21版),被公认为学术性最高的著作,世界各国学者研究六朝者鲜有不引用此书的,中青年教授都说是读此书长大的;《中国山水画史》(83万字),已印刷23版,另有外文版六卷;另外,又出版《中国绘画美学史》、(选入20世纪“中国文库”)《中国绘画理论史》、《中国紫砂艺术》、《弘仁》、《陈洪绶》、《精神的折射》、《悔晚斋臆语》、《中西文化的冲突》、《鹤与鹰—中西文化的大碰撞》等,都已8版9版10版丶21、23版。

据美术界权威杂志《美术》统计:陈传席研究强度居全国第一名。

    基于美术界和当时社会风气,陈传席于1995年后转向美术批评,他第一次提出“正大气象”、“阳刚大气”,以振奋民族精神,反对殖民文化,提倡民族正气(论文《民族正气和题材》等),很多文章被《求是》全文转载、《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陈传席被美术界公认为全国美术批评第一人。他的评论在当代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改变了一代绘画风气。陈传席被外国和很多国内年轻学者称为“现代美术史研究之父”。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陈传席还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发表有《明反曹、暗反刘——<三国演义>内容倾向新论》、《台阁体研究》、《汉文化的分裂、重心转移及与森林的关系》、《释<易经>“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等。出版《陈传席文集》九卷。

    陈传席还从事散文、诗词创作,《悔晚斋臆语》已由中华书局等出版21次。

除上述之外,陈传席还出版《画坛点将录》(三联版、港台版等7版)《北窗臆语》、《蛙怒集》、《会心不远》、《陈传席文集》(九卷)、《陈洪绶集》(点校本,中华书局)、《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等70余部著作及《陈传席画集》等,还在《文物》、《美术研究》、《美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1000多篇,很多论文、著作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发行。

  他同时从事书画创作,著名鉴定家谢稚柳曾称“陈传席是当代文人画的一个顶。“我以前只知道他文章写得好,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未想到他的画也这么好,文人画当代数他最高。”1989年苏联一家画报称:“中国现代绘画有三派,现代派爬得太高,新文人画派靠得太近,唯陈传席画派立得最远,陈传席的画宁静含蓄有诗意,格调高古、超迈绝俗,是当代最高的文人画。”陈传席在国外的名气甚至超过国内。作品被天安门、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无锡苏州深圳等博物馆以及国外收藏机构收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