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2022-06-11 16:28:10)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陈传席丨吹再多牛,也抵不过一幅自己的作品
来源:少尉 金石書畵小舘
引言:
问:如今很多人以书法为业,天天练字,而中国有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号称“书法家”、还有自称“著名书法家”的。那么,书法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天天练字就可以成为书法大师吗?
陈传席:书法是小道,没气质可就是学不好。
书法,我认为就是小道,是小技巧,但是需要大方面的支撑,没有相当的气质,你就是学不好。
西晋 陆机 《平复帖》
东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东晋 王羲之 《丧乱帖》
技巧这东西,半天可以讲完,说起来容易,练起来很不容易。而我们书法既要讲技巧,又不是光讲技巧。老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
东晋 王献之 《中秋帖》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是意识形之于态。颜真卿人怎么样,我们不了解,但看他的字,就能知道他的性格。李白怎么样,我们也不了解,但看他豪放的诗,没有胸怀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晋 王珣 《伯远帖》
问:当代的书法创作形式繁多,搞得人有些眼花缭乱。但是哪种风格才是好的呢?书法审美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
陈传席:书法需要正大气象。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一气呵成,你摆技巧不行。任何艺术没有技巧阶段不行,但技巧太多了,又不能成为高的艺术。前几年,我最早提出了一个观点,也是书法审美的评判标准,叫做“正大气象”。好的书法作品要有正大书风。
东晋 谢安 《中郎帖》
南齐 王僧虔 《万岁通天帖》
问:书法批评是引领当代书法发展、廓清发展思维脉络的必要方面,但当代书法批评却陷入失语状态,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陈传席:中国传统最崇尚气节,可今天没有了。
现在有观点说,没有真正的书法批评家,都成了“表扬家”了,是这样吧?这是社会风气使然。想当年,鲁迅骂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骂得多厉害,结果梁实秋没到法院告鲁迅,也没变成狗,后来过得很好,也没怎么样。今天的批评界,批评的人没有鲁迅的胆量,被批评的人没有梁实秋的胸怀,急了还会告你一下。作为媒体,对于直言的批评也不敢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出现大批评家。
唐 欧阳询 《季鹰帖》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问:刘墉是清代书法四大家之一,但现在他的字,价钱还卖不过一个书协主席的字。这种价位的差异能够代表当代书法创作的艺术成就吗?
陈传席:字写好就对了,想成书法大师就错了。
现在关于书法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没落了,另一种是说繁荣了,这是各讲一段。讲繁荣,是说写字的人非常多。很多人觉得书法就是会写字就可以卖钱,就转行写字了,像一些本来搞经济、医学、哲学的都改行写字了,觉得写几个字来得更舒服、痛快。那么,这种繁荣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觉得是坏事。因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需要很多的医学与哲学工作者,书法家也需要,但是,有一个两个就够了。
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问:当代书法能否产生大师呢?
陈传席:现在书法的传统没有断,只是在文化积淀阶段。等经济发展了,一些人有了空闲,工作之余练练字,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卖字,浮躁之风被去掉了,出于兴趣,加上文化积淀,自然造化把天地灵气赋到某些人身上,就会有大的书法家出来。
唐 孙过庭 《书谱》(局部)
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
唐 李白 《上阳台帖》
唐 贺知章 《草书孝经》(局部)
唐 张旭 古诗四帖(局部)
唐 怀素 《草书自叙帖》(局部)
北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北宋 黄庭坚 《黄州寒食诗卷跋》
总之一句话,好作品能证明一切,再多的应酬,说再多吹牛的话,也抵不过创作一幅精品说的话!
北宋 米芾 《粮院帖》
无论是书法、还是国画,始终都和创作者的人品、艺术修养、品位、感悟、技艺紧密相关,也和现实社会密切相关,从而体现时代之风。当今,只有重视学习传统文化的书画家,相应的做点媒体宣传,能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
衡量艺术作品的标准也将改变。首先,艺术作品首要具备艺术性;其次,书画家的人品、进取心和艺术领悟力等,也将提到新的高度。再次,是艺术家近年来的真实成就,而不是吹捧出来的泡沫假象。
南宋 赵佶 《草书千字文》(局部)
由此可见,真正能流传千古的是艺术作品,而不是所谓的各种名头。名头谁人都可取代,唯有艺术作品才是艺术家金光闪闪的东西。反观今日之艺术圈,各种名头满天飞,却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何其悲哀?
艺术评论家 ———
陈传席 | CHENCHUANXI
据美术界权威杂志《美术》统计:陈传席研究强度居全国第一名。
陈传席还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发表有《明反曹、暗反刘——<三国演义>内容倾向新论》、《台阁体研究》、《汉文化的分裂、重心转移及与森林的关系》、《释<易经>“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等。出版《陈传席文集》九卷。
除上述之外,陈传席还出版《画坛点将录》(三联版、港台版等7版)《北窗臆语》、《蛙怒集》、《会心不远》、《陈传席文集》(九卷)、《陈洪绶集》(点校本,中华书局)、《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等70余部著作及《陈传席画集》等,还在《文物》、《美术研究》、《美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1000多篇,很多论文、著作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