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丰厚的收藏,踏实的研究——蘭若《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读后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丰厚的收藏,踏实的研究——蘭若《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读后
原创 林公翔 意园采薇
董士府,别署蘭若,雅好书画鉴藏,现居福州。幼承庭训,然赋性鲁钝、自惭不敏,惟笃学嗜古,耽于书画、文史既久,平素以鉴藏为乐事,匆匆三十载也!今以闽人摭取闽籍先贤墨迹,撷英咀华,述贤先芬,以飨同好,褒扬吾闽乡贤懿德风雅,亦为平生快心事矣
在文禄坊的“无用空间”书店买了一本书名叫《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的书,简洁的封面、诗意的书名,重要的是图文并茂,内容非常丰富,爱不释手,甚是喜欢。买完书后一直未认真细读,直到有一天在一场学术研讨会上,认识了此书的作者董士府,即蘭若先生。之后,蘭若先生约我有空为他写一篇书评,我当时不置可否,但读完全书,掩卷之际,我似乎意犹未尽,觉得自己应该为这本书写个书评,做个推介。
蘭若先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收藏家,他的收藏主要以闽籍名人字画、信札为主攻方向,经年累月,或在拍卖场上,或从民间藏家手上,顺藤摸瓜,步步为营,建立起自己可以推敲的个人收藏体系。三十年下来,藏品分门别类,硕果累累,蔚为大观。这些收藏品基本涵盖了所有可圈可点的闽籍名人和书画家,如林纾、林则徐、严复、陈宝琛、林森、萨镇冰、郑孝胥、陈衍、何振岱、郭尙先、王仁堪、龚易图、李耕、邓拓、陈子奋、宋省予、潘主兰以及弘一等。我虽然没有见过蘭若先生的这些收藏品,但从这本书中,我可以感觉得到他的这些收藏品的迷人魅力。最重要的是,与一般的收藏家不同,蘭若先生不是仅仅为收藏而收藏,他对自己的每一件藏品都倾注了大量得时间和精力,做了极为细致的带有学术性的研究,这种研究不是夸夸其谈,也不是为了个人炫耀,而是有的放矢地对一个时代、一个人、一件藏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梳理。
我想,一位收藏家如果不对自己的藏品进行研究,那本质上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真正的收藏是建立在系统的研究之上的。这如同人必须先学会走路,而后才谈得上跳舞,不论是迪斯科,还是狐步舞,还是拉丁舞。但现在的收藏界有些情形却与之相反,一些人甚至连走路都没有学会,就想成为舞蹈大师。在我看来,对任何一位收藏家而言,不静下心来去研究、不认真系统去读书、不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功课,那无异于盲人摸象。
收藏是一个特殊行业,不少人自称收藏家,其实,连门都还没有摸着。殊不知,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收藏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定力,一种精神;同时要有一双慧眼,即眼力。眼力是指对收藏品真伪和年代的判断能力,这是收藏家的必修课,也是收藏家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眼力从哪里来?读书是一条捷径。中国人自古就有物化情结,希望通过物质来表达精神,而文物是可见的文化证据。面对闽籍名人书画这一版块,蘭若先生很早就开始接触,并由此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福建人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尽可能地将闽籍名人书画留在福建,留在福建人手中。
蘭若先生在多年的闽籍名人书画收藏中真正体验到与“好东西”相遇时“相见恨晚”的无穷快乐。在不断的收藏过程中,在不断的学习研究过程中,他的眼光也在不断拓展与提高。例如,在收藏黄绍宪《玉簪花》水墨轴本过程中,他凭自己多年的收藏经验认为,要慎对有题跋的藏品。因为在旧时,有题跋,特别有名人题跋的作品就要比一般作品贵重许多。作品上的名人题跋,或述传承,或表情感,或言轶事,总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收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绘画和历史知识,才能读懂作品,否则难窥其中三昧。
黄绍宪是清末著名学者和诗人、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黄遵宪的胞弟,是广东著名收藏大家,也是画家。在《玉簪花》中,有盛昱、端方、王懿荣、梁鼎芳、陈宝琛、郑孝胥、王仁东七人题跋,他们皆是清末旧臣遗老,亦为近世名人。蘭若先生之所以对这幅作品情有独钟,是因为题跋者七家中闽籍名人占了三席,其中有末代帝师陈宝琛,有曾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而为世人所诟的郑孝胥,有清状元王仁堪之胞弟、现代文物大家王世襄祖父王仁东。其实,如同蘭若先生自己所言,他真正看重的并非此画作本身,而是此画作的题跋和题跋者。《玉簪依旧话沧桑》一文写的就是画作与七位题跋者之间的故事。时光流逝,王朝更迭,面对眼前的沧桑墨迹,蓦然回首,让我们不禁感叹,往事并不如烟。
在蘭若先生看来,闽籍名人书画有它自成一体、赓续有序的文化传承,因此,收藏闽籍名人书画,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古以来,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闽山闽水,人杰地灵,特别是海洋文化赋予了这一方宝地海纳百川的气度和灵动的气质。文人墨客对福建形之歌咏、绘之丹青,作品流芳百世。自宋代以来,闽籍名家辈出、璨若繁星,且经过历代的发展壮大,福建书画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画家群体不断涌现,书画精品亦随之应运而生。这些作品展现了八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亦为研究福建名人书画艺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
在蘭若先生的《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一书中,显然他对自己的每一件藏品的主人以及生活的年代、个人的家世背景、交友圈以及藏品的内在美学风格等都有深入的系统研究,从中可以发现他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案头功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耐人寻味,史实多有考证,来龙去脉,有根有据,可读性强。单看题目,就有让人耐心读下去的兴趣。例如写陈宝琛的《落花心事》,写林纾的《旷世译才丹青梦》,写郭尙先的《性守兰石写芳坚》,写吴适的《英雄本色是书生》,写陈声聪的《说诗海上兼与阁》,写王庆云的《传家有谱写风雅》,写萨镇冰的《萨“菩萨”》等等,都读来意蕴绵厚,久久回甘,又仿若闽江畔、榕树下遇见故人,抚时感事,明月清风。
如果说蘭若先生的《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是一本优雅的书画艺术鉴赏集,这是可以的。他的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机锋与智慧,都说出了百年流光的故事和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无可奈何的心灵的挣扎或悲欣交集,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书画艺术,从而让我们对美有所感悟,有所发现,这便是这本书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而我更想把它当作一本评论集,因为在这本书中,蘭若先生不仅仅是在描述、判断、追溯,更重要的是,它呈现了收藏家评论的主体价值,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可有可无、或详或略的个人藏品说明单,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判断标准和“功夫在诗外”的个人审美体验。
丰厚的收藏,踏实的研究,这是蘭若先生《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意之所在,乃美之所存,这本书,远不止鉴赏,还有历史、宗教、美学、艺术、哲学、文学、戏剧等等,等等,它值得一读。
2022年4月29日写于意园
作者林公翔 介绍
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作家、诗人。1962年9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师从启功先生。1983年至1993年执教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建青年杂志社副总编、编审,福州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福建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他的观音心经题材作品独树一帜,冯其庸先生谓其“畅神养气,了无世尘”。
著有《艺术福建——林公翔艺术访谈录》(福建美术出版社)
,《科学艺术创造心理学》(福建人民出版社)等25部著作。同时,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荣宝斋》《艺术界》《江苏画刊》《画廊》以及《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发表数十篇美术评论文章和美术作品。担任数十场展览策展人,为数十位艺术家画册展览撰写序言或前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