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生命学/书法||吴撇:语言既是各种现场,又是出走方式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生命学/书法 ||
吴撇:语言既是各种现场,又是出走方式
海丝文评
吴 撇 说 _
为 什 么 看 书 要 记 住 重 要 的 词 语 和 句 子 ? 因 为 它 们 是 线 索 。 经 由 这 些 线
索 , 你 找 到 深 处 的 自 己 和 自 己 可 能 的 表 达 与 思 想 。 所 以 , 每 本 好 书 、 每 篇 佳 作
都 是 另 一 种 意 义 上 的 “ 寻 人 启 事 ” 。
/
特别鸣谢:书想所
语言既是各种现场,又是出走方式
_ 吴 撇
1
我认为,阅读是一种下意识的“四散游走”或有目标的“发散捕猎”,这种刺激生命成长的精密行为指向任何方向,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前进后退、黑白深浅、古今中外、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其主宰者是阅读者的理智、审美、思想与当下认知水平、视野的复杂熔炼后的修养,甚至已抽象为“感觉”。这种在无数书本中摸爬滚打而艰难形成的判断系统和消化系统,决定了眼前这本书或者所有书的生死和命运。一本被允许“活下来”的书,它当即成了一个智能配件,并积极地与其它配件默契合作,组装成“处于不断进化中”的阅读者所需要的神奇工具或伟大机器。
2
从书架上一本一本抽出自己,读隐匿在一切文本里的“无数个我”,很陌生又深受启发……把书放回书架,让自己返回自身,逐渐构成“完整的我”。
3
无论你是否身处书房,你每日必须通过适合的阅读,拓展认知边界和开发创造力,除此之外,这等“清醒的阅读”还担负着一个重大任务——清除个人文字经验里的障碍物或垃圾,使表达始终保持弹性,并升级其活性、速度与延伸力。
4
提供未知,传达陌生,拒绝使用他者喉舌,摒弃大众思维方式,让自己的心灵亲自出席任何一次语言现场。惟其如此,你才能够积累人性与灵魂的“在场感”,并渐渐获得“活用语言”的自由……那个时候,你才可以被称之为“作者”。
5
为什么看书要记住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它们是线索。经由这些线索,你找到深处的自己和自己可能的表达与思想。所以,每本好书、每篇佳作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寻人启事”。去吧,去认真找自己……
6
语言既是各种现场,又是出走方式、遮蔽手段,还是复杂看客、民间仲裁,同时是心灵花园、关系田野、个性池塘,更可能是梦境实验室、情绪手术台、观念复印件、欲望贩售机……语言生长语言并凋零语言,语言团结语言并分裂语言。
7
在咳嗽中,在风暴中,在忧虑中……拥抱满是皱纹的世界。台风的黑色羊毛、蓝天的鼻涕、喊叫的橄榄、滴答作响的树叶,通常物消解、庸碌秩序瓦解,内在统一性消失,指使语言让不在场物获得在场的资格……
8
“孩子的心,是最原始的大自然”,所以他们的心有天地赋予的能量——吸引力、召唤力、捕获力,似乎是这样的情形:只要他们想到某一个方向,创意就会应声而至,词语立即蜂拥而上……他们不必费力地去搜索词语,也不必纠结于句式、语法和修辞,他们本能地淘汰了艰深、复杂、沉重的字词,简单、干净、好玩是他们的条件反射。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修辞才显得妙趣天成——“一朵花开了,就是一棵树笑了”;孩子们的叙事具备天生的隐喻——“平原上,有个奔跑的孩子,他像马一样喘气”;孩子们的观察轻易抵达了“陌生”——“地,是云的马”;孩子们的抒情“不动声色”——“同学们迎着风奔跑,足球从刚长出的三叶草旁边滚过”……这都是成人写作者所羡慕和探求的,被套路腐蚀、灵气消退、故作高深等问题让这等人群积重难返。
9
角度是素材的伯乐、拯救者和园艺师;布局意识、框架思维与格局精神是文字的建筑工程师;你任意一个不准确的词语,对读者都是伤害。
10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对“存在”的抒写、证实与复活,于是精确、感动、纯粹、拙朴、简练等语言要素决定着“存在”的真实性——尽管永远只能接近真相,然而,去遮蔽、除伪饰始终是“清醒的写作”的基础任务之一。
11
荒唐、拙劣、粗鄙的文字出自崇尚时髦说辞或流行套语的功利及势利写作者,他们的内心没有苦难,也没有客观意义上的幸福感,大量充斥其“生命”内部的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狡猾及意欲,并非审美和天性在自然地指引他们,而是由别人的经验、庸俗的共识暗中支配他们的心。他们也“大量阅读”,但从未仔细消化,“他们阅读的时候,头脑成了该作品作者思想的游戏场”。
12
书呆子或把书读死的人,仿佛习得许多功夫却连一个穴也解不了,同时还暴露出多个命门或软肋。越读书越在生存中束手无策,关键是没有“同步阅读”,同步的另一向即“读自己”,简而言之——边读书边阅览自身,以前者为工具探寻和挖掘自己,破除僵硬,取得柔软水源,并迎进知识、智慧、思想的强光,去除或消减人生的阴影面积。
想到这里,温陵书院墨池里的青蛙正声声朗鸣,似乎已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夏天那本书,字正腔圆地把今岁的自己兴致盎然地在晨诵中逐一指认……
/
作者简介
吴撇,原名吴素明,小树林教育创始人。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有风的房间》《要给小河缝被子》,散文诗集《风吹草低》《风就要掉下来》。
文 | 吴撇
编辑 | 宝旋
视频 | 书想所
视觉 | 德斌
素明 | 轮值二审
文兵 | 轮值三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