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生命学/书法||杨科云评黄芳莉书法:力追古法,日见性情

(2022-05-20 14:24:00)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生命学/书法 || 杨科云评黄芳莉书法:力追古法,日见性情




来源:海丝文评发表于福建

林家生命学/书法||杨科云评黄芳莉书法:力追古法,日见性情

林家生命学/书法||杨科云评黄芳莉书法:力追古法,日见性情

  黄芳莉,1989年2月生,泉州南安人,南安市柳城小学书法教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获南安市教师书法比赛一等奖、南安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泉州市“十三五”小学骨干教师、2021年度南安市优秀教师等。

林家生命学/书法||杨科云评黄芳莉书法:力追古法,日见性情

力追古法  日见性情

——评黄芳莉书法小品

_ 杨科云

  董其昌作为明代后期的书法大家,对当时及后世的书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当下书法作者作品取法的热点明星。黄芳莉此件行书小品《青玉案·元夕》,无论是作品取法或是审美趣味,无不胎息董其昌。作者在作品取法上已初见成效,在技法的表达上也逐渐纯熟。

  “宋之张樗寮、明之董文敏用弱笔,起笔处多搭锋”,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判定董其昌用的起笔是为顺势露锋。而包世臣《艺舟双楫》有云:“古今书诀,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之说,虽非道出真际,知识固自不同。”对照黄芳莉此幅作品来看,显然是符合董其昌用笔习惯的,同时也体现了董其昌行书的用笔特色。

  但是董其昌在行笔或者运笔时,重视笔画的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行笔自然,笔笔落到实处,作者的表达则稍有欠缺。整幅作品的点画含糊,不够爽利,笔下有拖沓之气,离“秀处如铁,嫩处如金”还有些距离。望作者多下功夫,丰富用笔,提高点画质量。

  整体章法上则给人气息不畅,单字仍停留在学习董其昌字型的阶段,有些许集字创作的感觉,还需有轻重、粗细、疾迟、距离的变化。作品亦须精心设计,方为佳作,如果是限于原帖、亦步亦趋,则不见性情。

  总的来说,作者的创作意识很高,如果提高技法表现能力,继续以古为徒,既古愈新,则事半功倍。一家之言,望批评指正。

林家生命学/书法||杨科云评黄芳莉书法:力追古法,日见性情

  杨科云,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国学班成员、北京水墨基金提名广西十大青年书法家、海门印社社员。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北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海市书法院院长。作品曾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入展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楷、行、草三种书体同时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40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兰亭展、全国展、中青展、各书体单项展等大型展览,200余次入展并获奖其他全国性书法展览。

文 | 杨科云

书法 | 黄芳莉

编辑 | 宝旋

视觉 | 德斌

素明 | 轮值二审

亚明  文兵 | 轮值三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