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生命学/书法||雲在意俱遲
(2022-04-25 10:38:05)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斌龍書法集序
秦嶺雪
斌龍先生的嫡嗣林墨子是著名的篆刻家。我因墨子而認識其父,一口印尼華語暴露了他的歸僑身份。他沒有一般僑生的熱情爽直,有點靜默寡言,質實而沉穩。後來才知道,他出身中文,主持《閩南日報》副刊編政多年,培養了許多青年作者,自己也是一位優秀的散文家。他的名作“凌波仙子”入選全國散文選刊本,與眾多名家同框,其中有肖乾、劉心武、馮驥才、劉再復等等。去年在香港集古齋的聚會上巧遇劉先生,原來他與再復是上下屆的同窗好友,學生時代一起編輯系刊《鼓浪》。那天,斌龍很高興,說了好多話,臉色泛紅,眼睛發亮,彷彿又回到青春年代。
編輯而作家,這是典型的文化人。魯迅,茅盾,沈從文,孫伏園,肖乾,孫犁。。。可以列出長長的輝煌的名字。魯、茅、沈都用小楷寫稿,一絲不茍。我同斌龍這一輩,已然鋼筆化。但因為某種基因,對于柔軟的毛錐仍然心醉。斌龍在學生時代手抄魯迅手稿,這不僅僅是出于崇拜;應該說,這是一種追尋,直欲斟破方圓屈曲的綫條中所蘊含的人格,情致,甚至于血肉靈魂。因此,除了汲取思想及文學的養份,也深受中國人所獨有的書法和藝術美的啟蒙教育。斌龍還有幸得到著名書法家虞愚先生的點撥,這些“緣”也就很自然地埋下了書藝的種子。而它的基因必然飽含文化氣息,高雅脫俗,從容恬退,不求人知,自我陶醉。這是一種抒發,一種自足,誠如東坡所言:“無意于書”。
斌龍作書,不為某種規矩所限,像一般評論者喋喋不休的唐四家,宋四家,甚至推到先秦魏晉。他的書法,你未必看到出處,他非常放鬆,一點也不矜持。在一種散漫游移之中揮寫自己的性情,純乎以意為之,喜歡婉曲就婉曲,外拓就外拓,力撐就力撐。勉強要歸納,可謂有顏真卿、何紹基的風彩。而結體可能有舊王孫的雅逸,不食人間煙火。然而又更加放達,有點赤子之心,甚至于禪思。欣賞斌龍先生書藝,你一定不要有任何框框。“水流花不競,雲在意俱遲”,乃可得之。這是一種境界,不可以尋常筆劃求之。
斌龍喜書七言聯。聯文清麗如詩,沁人心脾。多茶韻、禪理,可品鑒,耐尋味,對人生有許多啟迪。這是一位放舟歸來的隱者,有豐富而精微的體驗與你分享。前賢云書乃心跡,信然。
平生最不耐作狀,也不喜歡作書如唱大戲,過于講求程式,偶逢斌龍先生書如遇知交。因墨子好意,僅贅數言,是為序。
庚子年立夏于香島
秦嶺雪
斌龍先生的嫡嗣林墨子是著名的篆刻家。我因墨子而認識其父,一口印尼華語暴露了他的歸僑身份。他沒有一般僑生的熱情爽直,有點靜默寡言,質實而沉穩。後來才知道,他出身中文,主持《閩南日報》副刊編政多年,培養了許多青年作者,自己也是一位優秀的散文家。他的名作“凌波仙子”入選全國散文選刊本,與眾多名家同框,其中有肖乾、劉心武、馮驥才、劉再復等等。去年在香港集古齋的聚會上巧遇劉先生,原來他與再復是上下屆的同窗好友,學生時代一起編輯系刊《鼓浪》。那天,斌龍很高興,說了好多話,臉色泛紅,眼睛發亮,彷彿又回到青春年代。
編輯而作家,這是典型的文化人。魯迅,茅盾,沈從文,孫伏園,肖乾,孫犁。。。可以列出長長的輝煌的名字。魯、茅、沈都用小楷寫稿,一絲不茍。我同斌龍這一輩,已然鋼筆化。但因為某種基因,對于柔軟的毛錐仍然心醉。斌龍在學生時代手抄魯迅手稿,這不僅僅是出于崇拜;應該說,這是一種追尋,直欲斟破方圓屈曲的綫條中所蘊含的人格,情致,甚至于血肉靈魂。因此,除了汲取思想及文學的養份,也深受中國人所獨有的書法和藝術美的啟蒙教育。斌龍還有幸得到著名書法家虞愚先生的點撥,這些“緣”也就很自然地埋下了書藝的種子。而它的基因必然飽含文化氣息,高雅脫俗,從容恬退,不求人知,自我陶醉。這是一種抒發,一種自足,誠如東坡所言:“無意于書”。
斌龍作書,不為某種規矩所限,像一般評論者喋喋不休的唐四家,宋四家,甚至推到先秦魏晉。他的書法,你未必看到出處,他非常放鬆,一點也不矜持。在一種散漫游移之中揮寫自己的性情,純乎以意為之,喜歡婉曲就婉曲,外拓就外拓,力撐就力撐。勉強要歸納,可謂有顏真卿、何紹基的風彩。而結體可能有舊王孫的雅逸,不食人間煙火。然而又更加放達,有點赤子之心,甚至于禪思。欣賞斌龍先生書藝,你一定不要有任何框框。“水流花不競,雲在意俱遲”,乃可得之。這是一種境界,不可以尋常筆劃求之。
斌龍喜書七言聯。聯文清麗如詩,沁人心脾。多茶韻、禪理,可品鑒,耐尋味,對人生有許多啟迪。這是一位放舟歸來的隱者,有豐富而精微的體驗與你分享。前賢云書乃心跡,信然。
平生最不耐作狀,也不喜歡作書如唱大戲,過于講求程式,偶逢斌龍先生書如遇知交。因墨子好意,僅贅數言,是為序。
庚子年立夏于香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