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生命学/书法||“怀旧迎新”张培元书法报恩展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生命学/书法
|| “怀旧迎新”张培元书法报恩展
原创 见者有福 书谱美术馆 2022-01-30 09:00
开展时间:辛丑腊月初七(2022年1月9日)
展览地址:北京通州区宋庄镇书谱传统文化园
现场报道
辛丑腊月初七(二〇二二年一月九日),由书谱书画院和书谱美术馆联袂主办,书谱护国公学和书谱国乐团协办,书谱传统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怀旧迎新”张培元书法报恩展,在北京书谱传统文化园拉开帷幕。
本次共展出张培元先生近十五年来沉潜积淀的精品力作一百八十余件。文墨并举地展现了他“全身心丕振中国式教育,兴圣护国,为中华民族斧削未来之栋梁,以利家国天下”的教育兴国实践历程。著名书画家贾新光、隋牟、唐书安等出席当日开幕式,并发表嘉宾感言。
本次展览得到国内藏家朋友的倾力支持,共聚书谱传统文化园会贤堂、圆通阁、平和堂沟通交流,品味书画收藏所折射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藏家与藏品缘起相由,书谱文化园不仅是展览的举办地,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社会大众能参与其中,共同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传播中国式教育理念与惠人惠己、安国安家的元学文化营造躬身力行的实践平台。
展览开幕式尾声,书谱护国公学的弟子们为来宾奉上即兴节目《常生恩典》《感恩》《金蛇狂舞》等,呈现出一派修持六艺以养九德的国子面貌。
“怀旧迎新”张培元书法报恩展,将持续开放至壬寅二月初一(二〇二二年三月三日),特诚邀您莅临观展。
前方记者:霍玮
导航地图
活动报道
“怀旧迎新”张培元书法报恩展视频
来宾签到
嘉宾发言
嘉宾:贾先生
各位朋友,各位同仁,各位同道,大家好!
首先,衷心地祝福张先生的这个高品质的展览。我作为刚才介绍的知名画家,其实不知名。很高兴有今天这个难得的学习的机会。
我也作为一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多少年来见过很多很多上乘的、顶级的好作品。想起有一次,那是在三年前,在一个朋友收藏陈列的艺术作品空间里,看了很多一流的书法。有当代的、有近代的。有书家的字、有名家的字、还有画家的字。确实都很精,很见功力,见笔墨,见气韵,见性情。但是,突然看到里面有一幅张先生的字,站在作品面前,当时,突然什么都没有了,什么功力
、笔墨 、气韵,什么都没有了。让人感觉只有心里通明透亮,一派天真烂漫,一派至纯至真的赤子之心!很感慨啊!到现在,记忆犹新。
该赞叹的太多了,时间关系就简单地说这点感受。谢谢大家对书谱的支持。祝福大家!
嘉宾:隋先生
非常荣幸,张培元先生我们认识很多年了,亦师亦友。他对我的人生,我的艺术有很大的启发。我个人是非常受益的。
从张培元到伍灯法师,一路走来,我是亲眼见到,也是心里感受到的。他像蜡烛一样,在燃烧自己。这种奉献精神,我们当代做艺术的,还是非常少,我是发自心底地非常尊重的。
私立学校的教育也了解并知道不少,能够与书谱并齐的师资水平,理念及践修的实在是少见,既要发大恒愿又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是让人敬仰。我觉得这种教育模式和做人的方式,对我们的后人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是发自内心地,想让我的孙子也到这里受教育。所以我一直就是想多亲近先生。
今天有幸,见了他这么多的好的东西。在艺术领域里,我个人是非常崇拜和欣赏,也喜欢和学习张先生的书法,写得也好。所以他的东西是可以传承的,是可以载入史册的。而且他的这种做事的方法,我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在这儿,我祝福今天来的所有的朋友吉祥安康!祝先生的这个展览圆满成功!谢谢。
嘉宾:陈女士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很开心很激动,我昨天晚上刚出差回来,就因为先生办的这个展览。这么多年,从心里头对先生是无比的崇敬。
从我来讲,这么多年来,经商也好,工作也好,我的体会就是:“我会很浮躁。我自己内在的很多的文化底蕴,不足以支撑我去承载的很多的社会责任,包括工作的责任。”
跟先生也是认识十多年了,后来几次跟先生交流。我觉得先生在我的身上显示的一种能量,就是我第一次是很彷徨无助地来找先生聊天。后来先生说了几句话,其实也没有过多地跟我说什么,但我觉得他安住了我的那颗心。
今天看先生展览的很多作品的内容,都是佛教经典里面的语言,也有很多是先生自己的禅语。包括我感触特别深的“安住”。另一个是“此处有佛”。我跟我们的总顾问夏老师说,此地有佛,谁站在这儿,谁就是佛。众生是佛。还有一个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说,那真的就是这一刻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
但是,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感受,通过他的禅语给我最大的引领,就是:“一切无用只是未到有用之时。”这副作品我肯定是要的,只是没看到。我跟夏老师说:“就因为看到先生作品的这个内容,让我不再困惑。我在平时工作的时候,我们因为有很多目标、梦想和理想要实现。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却久久地达不成我的目标和目的。我们就会苦恼,就会困惑。”
就因为先生这一句话,我在这段彷徨的时期不再有困惑。因为我知道,不管我当下做的是有用的还无用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你是否本着一颗本真善良的心,奔着那个目标去努力了。当你努力了,无论你做的是有用的无用的,它只是未到时候而已,它一定是在锤炼着你自己。
所以就因为这一句话,他又一次安住了我的心。所以我觉得先生对我来说,他不是教我去读佛教的经典,不是教我去吃斋念经典。他更多的他是安住了我的心,引领了我精神世界往更高处升华。
我在这儿,就想跟大家说,先生的书法是有能量的,先生的禅语是有能量的。我们会尽我们的能力去帮助先生,去圆他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然后打造中国式的书香门第。我想,我也会将此目标当成我的终身目标,和先生一起努力,谢谢。
嘉宾:魏先生
先生吉祥,大家吉祥!
刚刚主持人介绍说我是一个书画家,其实不能这么说,我只是一个书画爱好者。更深入的话,就是一个书画践行者,因为我平时也写字、画画。但我本职的工作,是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工作。因为唐书安先生介绍,结识了先生,也看到先生很多的书作。
其实最早接触到先生的时候,也是从先生的书作开始的。然后通过一步一步的了解,才感知到先生身上的这股魅力。因为我也是一个佛弟子,所以,无论是所谓的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我都特别地景仰和尊重先生。
因为办这个书谱公学,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上会有很大很大的阻力。但是,先生可以叫“逆水行舟”。用一个成语讲叫“善莫大焉”。因为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像南怀瑾先生讲的,就是从“五四”打倒孔家店开始,中国文化其实是有一个断层式的状态。所以,在全国也在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是指日可待。我是这样认为。
正好,先生发大愿,来用这种方式,让我们这个孩子们一代一代地这样传承下去。这就相当于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记得早年的时候看书,读到朱光潜先生的一段文字。大意是,我们的历史是一片黑暗。那么在这个历史黑暗的进程,之所以能够看清方向,就是因为我们的古圣先贤、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这些个贤达之士。在黑暗的天空中留下一点点闪耀的繁星。那么,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够有多大的力量,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尽自己的所能、自己的所做,为后世的黑暗的天空,留下几点繁星。我想,这也是先生的最大的功德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普及教育,我觉得很重要。在来到这之前,发生了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我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因为我平时也写书法,春节快临近的时候,我写了一些“福”字。福字上边我用篆书写了“大吉祥”三个字。学书法和篆刻的都知道,书法人喜欢用“大吉羊”,山羊的羊,来代“祥”。因为古代的时候,“羊”和“祥”是共通的。“羊”的这个造型是一个犄角,中间是一竖。“牛”是两个犄角朝上,“羊”是犄角朝下。我就用了篆书的方式写了一个“大吉羊”贴到大门上。
贴上之后,第二天早上,有几位公安敲门。我出来以后,询问是怎么回事。有几个民警同志跟我说,说你的对门把你举报,说你是宣传邪教的。当下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说,您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我宣传邪教?他说,你在画符。我说什么东西是画符?然后,对门举报那个人就出来了,他说你在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我说我这是篆书的“大吉祥”,吉语嘛。他说不可能,你要写祥为什么不写“祥”?你笔下画的曲曲弯弯的那么多弯儿,你这是不是有一种诅咒的含义?
当然,民警同志们也是感到非常地无奈。最后他们全程给我做了一个录像,我把这个“福”字的本意,给他们解释了一下。过后我想,也就是相当于做了一个文化普及。
但是,这个事情就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思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和书法,是我们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的载体。因为没有书法传承,我们就会像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出现断层。我们中国文化没有断层,很大程度依赖于我们文字的力量。
因为我们的文字自古以来,不受语音语调的影响。它不像英语,在不同的地方,音一发生改变,它就不再有原来的含义。可是,我们这个汉字,无论是什么样的口音,通过这个汉字的识读,我们都知道古人的意思是什么。这也是古人的智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魅力所在。
所以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个小故事,意思是,其实我们的美学教育、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是迫在眉睫的。我们的群众的文化基础其实还是非常非常的薄弱。
先生通过这个书谱公学,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播种下这么一颗善的种子。然后种下这么一颗,能够担承我们所谓的,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么一颗种子。那么这些个种子播撒到世间,将来他们遇到合适的土壤,合适的气候,他们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他们的荫泽惠及到更多的人,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使中华文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么一个状态下,一点一点地放大。最终实现我们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我觉得应该是先生最大的功德所在。
新年快到了,我先恭祝先生这个书谱护国公学办学顺利,再祝福大家吉祥!好,谢谢。
嘉宾:唐先生
尊敬的张先生,尊敬的各位大德、仁者,下午好!培元先生书法感恩展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活动,今天来的路上,天降微雪,祥瑞之兆。而此刻见到众多大德前来拜观先生书展,也很感动,尤其是在目前新一波疫情各处肆虐,大家依然前来,令人动容!
新冠疫情两年多以来,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民众为这种天外灾情何时散去,表示出一种彷徨迷惑。内心不坚定,甚至对未来世界产生一种彷徨心态,找不到方向。实际上这说明,我们内心非常缺乏温情的精神力量。
当人类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对圣贤的尊崇,对仁义道德的护持,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等等,如此,人的内心一定是徘徊犹疑,心智不艰的!也一定会出现各种异象灾情予以警示。也才会出现我的朋友魏继托先生刚才所谈的故事那样,作为他的邻居居然对“大吉祥”这一句吉语的书写篆法都不了解而诉诸警界,以为他在是画符做蛊,如此浅薄的中国文化认知,的确是到了非常令人震惊的地步了。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文化中最为核心的汉字书法,它不仅具有非常高妙的美感,也具有崇高的神性。古圣先贤正是在“敬惜字纸”、“心正则笔正”的古训中培养出平和敦穆,诚敬谦逊的君子之德!
然而,这种汉字书法的魅力,我们已久久都未能体会和感受到。
但是今天,在座的诸位仁者和书谱家人们能够齐集在新近乔迁的书谱传统文化园内,与我们的培元先生共同分享他书道的魅力,书写的力量,真是难得的机缘!我也相信,在座的诸位刚才在静静欣赏先生的这些书作画作时,都能感受到先生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谦谦君子之风,虔敬敦穆之德!这种力量实际上就是神性的力量,我个人认为,培元先生,从南国,到香江,再北上。他是在以教弘禅,以书证道。他是用一颗饱满的血泪之心弘扬中国传统教育,重建“书香门第”之中国家风,因为先生深知成为一名品性高旷,德行深厚,识见开阔的中国人对于家国乃至人类未来的重要意义!而他的书法,正是在他敬天崇德的内心深处,以血泪之心一笔笔化出,因此,先生的书法,绝不是以外在的形态惑目,而是以仁德大爱之心动人心神!
现在很多书法家/画家,大多数是在追求表面的技法,没有把自己那颗真正的诚心,虔敬之心,注入到他的点划里面,去内营自己的精神状态。因此,很多人的作品是徒有其形,不见其质,作品缺乏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力量。
我是书谱公学教育宗旨的坚定追随者,我家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在书谱学习生活。我们追随先生,也正是被先生的精神道义力量所感召,先生是在殚精沥血培育咱们中国人的读书种子。明代大儒方孝孺先生誓死捍卫读书人节操,被斩十族,依然不为所动。每念至此,无不感伤!
中国人如果不尊重读书人,不尊重高德仁厚之人,那中国的读书种子绝矣,就很难有希望了。
因此,再看培元先生这十数年来培育后昆之弘教功业,实在令人感佩不已!先生以书证道,以教弘禅,阐扬心性。因此他的书法是这种功德心的外化,如此说来,先生书作的价值看似有价,实际是无价之宝的。
现在很多拍卖会上会有弘一法师,印光大师,星云法师等等大德的书法作品拍卖,动不动都是几十上百万一幅,尤其弘一法师,一平尺几个字,都能拍到几百万。这也证明,这些高僧大德的书作不仅仅是书法的审美价值,更是精神道义的价值!
今天上午,我带了一位收藏家朋友来拜观先生书展,他是非常有眼光的收藏家,他看了先生的展览对我说:这是他在北京这么多年来看展览很少能够被感动内心的,看了先生的书作展览,他非常感动,他认为培元先生的展览跟其他书画家展览都不一般,先生的笔底是有一种宏大的,济人忘我的状态。先生不是为自己书写,他是在为咱们的文化书写,为咱们的道义书写。正因此,我们才能感受到先生书作的精神力量!
这也是今天我做这样的一份分享,来向先生的德、艺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向诸位仁德之士能够参与先生的展览,能够分享先生的展览。当然,进而真正发自内心的,恭请这些具有神性力量的作品,为书谱公学的教育贡献我们力所能及的心力,这应该是无上的圣德。
再次此感恩先生,感恩各位!
嘉宾:刘女士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张先生的书法艺术展。我和先生认识好几年了。我作为通州区的政府官员,非常惭愧。一直知道先生有一个宏愿,想在通州把教育做好,想通过这个教育影响这座城市。所以也是基于先生这颗心的感召,这几年一直和先生保持比较好的联系。
先生让我最感动的是,我们第一次认识的时候,先生当时跟我说:“书谱是培养人物的地方,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为作为我们政府官员,说到培养人,那就是培养人才。但是我记得印象非常深,先生当时就跟我说:“这里是培养人物的地方。”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
后来我又看见,书谱当时墙上的一句话,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看到这句话就知道先生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这几年,应该说也体现了先生这颗心,确实在默默无闻地做一件大事。其实先生是想通过书法,唤起更多人对教育的关注。我想如果大家关注先生的书法的同时,也关注先生在做的一项伟大的事业,那么可能先生就成功了。
所以我想,我领会到了先生的这颗心。未来,我也会更多地关注书谱,更多地向先生学习,也让更多的人走近书谱。谢谢大家,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
我的字画是用命写出来的
——张培元在“怀旧迎新”书法报恩展上的答谢辞
诸位,今天来的都是自家人,都是父老乡亲。咱们没有刻意地邀请谁,只是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个动态,大家就都来了,而且是在如此特殊的时期,很不容易。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谢谢大家!
书谱在北京走过了十五年,书谱的这十五年,是得到全国各地收藏家的鼎力支持的十五年。没有广大收藏家的支持,就没有书谱社的今天。因为,任何机构的存在都面临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运营资金的问题。不是藏家的支持,书谱是走不到今天的。因此,有人就说了,书谱能靠一支毛笔活着,完全是个奇迹。我不反对这个说法。
只不过是,这个奇迹,不能完全归功于我个人,首先要归功于收藏家的眼力。这是我想表达的一个意见。从这件事情看,收藏字画的功德是很大的,完全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力。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收藏字画还可以利益社会?可以造福未来?甚至可以创造奇迹?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是的。收藏家们的无心之举,成就了中兴书谱社的奇迹,的确太殊胜了。因此,我不能不提醒大家,任何时候,当我们谈到书谱,也许多多少少对书谱都会有几句赞美,虽然纯属鼓励而已,我是理解的。但请不要免强地跟我联系在一起,我是这个意思。我在书谱是真实的受益者,不是贡献者。甚至,我是获益最大的人。因为,没有书谱就没有现在的张培元。如果说书谱这几年略有一丁半点的成绩,那绝不是我一个人之所为。假如认为这里边张培元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大都是溢美之词。
因为,首先是收藏家们支持了书谱,其次是家长们成就了书谱,假如没有家长,就没有孩子们的到来,也就没有了现在的书谱。所以,在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张培元、支持书谱的全国各地的收藏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同时感谢书谱的家长们。而且,包括已经离开书谱的曾经是书谱弟子的那些孩子的父母,特别地感谢他们!真的。因为,毕竟是他们曾经把孩子送到书谱,给了书谱很多的考验和历练,书谱才能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这种种真切的加持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是我们的无尽妙宝藏,更是书谱社中兴的法乳。他们和你们的孩子对书谱的贡献和滋养,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却的。
第三,我们应该感谢书谱的义工。也就是说,没有书谱的收藏家和家长以及书谱的义工大众,今天的书谱最多也就是一本杂志的编辑部,说是出版社都有点勉强,充其量是个杂志社罢了。因此,是你们大家成就了书谱的博大和广远,还原了书谱社本来应该有的面目,让书谱真正成长为书谱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种客观存在,那就是书谱的老师。是书谱的老师们的全情付出,对所有孩子的无二无别的爱和无我的奉献,在日常对境中践行书谱理念,以为人之道,成书谱之学,才有了书谱的丰厚内涵和底蕴底气。
因此,必须确认一个重要事实,书谱的好或者书谱的不好,都不只是我张培元一个人的事情。千万不要以为张培元有多么了不起,或者有多么难堪,两者都未必是真的。
何况,事实上,我们尤其应该感谢的是书谱的孩子,是书谱的所有孩子,给了我们希望和美好。毫无疑问的,说到书谱的孩子必须包括已经离开的那些孩子。虽然有的孩子已经离开,但对书谱的考验和贡献依然还在,他们和现在的书谱国子一样,是成就书谱的主体,他们是书谱真正的主人。如果孩子们现在不能是书谱的主人,他们未来如何做咱们国家的主人呢?又如何引领这个时代呢?!
书谱的孩子,自从他们进来的第一天开始,就参与了书谱的所有事务,首先是必须解决自己的所有事务,任何人都不可以代劳,包括老师,尤其是家长。如果不是从小经历作为真正的中国人所必须经历的各种考验,只是会读书,即使颇善于应付考试,顶多也是半个废人。书谱不为培养表面意义上的大学生,更不培养高分低能的为应付考试而读书的肉体机器人,书谱弟子必须是护国大士,是这个时代唯一承传了古圣先贤的所有智慧和才华能力的国家栋梁,他们将在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发挥深厚的潜能和引领的作用,在适当的地方和适当的时候,在中华文明的整体承传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旷世大业之中。
因此,书谱所有的精彩,都必须是以孩子为主体演绎出来的。书谱是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以及家长一道,同心同德,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彼此用身心性命所成就的。
这是张培元的肺腑之言,也是书谱的办学理念。书谱人就像太阳一样,照亮了张培元的世界,给了张培元无量的光明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这是张培元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也是张培元的心里话。是的,书谱是张培元的幸福源泉。张培元是书谱中兴的最大受益者,不是贡献者。张培元对任何人都没有贡献,何况是对书谱社呢?是梁披云先生成就了张培元,是书谱和大家成就了张培元,更是这个时代成就了张培元,是古圣先贤成就了张培元。我代表张氏大夫第的列祖列宗感谢你们!感恩所有这一切!
是的。以前的张培元根本不是现在这样的,如果有人跟张培元交往的时间长一些的话,应该还记得十四五年前,也就是四十五岁之前的张培元有何等自我了,简直就是目中无人,特别孤傲,特别不可一世。可能因为肤浅地读过几本书吧,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是的,以前的张培元特别自我,特别恶心。四十几岁的时候张培元还是这副德性,是不是很可笑呢?只不过是后来自己发现了问题,才慢慢调整过来。最后,终于明白了,其实,张培元什么都不是,顶多是一个有点福气的看门人而已罢了,成天看护着我们老祖宗遗传下来的一些宝贝,充其量张培元就是一条狗。我觉得如果能算是一条导盲犬就很不错了,也许,我还不如一条导盲犬咧。
是的,张培元的经历很简单,从无法无天,极端的自以为是,到从骨子里看不起自己,无数次否定甚至鄙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再到现在之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真的啥也不是,就再也不敢狂妄了。是的,在过去的六十个春秋里面,张培元都是只跟自己过不去,从来就没有跟谁过不去。虽然很狂妄,但是,属于胆小怕事那种人,就这么简单。虽然简单,但很不容易。是的,看透自己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尽管主要是自己和自己在战斗,却成天都硝烟弥漫的,那可真是惊心动魄啊。我相信,有的人可能会有同感和共鸣的。
现在,硝烟都慢慢地退去了,张培元的世界越来越平静,也越来越纯净了,越来越透彻。这些变化是大家给我的,没有大家的功德给我的那么多教化考验和加持,帮我去掉几层皮,就没有我的现在,更没有张培元的脱胎换骨。
因此,如果说张培元有多大本事,那纯属误会。如果说张培元也学了一些东西,最多不过是学到了如何认识自己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换言之,即使说张培元学习了无量无数的知识,最后也无非只是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张培元啥也不懂,啥也不是。其人是一个无知的家伙,甚至,也许还很无耻。
是的,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无耻。这本来是一个秘密,今天不小心就泄密了。因为,见到了大家,犹如见到了我自己。很开心,特别开心,于是毫无保留地全交代了,感谢大家的不嫌弃。
所以,张培元是不能离开大家的,知道吗?因为,没有了大家的鼓励、鞭策、帮助和启发,张培元就没有现在,更没有未来。
所以,你们说,大家对张培元的赞誉,张某敢接受?那不是自寻难堪吗?特别感谢大家的高看和鼓励,我会把大家的鼓励回向给大家,一点也不敢保留。由衷地感谢大家!这是我的真心话。
其次,我想说的是,假如认为书谱之所以能有现在,所有的成就都只是收藏家和家长以及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完成、共同实现的,这种看法也还是偏颇的,显然是有局限的。
因为,在书谱的所有成绩里面,发挥作用的并不仅仅是收藏家和家长,不仅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存在,还有张培元的老师和张培元的老师的老师的存在。
如果没有梁披云先生对张培元的提携、再造、引领和启发、加持,就没有后来的张培元。梁披云先生作为张培元的恩师,他是张培元的再生父母。而梁老的老师于右任先生以及于右任先生的先生马相伯先生,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表现对我们来说,对全体书谱人而言,都是一种至尊的加持和深刻的启发和示现,更是一种旷世的垂范。
所以,假如说张培元是梁披云的弟子,那么,张培元应该怎么做呢?当然必须像梁披云先生那样去做,而且,必须要做得比梁披云先生还好才行!否则的话,张培元就不能说自己是梁披云的弟子。
因为,在书谱,见过其师,方堪传授;见与师齐,损师半德。弟子必须超过乃师,才是合格的弟子。
总而言之,假如说,书谱过去现在和未来或许曾经或者将会有一些微小的成绩,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忘记那是大家的善根福德智慧的加持,绝对不是我们自己能耐的。
更不能忘记我们曾经得到的帮助。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先生和先生的先生,我们的祖先,包括所有的古圣先贤。如果没有我们的先生,没有我们的古圣先贤,我们现在是什么?我们还能在这里谈什么吗?
也许,我们就是个白痴,犹如白纸一张。说句不好听的,我们甚至可能禽兽不如。是古圣先贤之德范,令五千年文明承传有序,我们才能这样活得人模人样。那么,我们难道不应该把这些伟大文明接过来、好好传下去吗?当然,那是必须的呀。
否则,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吗?
假如有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是前提,就是首先。
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我们的祖宗、对得起历代的先贤。而首先必须对得起缔造了咱们伟大的新中国的无数先烈,这是我要说的第三点。
所以,刚才我听了刘主任说的那些话,很感动啊!其实,这么多年来,刘主任一直在默默地鞭策我们和帮助我们。即使再忙也会每年抽空来几次。是刘主任和各级领导的慈悲智慧的引导,书谱才能够始终都在道上,无时无刻不沐浴在伟大的党的关怀和温暖之中。
否则,我们哪来的底气?怎么可能活得如此的潇洒和滋润呢?虽然我们这是彻头彻尾的穷开心,但毕竟书谱一直平平安安地有序地成长着,这是政府在书谱践行了全心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乐果呈现。所以,书谱的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和先进性是有真实体会的。所以,书谱的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那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外面的人根本无法理解的。
这也是很多人疑惑的地方,为什么书谱能够活下来?其实,原因很简单,书谱做的事情就是共产党号召大家做的事情。换言之,书谱人只是听党话,跟党走,如此而已。
我们深受国恩,我们岂能负国?我们深受党恩,当然不能负党。否则,岂不是禽兽不如?因此,践行党对我们的教化,这是义不容辞的。报答国家和民族文化对我们的救赎和培育,是天经地义的。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办好书谱,为国家和民族留几颗火种。难道我们别有选择吗?没有!我们别无选择,书谱是无论如何都必须办好的。否则,我们就不只是不作为了,我们简直亵渎了天道人心了。
因为,书谱并不是我们在办,是大家办书谱。书谱不是我们的,书谱的功德是大家的。因为,书谱是国家的,书谱只为国家斧削和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材。
五千年文明滋养着我们。在整体的中华文明里面,中国共产党的无我利他的思想俨然已经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好比佛家文化传入中原之后,逐渐与儒道合一,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一样。
在过去的这一百年多一点点的岁月里边,无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他们的生命解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谱写了“天下为公”和“天下大同”的伟大乐章。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毛主席老人家他们那一代人,践行了马克思在十八岁的时候发的宏愿:“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这一句话已经成为全体书谱人前行的方向,是书谱人共同的理想!
这就是传统文化。能够承载先人的精神的谓之传统,践行传统的一切言行谓之文化,此外都算不上。
浩瀚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伟大精神,提炼出来不过就是两句话,一句是毛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句就是现国家领导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句话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最佳阐释和解读,这两句话的本质,都是基于“天下为公”和“天下大同”。
所以,我有一个观点,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正的信仰是家国情怀。起码在这里,我们书谱人的信仰就是家国情怀。我们信仰的不仅有儒家、道家、佛家,我们的信仰首先是基于国家。国家和人民才是书谱人真正的牵挂,真正的信仰。因此,书谱人的共同理念是:惠人以惠己,安国乃安家。
国家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好谈的?不是很可笑吗?
所以,细思极恐,当今社会上的很多理念都是在误导年轻一代。以为自己是有信仰的,其实,很多是在毁灭信仰,自以为是而不自知。
那么,我们在书谱做了什么呢?应该说,我们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做,我们只是在尽我们的本分罢了,随缘尽分而已。在这过程中,多少人在包容我们,替我们美颜,在鼓励我们,鞭策我们。百忙中还来给我们增添信心,犹如在座各位。这些都是一般人看不见的。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即使我们做了点什么,也是大家给的机会,我们有什么好翘尾巴的?
说起张培元,不就是出几个铜板吗?无非是该交房租的时候出点力嘛,该买菜的时候再给点碎银,平时也就给老师们几个零花钱,除此还有什么?没有了。何况,钱又不是我的,都是收藏家的,我有什么好贪功的呢?
都是自己人,给自己人钱花不应该吗?否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么理解?连几个钱都不肯出,还谈什么“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别说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了。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岂不是在打我们自己的脸吗?
那岂不很难堪。平时大家都会说,整个地球不过就是个村庄嘛,都是自己人。但是,每每在关键时刻,都忘了这个事实和真理,心里只有我们自己。
可见,知行合一是多么不容易啊。书谱社不只是践行知行合一的地方,书谱社,是把所有道理都用在自己身上的地方。总之,书谱社不是教化别人的地方,是调伏自心的胜地。
其实,我在十几年前就说过:这里的老师永远比学生多。甚至,我还经常说,这里没有学生。的确如此,如果说有学生,大概也就只有我一个人是学生罢,大家都是我的老师。我还有一句话:孩子们到书谱不是来学习的,是来被学习的。
这些话都是我看透了自己的虚伪和肤浅甚至丑恶之后的自白。当然,同时,我真切地看到了大家的恩情和功德。甚至,每个人的一样的好和不一样的好,我都能清清楚楚地看见,一目了然。
因为,咱们是一家人嘛。本来就是,久远以来就是。
所谓五千年文明,说的就是我们相处的时间最少有五千年了。这些所谓的文明,都是我们在久远的过去相处的时候相互成就的。其实,何止五千年呢?不止五千年,更不只是五万年,起码有亿万年,甚至无数个亿万年……
生活中的很多畜生,比如那些我们不小心碰到的猪啊狗啊,只要是有缘碰见的,都是前世我们的亲人。反之,虽然我们现的是人的相,有时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和猪狗是差不多的,甚至也许猪狗不如。我是有这个感触的。
其实,世间所有一切都是一种示现,都是一种表法而已。我们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如果我们真的善良慈悲,如果我们的心里有国家有人民有众生,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责任,就是使命,就是一切该尽的本分。如果我们的内心是美好的,眼前我们看到的所有一切便都是美好的。我们就会看到英雄,看到菩萨,看到佛,起码看到君子,看到的都是非圣即贤,都是千秋人物,没有一个是凡夫。佛眼看世界,没有是非也没有众生,都是自因自果而已。
境由心生,心好一切好。所以,如果你真的心好,那就没有人坏,更没有坏事。书谱之所以能走得如此踏实,是有诸多因缘的。所谓因缘由心而生,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愿的感召。特别的不可思议,特别特别的感恩大家!
是的,此时此刻,在我心里,只有两个字,“感恩”。在一切因缘中没有官员,没有教师,也没有家长,更没有学生,只有大家的大恩大德!我的心里装的是满满的诸位的恩情和功德!我常常庆幸,培元何德何能呀,如此幸运,能够成为大家生命中的一段善缘。太奢侈了,张培元实在是太幸福了!
是的,我们都是彼此的有缘人。在这里,我们共同为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孩子的更美好的未来在努力。
我们更美好的未来一定是国家的更美好。如果国家不好了,我们能好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我们的所作所为,一定是首先以实现国家战略和人民的福祉为前提。
有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快乐和幸福的感受,那么,这些快乐和幸福平时安住在哪里呢?我的体会是,快乐和幸福平时都安住在奉献和付出之间。付出到不能再付出就是杰出。如果你不付出、不分享、不去帮助别人、不去成就别人,你是不会有任何的快乐可言的,更没有幸福。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是公务员,有很多官员,大家知道他们的每天是怎么过的吗?书谱人已经很忙了,中国共产党的官员比我们还要忙很多。因为,现在有我们的英明领袖的指引和领导,整个官场的风气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现在最难的就是当官。为什么呢?
难就难在发心。在过去的整整十年里,现国家领导人抓的是共产党整个团队的发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所以现在全国能呈现出一片大团结的瑞象,在全世界表现出“风景这边独好”,原因就在这里,在于中国共产党涅槃重生了。什么是涅槃呢?真正实现了无我就是涅槃,于普通人而言,这当然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也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就是普通人。的确,书谱人很不容易,但这是好事。什么事情容易呢?坚持错误容易,坚持无知容易,坚持懒政容易,坚持不自新容易,坚持墨守陈规也很容易。其实,容易的背后就是堕落,就是自我毁灭。
因为我试过,试过自以为是,试过目空一切,那是真的不好玩。所以,慢慢就学乖了。因此,我能说出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认为张培元不对,我就改正,而且,不找借口。现在所有对大家的要求,都是我自己曾经试错过,都是交过高昂学费的不传之秘,都是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的觉醒。如果孩子们能够依教奉行的话,那就太好了,孩子们就真的是赚大了。
可惜的是,孩子们未必都会买我的账。他们不懂你,就不会听你,对你没兴趣。所以,没有办法,只能顺其自然。是的,有些话,无人可说;而有些人,无话可说。
该是你的未必就是你的,还得看福分。福分未到,机缘就到不了。尽管一样是身在宝山,有的人也只是空走一趟。当然,这世间并没有什么是你的,都是掌眼一番,或者经手,或者过目,如此而已,哪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的?
没有。除了我们自己种的因。所以,如果要有好的未来,有好的结果,就要抓住机会,好好种善的因。未来没有不好的,好坏全在我们自己心上,这是我经历了六十个春夏秋冬之后的深切感悟。
最后,说明一下。培元在这里没有卖字,培元无字可卖。培元给大家写字,半生以来都是没收钱的。只是后来没有办法,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得已而为之。
但事实上也不是卖字。虽然会有标价或者什么,这是相对的,大家也不要被价格吓坏了。如果觉得这个价格好像有点高,不是说张培元的字就值这个钱,千万不要误会。张培元的字一钱不值。你们要记住我说的这句话,张培元的字一钱不值。但是,你通过张培元的这件作品付出了多少钱,表达的是你的眼力和你的福气。这是你的功德。
一句话,张培元的作品价格高低,完全取决于你赋予该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的心意和动机决定了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每个人的基本的生活方式。只要是你认可甚至崇仰的,她就很好,甚至如花似玉,是稀世之珍。相反,则如弃履。
可见,这么多年来一直支持张培元的,是些什么人?都是高人呀!不得了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培元没有身份地位,啥也没有,竟然能博得藏家如此抬举,而且,持续十几年不离不弃,太不可思议了。
只能说,这帮收藏家太不得了。我常给孩子们讲,要恒敬所有人。为什么?未必是对方多么高尚,但你能恭敬未必高尚者,显示的是你的高尚。
因此,你的一分钱付出,哪怕只是一声祝福,对书谱和我而言,都是不得了的鼓励,都是功德无量的。因为,这些孩子在你的鼓励下,给他们五十年,他们一定还你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他们如果载入史册,同时载入史册的就是你,是在座各位。我很清楚各位的能量,正如我了解书谱孩子们存在的意义一样。书谱的孩子们致力于将毛泽东思想生活化,这是承传五千年优秀华夏文明的不二法门。因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的至尊实践和成功典范。中国的问题很多,世界的问题更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回到传统文化的真谛,而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且是推陈出新者,早就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可与尊敬。而且,越来越被怀念和追思!书谱的孩子们,是毛泽东思想的坚定承传人,而你是他们的未来的护持者,何等之殊胜?这缘分是不是很不简单?
所以,是你们成就了孩子们,成就了书谱。为了感谢你们的深恩。如果大家觉得有的作品还不错,有你喜欢的,请尽管拿走。假如不喜欢,请把你喜欢的内容告诉我,我会抽空给大家写,给大家画。不谈钱,明白吗?
珍惜缘分,就这么简单。一切为了这些孩子,就这么简单。是的,这些孩子真的很好,真的很不可思议。他们的不可思议在哪里呢?说句实话,我很惭愧,知道吗?因为,我说过“书谱是成贤作圣的地方”。但是我告诉你,这是我自己装门面的说法,是我鼓励自己的。实际上,他们本来就是圣贤,只是示现为孩子。
请允许我跟大家交个底,书谱没有招生,从来没有。到书谱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有的是四岁就换了四所学校的,其他也都是找不到合适去处的那种,大部分都是。一开始来的是上幼儿园的,第二年,就有来上小学的了,到第三年就有来上中学的。书谱慢慢地就成了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存在,重要的是,但凡来的都是你不得不接受的。虽然才四岁,但已经换了四所学校,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家长说:“能不能办一所让孩子喜欢读书的学校?”我没有办法拒绝!
明白了吗?我们是没有办法呀,书谱护国公学是不得不办呀!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后面来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喜欢原来的学校、要么是学校不喜欢他们的存在。总之,都是有原因的,让你不得不接受他。比如,有的是被老师认为已经不行的,或者是有毛病的,甚至连自己的家长都对他们(这些孩子)失去信心了。总之,孩子们大都被认为没救了。不是全部,但很多,甚至占半数以上,我这个话并不夸张。
他们容易吗?我感觉他们太不容易了!孩子和家长都不容易!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只能全盘接受他们的所有不容易,我别无选择!
而且,我很珍惜和他们的缘分,我特别地敬重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不管这个孩子是谁,只要他来了,在书谱一天,我保证老师们和我都是全情以赴的。我们一定是用尽我们的身心去滋养他,就像对待我们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甚至,像是对待我们自己的祖宗一样,知道吗?
书谱的孩子都是我张培元的祖宗,这一点,我丝毫没有夸张,更不是开玩笑,也没有骗大家。
正是因为我和老师们的这份恭敬心,所以,来书谱的孩子们都能够很快就安住下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家长都对书谱护国公学越来越有信心。
到现在为止,书谱总共接纳的孩子有一百二三十个,十三年,来过书谱的孩子大概也就一百二三十个,不会超过一百三十个。在这当中,有的孩子调整好了状态就回去读体制内学校的小学或中学了,有的直接考上了大学,也有自立门户的。
在体制内上中小学的那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前五名。起码都是前五名,前三名才是常态。自立门户的,个个都过得很好。留下来的,现在还不到五十个。这是书谱护国公学的生员结构的基本状态。
别说从书谱走出去的那些孩子都优秀,现在留下来的这些孩子,个个也都很棒,特别棒。尽管,我经常骂他们,那是因为他们值得我骂。
不信,你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下看看。众所周知,书谱是不设限也不设防的,诸位,你们可以和你们的朋友随时来访问,看看书谱到底在干什么,书谱是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活出精彩的?书谱是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我们可以接受政府任何部门的督导和调研。
只有真实了解,才能够给我们针对性的建议和批评。如果你们曾经见过书谱孩子们刚入学时的表现,对于今天书谱的孩子的状态的变化就不可能不感到赞叹和惊奇。是的,孩子们由内而外,没有不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借用外面的人们的评价,曰:他们个个都像是世间最美好的存在。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述。
书谱的孩子不仅仅个个是人才,说他们是人才那简直就是低估。什么叫人才呢?体制内学校所学的,无非就是数理化语数英等课程罢了,这些课程书谱都有,全部都有。除此之外,书谱还有琴棋书画武术中医音乐舞蹈诗词歌赋,外加两三门外语。不仅如此,书谱还有儒、释、道、诸子百家、马、恩、列、斯和毛泽东思想以及现国家领导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等,都要通修。
因为,毛泽东思想和现国家领导人的理论是古今中外最高智慧和最广大情怀之集大成者,是当代中国人治学或者治中国之学者绕不过去的伟大存在。书谱人学的不仅是知识。重要的是,要锻造非凡的人格和伟大的情怀!
如果没有家国情怀,心里没有别人,连父母都没有、同学也没有,老师也没有,祖宗更没有,你学那些知识有什么用呢?你学得越好,可能越容易骗人,对国家的祸害就越大,对社会的危及面就越广。
所以,我一再强调,在书谱社,强调我们的人格和情怀是大前提。要有自觉体认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角色化要明晰,要尽本分。这些都是超越知识的,是最难培养和考核的,特别特别难。
外面的学校,评价一个孩子怎么样,看他考试成绩就可以了。在书谱这里从不这样看。很多同学的考试成绩都是很不错的,但经常挨骂,甚至被故意忽视。因为,尽管他们表面上啥都会,但书谱不认为他们是合格的书谱人,更别说是优秀的书谱国子。
古时候,会写字画画已经很了不起,在书谱,这只是家常便饭。古时候,同时会写字还会画画会作诗,这样的人一个时代不会超过十几个人。能够在史册上留下来的,则更少,对吧?但是在书谱,人人都会。而且,真的是都很不错。何止如此?琴棋书画武术中医诗词歌赋音乐舞蹈,都很棒,那又如何?
我们不看重这些,我们看重的是他的良心。首先,你得有良心才像是一个人。在书谱这里,锻造的就是有良心有人格有情怀的真正的中国人。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你如何受人尊敬呢?如果不能得到尊敬与认可,你能做什么?刚才,夏老问咱们,书谱的产品是什么?我说,书谱的产品是人格和情怀,就是这个道理。是的,千秋万代之后,能够熠熠发光的,不外就是人格和情怀。
有良心的话就知道感恩,感恩所有一切,是成就所有一切的前提。所以,这一次,我们的雅集的召集号就叫“感恩”,“报恩”。
报国土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师恩。如果这四恩总报的话,啥事都会圆满。
总结一下,书谱社是梁老创办的,是国家允许和同业呵护起来的,是收藏家给钱,家长送孩子来共同成就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实实在在的缺一不可。
尤其是梁老奠定的平台和根基,以及国家给我们的信心和同业对书谱的呵护,是书谱存在的前提。而收藏家们长期以来的资金支持所发挥的作用,自然是勿用多言的。更别说孩子们和家长了,没有他们示现出各种问题来,我们哪能实现自我超越?最后,不得不感恩古圣先贤的加持,让我们常生智慧。
所以,不能不战战兢兢地跟大家做如上汇报。因为,培元实在是一无是处,特别感谢大家的慈悲不弃!培元的字一钱不值,感恩大家高看和鼓励!不过,培元想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真的是特别有眼光!因为,培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用心写的。甚至可以说,别人是用毛笔写的,张培元是用命写的!谢谢!
即兴节目
表演单位:书谱护国公学
小主人们引领张先生和嘉宾们到无尽妙所观看节目
舞蹈《常生恩典》
朗诵《感恩》
民乐《金蛇狂舞》
来宾观展
后一篇:林家生命学/书法||以筆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