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判断律诗出律?

(2021-04-27 16:01:11)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如何判断律诗出律?




律诗与律绝都是格律诗体裁形式之一。除以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及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平仄竿”截句法截取的格律诗平仄正格和“前宽后严,仄宽平严”的宽格变格潜规则允许的平仄变格之外,如果平仄变格后,不符合格律诗平仄的“替、对、粘、韵、律”基本规则之一者,均视为出律!

本文义务干货分享如下,供探讨交流。

句中双数位置必须平仄交替,简称为“替”

五言句中,第二、四字必须“平仄”或“仄平”交替。平仄变格后,如果双数位置出现“平平”或“仄仄”者为失替!

七言句中,第二、四、六字必须“平仄平”或“仄平仄”交替。平仄变格后,如果双数位置出现“平仄仄”或“平平仄”者为失替!

上下句双数位置必须平仄相反,简称为“对”

五言句中,平仄变格后,上下句第二、四字平仄必须相反。

七言句中,平仄变格后,上下句第二、四、六字平仄必须相反。

如果变格后出现五言上下句双数位置同平或同仄,七言上下句双数位置同平或同仄者为失对!

下联第一句与上联第二句双数位置平仄必须相同,简称为“粘”

五言下联第一句与上联第二句第二、四字必须平仄相同,七言下联第一句与上联第二句第二、四、六字必须平仄相同。

五言句或七言句平仄变格后,如果下联第一句与上联第二句双数位置,出现平仄相反者为失粘!

格律诗韵句末字必须是同韵部平声字,简称为“韵”

格律诗句末为平者为韵句,句末为仄者为非韵句。

五言句或七言句韵句末字,必须是同韵部的平声字。

同一首格律诗中,如果韵句末字不在同一韵部,或仄声押韵,都视为出韵!

变格后不出现三字脚孤平、孤仄或三平尾、三仄尾,简称“律”。

格律诗句末三字脚,必须是“平仄仄”或“仄仄平”。

如果平仄变格后,出现句末三字“仄平仄”或“平仄平”,或句末三字连平“平平平”或连仄“仄仄仄”者为“非律调”,因而都视为平仄变格出律!

平仄变格后,出现五言句任一位置,或七言句中间位置,出现“仄平仄”者,都视为平仄变格出律。

上述平仄的“替、对、粘、韵、律”五字在格律诗中缺一不可,在诗词网站工具客观检验中每试不爽。例如诗圣的《登高》、李商隐的《锦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失替、失对、失粘、出韵、出律,不拘平仄“替、对、粘、韵、律”基本规则的是古体诗常见现象。如果“意境第一,不拘平仄”者,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在唐诗中不胜枚举!例如崔颢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圣杜甫的《复愁十二首》其三、诗仙太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凉州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的《 春夜别友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元稹的《故行宫》、孟浩然的《春晓》、柳宗元的《江雪》……

如何判断律诗出律?

第一句三字脚孤平,导致双数位置(第二、四字)“平平”失替!

首联上下句第四字明显同平失对!

下联第一句与上联第二句双数位置第二、四字平仄当相同,却平仄相反,明显失粘!

格律诗韵句末字当为平声字押韵,却明显仄声押韵,检测结果提示“押韵存在3个问题,平仄存在12个问题”,实质是出韵,而且平仄出律!

失替、失对、失粘、出韵、出律,是古体诗常见现象,且不胜枚举!今人拿着古今名家个人只言片语当令箭,硬着头皮,张冠李戴为“格律诗”体裁形式之一的“五绝”,企图以不拘平仄押韵规则的古体诗作格律诗的论据,岂不滑稽可笑?

学术探讨应持严谨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有系统的理论依据。本文相关系统理论依据,截图佐证如下供探讨交流。

如何判断律诗出律?

(王力先生《诗词格律》相关论述截图)

如何判断律诗出律?

(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三字脚孤平、孤仄论述截图)

如何判断律诗出律?

(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三平尾、三仄尾等“非律调”论述截图)

律诗中间两联须对仗

平仄相反,词性相同是对仗的基本规则,缺一不可,而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是必须的。词性相同,平仄失对者只能是修辞手法之一的对偶,不是对仗!

无论“意对”、“谐音对”、“流水对”、“扇面对”、“错综对”、“本句自对”、“隔句对”、隔位对……都必须符合平仄的“替、对、粘、韵、律”基本规则,无条件平仄变格出律,导致双数位置平仄失替、失对、失粘,同一首诗换韵通押而导致出韵或仄声押韵,都不是格律诗,而是“意境第一,不拘平仄”的古体诗了!

排律除首联和尾联无须对仗之外,中间必须对仗。

律绝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可上联对仗,也可次联对仗,也可上下联皆对仗。例如杜甫《绝句》之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在古韵中属于入声字为“仄”,是合律的。

上下联的出句与对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上下句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完全是工对典范!由此可知,绝句即“截句”,可视作律诗首联和颔联的“截句”,也可是律诗颈联和尾联的“绝句”,或律诗中间两联的“截句”。如果平仄无条件变格后,出现三字脚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七言句中间位置两仄夹一平,都容易出现句中双数位置平仄失替、句间双数位置平仄失对、失粘,韵句末字变格为仄出韵,都视为平仄“出律”,就不是对仗了!

本文主旨与结论

除系统理论支持的正格和宽格平仄之外,如果无条件平仄变格后,不符合格律诗平仄的“替、对、粘、韵、律”基本规则之一者,均视为出律!

因此,一三五慎变,二四六忌变,“前宽后严,仄宽平严”是相对科学的格律诗平仄变格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