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佛学||泉州少林寺群英谱一(千年风云)

标签:
佛学林家乐生命学 |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
|| 泉州少林寺群英谱一(千年风云)
来源:泉州少林寺武僧团
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武以寺名,寺以武显,是中国南禅宗名刹、南派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唐龙朔年间(661~663年),嵩山少林寺十三空之智空入闽中,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闽僧武派之始焉。这座南少林寺规模宏大,有十三进院落,周墙高三丈,寺僧众多。泉州南少林寺后历经三兴三废,历史沿革可谓是一波三折。
智空和尚的入闽,成为了福建武僧之始祖。相传他传授十二门徒,他的这些得意的弟子各怀绝技:有的力大能扛千斤之鼎,有的猛勇能擒虎驱豹、有的善舞百节链锤、有的疾走如飞、有的能拉千斤之弩弓。
时间,泉南一带练习少林武术蔚然成风。在鼎盛时期,寺中有武僧达千人之多。但在唐天祐年间,少林寺遭受第一次被毁的厄运,因为少林武僧反对闽王王审知被废,寺毁僧散,南少林武术进入低谷期。
北宋初年,朝廷下诏重修,这是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二次兴起。此次重修的少林寺,规模宏大,占地约400亩。除了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等建筑之外,还建了法堂、祖师堂、十三堂、罗汉堂、玄女堂。其中祖师堂供奉少林初祖达摩祖师,十三堂供奉嵩山十三武僧。
宋末,泉州少林寺因反对蒲寿庚弃宋降元,导致元兵三万铁骑杀入寺中,千僧奋力格斗,但力量太悬殊了,寺僧几乎被屠殆尽,元兵也战死数千人。有叫法本、法华的二寺僧武艺超群,在刀光剑影中杀出重围。少林寺虽然再次惨遭毁坏,但少林薪火依然保存了下来。
明洪武十年,德化玄妙观老法师劝募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泉州少林寺。僧人广传技击之艺于泉南。到了嘉靖年间倭贼骚扰,泉州沿海乡村大兴练武。少林之风又重兴于泉州一带,少林寺又第三次兴起。
清乾隆年间,因为“胡惠乾事件”的波及,乾隆帝认为泉州是郑成功的故乡,群众有反清复明的意识。他感到泉州少林寺是个威胁,遂下诏焚毁。火烧少林寺之后,寺僧有的避祸于南安一片寺,有的避祸民间,继续招收少林弟子,传授少林拳术。
少林寺焚毁后,因统治者的高压,自此不敢再建。但现存的遗址和出土的文物依然默默诉说着南少林遗风。如少林寺庞大建筑群墙基遗址、古井、大石槽、石板凳等,2002年复建天王殿时,又挖掘出大量的柱础、石柱、塔座等建筑构件,单单保存完整的直径达1米的榫石就有20块,体现出当时寺庙建筑规模的宏大。
世事变幻,沧海桑田。泉州少林寺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终于迎来了新生。1992年在东门仁风街东禅村凤山的原址重建,经过多年的建设,依据北宋式样建成了少林寺建筑群,它们气势恢弘,雄镇东南。武僧在此苦练少林武术,日夜不辍,成为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