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佛学||虛雲老和尚:一落方所,即有障礙;冥心合道,眾妙之門

标签:
佛学林家乐生命学 |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
|| 虛雲老和尚:一落方所,即有障礙;冥心合道,眾妙之門
来源:香港國際禪修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復邵武雙泉寺沿山上人
問楞嚴第六征心文非知不知義
昨接大札,謂前有賜教,責未奉復,抱歉良深。因老朽去歲往渝數月,今春始返。還山後,即將南華常住職責交卸,移住雲門。因與曹溪交通不便,所有函件,諸多延滯。又因老病侵尋,文字緣薄,早經屢次申明,凡各處所來函件,辭謝不答。今仁者為法心切,諮詢楞嚴妙義。朽智識淺薄,徒負虛名,倘若置之,恐辜盛意,不得已聊循經文,略敘鄙意。
函問非知不知之義,以鄙見,依經順文,解釋甚多。其明顯處,如尊者謂眼色為緣,生於眼識,其意執定此心有相有處,向來認執此心。今上文既五處皆破,都無現量,疑此心決在根與塵之中間,故佛以兩種斥破心不在根塵之中,設立二問審定。
一、佛言: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為復與根塵兼二?為復與根塵不兼二?上以二種問定,下正分破。一先破兼二。佛言:阿難,汝以此心,一半兼根,一半兼塵之二者,而此物與體,兩下雜亂,何以?物是塵,本非有知;體是根,原本有知。即今此物與體,一是有知,一是無知。物是根,塵是體,根與塵,成其兩立。汝執心在根塵之中,即中不成,兼二即不成。故云仍為中二,破此心不兼根、不兼塵雲。
二、佛言:阿難,汝若執此心不兼根、不兼塵之二種,即成非知不知。何以?汝此心體,既非根有知,又非根塵之無知。汝執心在中間,即今中無體性。故云中何為相。總之一落方所,即有障礙。冥心合道,聖人以知為眾妙之門,否則知卻成閉塞,由人自妙用耳。
此不過略述數言,還祈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