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家乐
林家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77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虚云老和尚: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

(2023-09-16 15:22:00)
标签:

佛学

林家乐生命学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 || 虚云老和尚: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 !




来源:《虚云老和尚开示录》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虚云老和尚: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 

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沈。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著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没处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著他。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谁”四字。最著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痾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忽断忽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仅可叫做想。渐渐狂心收笼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做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觉得坐在什么处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做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那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一)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入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会因此悟道的。(二)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单单的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上安头。昔有僧问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来。”僧曰。“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说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所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