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家乐
林家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77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圆觉经》什么是如来藏?

(2023-08-26 16:36:15)
标签:

佛学

林家乐生命学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 || 《圆觉经》什么是如来藏?




原创 小土豆 文韵江南 

如来藏是大乘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说众生永远不变的清净自性,因此和自性的观念有关;有时它又等同于法界(一真法界),因此和法界性有关。《圆觉经》是阐述如来藏的经典。

佛教中的如来藏思想

无论大小乘,佛教各宗各派对于“心”是如何的因果变化,都有各自的说法。其中,大乘佛教的解释:

唯识学用阿赖耶识解释

根据唯识学的说法,一切万有都缘起阿赖耶识,在阿赖耶识中有成长万物的种子,所以它又称为种子识。众生有各自的阿赖耶识,它包含了我们多生以来的种子和业,也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善恶都藏在其中,我们生死轮回的一切现象都和它有关。

用如来藏来解释

一切众生都具有佛的一切智慧功德,就叫如来藏,它的本义是说含藏于一切众生的烦恼身中的、本来清净(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如来的法身代表了一种智慧光明,能显现出种种境界,种种因缘变化,所以说如来藏也不属于任何人,它只是“人于一切众生身中”,不生不灭,常住不变,就像污垢的衣服中包藏的无价珍宝,虽然为贪、嗔、痴烦恼所缠缚,却本性清净,不受污染。这种如来藏观念认为众生执取幻化为实,是阿赖耶识的作用。

如来藏到底有没有?佛有时说有,有时又说没有,因为佛时而站在众生角度说,时而站在佛境上说。在如来藏的论典里,凡夫看到的如来藏显现,就是众生眼前所看到的时空万物的生灭变化;菩萨看到的如来藏显现,就是心的幻化;佛看到的如来藏显现,就是一片光明,连心的幻化也没有了——因为众生,菩萨还有知见,佛不会产生任何知见。一切知见都是执取外相而生,佛只有佛境,没有执取心。

如来藏中的“如来”是指佛,意思是指不动、清净、觉性。“藏”有包藏、收藏之意,诸佛所有一切功德都藏在其中,故称“如来藏”。如来藏不是个什么东西,或者在哪个地方,也不能用时间、空间、物质或心念等来换量它。众生妄心执著六根所见境界,都只是如来藏的幻化而已。如来藏就是众生的妄心去尽后,显现的清净本性。我们所知的一切法,是如来藏的智慧光明显现。

“如来藏”和“法界性”

佛教中的“法界”有几层含义:一是指十八界中的法界,是六根界、六尘界、六识界的最后一界,是个人的记忆境界;二是指如来藏,它包含了物质、心念、智慧,乃至诸佛的一切功德。世界的一切万物,心所知的一切法,就是法界的范围。这时法界又称为“清净法界”,是指一切有情远离一切烦恼障、所知障而显现的本来清净的佛性,也就是佛的清净法身。大乘佛教对法界的解释,多是指诸法之根源,即宇宙万象的存在,等同于“真如”。

“法界性”的说法也常出现,如宋朝张商英《护法论》:“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于是称法界性,说《华严经》。”《圆觉经》中说:“如来藏,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有一种说法认为,法界性与如来藏体同义别,在有情性中称如来藏,在非有情性中则称法界性。其实两者都可以指究竟圆满遍十方的觉性。世间的因果现象都是因缘业力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在影响别的事物,没有任何事物是独立在这种互相影响之外,这就是法界性“遍十方”。

但是为什么说如来藏中“无起灭”和“无知见”呢?因为我们众生迷惑于根尘识,见到的一切都是有生灭的。而在法界之中,一切事物都是如来藏的智慧光明显现,也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此心就是如来藏,是“常不动”的,没有生灭的现象。众生的心只是因为迷惑,执著,才见到生灭、因果、轮回、涅槃等。如果把“知见”看成知识,就仍然只是世间的经验和常识范畴,还是有执取、分别、界限的,而心的作用遍一切处,无时间概念但是在一切时间中,无空间概念但是在一切空间中,无物质概念但在一切物质中,所以等同法界,遍布虚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