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2023-08-12 12:31:13)
标签:

佛学

林家乐生命学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 ||  大 智 知 止




来源:菖蒲草堂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止”字最初有“脚趾”的意思,后来人们又因之衍生出其它含义。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停止”的意思。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隋朝时的大儒文中子王道,还专门写过一本名叫《止学》的书,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大智知止,小智惟谋。”——在蝇头小利上的蝇营狗苟只是末流的小智,真正有大智慧的是“知止”之人。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道德经》里说,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同样,“止学”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之相仿的智慧。
 
《墨子》一书中早就说过,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生而有欲,但贵在“知止”,也就是适可而止的意思。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唯有以“知止”为始,才能以“得”为终。利无尽处,命有尽时,《周易》在“即济”卦象之后是“未济”,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止,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有“停”的意思,还有“居,在”的意思——人生于世,在面对自身与社会关系时,首先应该尽力找好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早在《大学》里就有“知其所止”的道理。“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中接下来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应该身处哪个位置,才能没有迷茫和犹豫,而后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最后获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局。

这样看来,“大智知止”,说的不仅仅是遇事知足的相反相成之道,更是身处迷茫和困惑环境下定心的基石。“知止”二字的背后,更为深刻反映的是一种清明心性,是一种尊道贵德、惜物爱人的做人标准与追求。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大智知止

对名利多一些淡定,对进退多一些坦然,在其位而谋其事,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