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佛学||道原
(2023-07-07 20:06:00)
标签:
佛学林家乐生命学 |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
|| 道原
原创 (上古)黄帝 成鸠书院
出自《黄帝四经》
恒无之初,迵[dòng]同大虚;
虚同为一,恒一而止。
在遥远的最初,一切混同太虚;虚空浑然一体,只有大道而已。
湿湿梦梦,未有明晦;
神微周盈,精静不熙。
宇宙混沌一片,没有明暗之分;大道的精微充满各处,其神妙却静默而不显现。
古未有以,万物莫以;
古无有刑(形),大迵无名。
因此大道还未发挥作用,也没有依赖道的万物;因此大道没有形态,混同太虚无可名状。
天弗能覆,地弗能载;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天不能覆盖道,地不能承载道;小事物以道而成其小,大事物以道而成其大。
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
在阴不腐,在阳不焦。
大道充盈四海之内,又包含其外;在阴湿处不会腐烂,在阳炎处不会烧焦。
一度不变,能适规侥(蚑蛲[qí náo]);
鸟得而蜚(飞),鱼得而流,兽得而走。
其准则专一不变,能适应多足蚑虫和无足蛲虫;鸟得道而飞,鱼得道而游,兽得道而走。
万物得之以生,
百事得之以成。
万物得道以生存,万事遵循道而成功。
人皆以之,莫知其名;
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
人都依赖大道,却不知其名称;人都使用大道,却不见其形态。
一者,其号也;虚,其舍也;
无为,其素也;和,其用也。
一,是其名称;虚无,是其处所;无为,是其常态;调和,是其作用。
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也,
深而不可则(测)也。
所以最上的大道,高远而无法看清,深邃而无法测量。
显明弗能为名,广大弗能为刑(形);
独立不偶,万物莫之能令。
大道显著却不能名状,广大却不知形状;第一无二,万物不能将其改变。
天地阴阳,四时日月,星辰云气,
规(蚑)行侥(蛲)重,戴根之徒,
不论是天地、阴阳、四季、日月、星辰、云气,还是多足蚑虫行走,无足蛲虫移动,各种植物生长,
皆取生,道弗为益少;
皆反焉,道弗为益多。
都获取大道而生,道却不减少;死后都返回大道,道却不增多。
坚强而不撌[guì],柔弱而不可化;
精微之所不能至,稽极之所不能过。
坚强不能将其排除,柔弱不能将其融化;精微不能达到它,高大不能越过它。
故唯圣人,能察无刑(形),能听无声;
知虚之实,后能大虚。
因此只有圣人,能观察无形,能倾听无声;知道空虚之真实,然后能融入太虚。
乃通天地之精,
通同而无间,周袭而不盈。
于是就通晓天地的精妙,与道同一而无间隙,普遍而不充满。
服此道者,
是胃(谓)能精。
掌握大道的圣人,叫做能到达精微。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
服人之所不能得,是胃(谓)察稽知极。
有智慧所以能观察极致,知道别人所不能知道的,掌握别人所不能得到的,叫做观察精妙而知道极致。
圣王用此,
天下服。
圣人运用此道,天下就会臣服。
无好无亚(恶)。上用下行,而民不麋(迷)惑;
上虚下静,而道得其正。
没有好恶,上方行道下方遵行,民众就不迷惑;上方无为下方静默,王道就被匡正。
信能无欲,可为民命;
上信无事,则万物周扁(遍);
君主确实能够无欲,就能为百姓安身立命;君主确实能够无为,则万物就普遍受益。
分之以其分,而万民不争;
授之以其名,而万物自定。
按照名分去分配,万民就不会争斗;按照名分去授予,万物就自然安定。
不为治劝,
不为乱解(懈)。
不为治理天下而努力,也不为祸乱天下而懈怠。
广大,弗务及也;
深微,弗索得也。
这是因为大道广大,不作为就能获取;大道精深,不索取就能得到。
夫为一而不化,得道之本,握少以知多;
得事之要,操正以政(正)畸。
秉持太一而不改变,就得到道之根本,把握较少却能知道较多;就得到事之要领,掌握原则而能匡正错误。
前知大古,后能精明;
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
向前知道远古之道,向后就能精明睿智;怀抱大道坚持制度,天下就能统一。
观之大古,周其所以;
索之未无,得之所以。
观察远古之道,就能了解其成因;思索尚未发生之事,就能得到处理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