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佛学||泉州开元寺释迦如来真身舍利
(2022-12-19 19:49:53)
标签:
佛学林家乐生命学 |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
|| 泉州开元寺释迦如来真身舍利
来源:原创 王寒枫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1999年5月,我对泉州开元寺作调查时,在甘露戒坛坛阶的南面发现一座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石幢,高2米,幢身镌刻“本师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宝塔福州鼓山请到如来舍利七颗安奉戒坛石幢永远供养其舍利源委具鼓山舍利殿碑记兹不复赘康熙戊辰腊月朔合山僧众建”的铭记。因为甘露戒坛坛座外面四周用栅栏围住,向南的一面上下左右又供奉如来、弥陀、观音、寒山、拾得等诸佛菩萨,把戒坛遮住,所以外界很少知道开元寺还有一座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石幢。
释迦牟尼的舍利乃是佛门至宝,重要文物,国内外佛教界对它十分崇拜,礼敬的仪式也十分隆重。泉州开元寺藏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是一件稀罕难得的大事。所以当我意外地发现这座舍利石幢时,也是十分的惊喜。我想,如果能将这座舍利石幢公示于众,广结善缘,那么泉州“佛国”定会大增光彩。
虽然发现了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石幢,但还需要进一步证实它的来历。于是我于6月间去福州,邀请了福州老友佘长安先生并福州一位文物工作专家,同去鼓山涌泉寺去找那座“舍利殿”。几经周折,我们在涌泉寺内藏经殿门口看到一方《正法藏殿安奉大藏经灵牙舍利宝塔记》大石碑,虽然因年代久远,风蚀漫漶,但字迹依稀可辨,内中记有舍利情节,于是我们便将碑记全文抄录下来。
回到泉州后,我译读抄录的碑文,得知这篇碑文与泉州开元寺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有密切的关系。据碑文所记,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曹太后命宦官将宫中所有佛骨舍利迁到开封府通许县洪福寺中安藏。明崇祯七年(1634),农民起义军进攻通许,洪福寺塔毁圮。修复时在塔的第四层门位处有一石匣,开启后内有7个水晶瓶,都贮藏着佛舍利,另有一银瓶贮佛骨一节。当时中州监军、江苏宜兴人曹安祖私取一瓶,带回原籍,欲在城南建塔供养,因病遂罢,便将舍利瓶托浙江嘉兴槁李地方的曹愚公居士,曹愚公再转付永觉和尚(即撰写《泉州开元寺志》的鼓山涌泉寺高僧释元贤)。永觉和尚在河南新乡东部延津宝善庵立塔供养,从中分出舍利一半78颗给福州鼓山涌泉寺。清顺治十六年(1659)在住山僧道沛主持下,由众善士在涌泉寺净业堂前建正法藏殿,左右安藏二部大藏经;又有比丘和信众在殿中建塔,供养三山居士林得山所施一枚灵牙和永觉和尚分来的78颗佛舍利。道沛为此撰写《正法藏殿安奉大藏经灵牙舍利宝塔记》,监院灵源立石。时在顺治十七年八月。
《正法藏殿安奉大藏经灵牙舍利宝塔记》碑文叙事清楚,条理分明。从时间上推算,康熙二十七年泉州开元寺向福州鼓山涌泉寺请得佛舍利7颗,比正法藏殿建成晚28年,所以碑文不可能预记28年以后的事。由于年代久远,事物变迁,后来人难知前代机缘。我们在涌泉寺时曾请教藏经殿的主事和尚,他告知,现在的藏经殿已无当年的舍利塔,原有的舍利大部散佚,现尚留一瓶,内中仅有3颗如来舍利,未免令人叹息。后来我们又从《鼓山胜迹》一书中得知,现在的鼓山涌泉寺藏经殿建于清顺治十六年,而正法藏殿也是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可信藏经殿就是正法藏殿,泉州开元寺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石幢铭文把它写成舍利殿,应是信笔所误。因为鼓山只有一座涌泉寺,寺内也只有正法藏殿奉藏佛舍利,所以先有鼓山涌泉寺的佛舍利,然后才有泉州开元寺的佛舍利,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鼓山涌泉寺藏经殿的《正法藏殿安奉大藏经灵牙舍利宝塔记》也足以说明泉州开元寺请得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原委了。
(《泉州晚报》海外版1999年11月6日)
本文选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王寒枫文史类稿》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得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