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佛学||六祖慧能大師多次托夢召虛雲老和尚復興南華禪寺

标签:
佛学林家乐生命学 |
林家乐生命学/佛学
|| 六祖慧能大師多次托夢 召虛雲老和尚復興南華禪寺
来源:香港國際禪修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民國二十三年(1934)二月的一天夜裏,虛雲老和尚在禪坐時,似夢非夢中,見六祖慧能大師來到,說:“時至矣,汝當回去!
第二天,他將夢事告訴弟子觀本法師,並說:“看來我住世的因緣不久了!昨夜夢見六祖召回去。”觀本法師聽後好言安慰說:“還不到時候的,早著呢!”至四月份的一天夜裏,一夜三次夢見六祖催回,虛雲老和尚覺得奇怪。
不幾天,收到皈依弟子李漢魂將軍暨廣東省府當局來電,懇請駐錫中興曹溪南華禪寺,虛雲老和尚頓時明白:原來六祖是召自己回南華禪寺的。
南華禪寺座落在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城南郊曹溪河畔的寶林山,是禪宗六祖慧能禪師的道場。
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天竺高僧智藥三藏法師航海至粵,北上五臺山時途經曹溪,見溪流緩緩,水清見底,“掬水飲之,香味異常”,“四顧群山,峰巒奇秀”,“宛如西天寶林山地”,遂建議在此建寺,並預言:一百七十年後,當有無上法寶肉身菩薩於曹溪興化,學道者如林。
當時的韶州牧侯敬中將此建議表奏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寺院建成,梁武帝賜額“寶林寺”。宋開寶元年(968),宋太祖趙匡胤敕賜“南華禪寺”,沿稱至今。
唐朝年間,時以賣柴為生的慧能禪師,從廣東新興縣步行20多天到湖北黃梅縣東山禪寺依五祖弘忍禪師學禪,五祖安排他在寺裏負責舂米。一天,五祖命門人各作一偈,若悟大意,即付衣缽為禪宗第六代祖師。
時有大眾敬仰的上座神秀禪師書偈於南廊壁間,以呈心所見,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看後令門人傳誦此偈。慧能禪師聽神秀禪師偈後,亦說出一偈,以法戰神秀禪師。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同修看後無不驚訝。
第二天,五祖一人來到碓房,見慧能禪師在腰上墜著一塊石頭不停地舂米,贊賞地說:“真發心求法的人就應該是這樣啊!”乃問:“米舂好沒有?”慧能禪師回答:“米早就舂好了,還差篩子在。”五祖聽罷用禪杖敲碓三下便走。慧能禪師領會五祖之意,於半夜三更時獨到五祖房間。
五祖為他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禪師言下大悟,遂向五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見慧能禪師已明心見性,便傳授他頓悟禪法及衣缽,認定他為禪宗第六代祖師。六祖慧能禪師回到廣東,隱匿長達15年,後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禪寺)剃度受戒。
高宗儀鳳二年(677),六祖慧能禪師來到南華禪寺弘法傳禪,駐錫此寺長達37年之久,禪子雲集,得法弟子43人,聞法而不失宗旨者達萬千之眾。他們舉揚禪風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後又形成雲門、臨濟、溈仰、曹洞、法眼五宗,互相激勵爭鳴,使南宗頓悟禪激昂於世間。
唐萬歲通天元年(696),女皇武則天特賜水晶缽、磨衲袈裟等物給六祖,以示景仰和表彰。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八月初三日,六祖在家鄉新興縣圓寂後,肉身歸供於曹溪南華禪寺,至今1000多年仍不腐爛,莊嚴如生,成為舉世公認的奇跡。
南華禪寺由於是六祖道場而成為天下禪宗祖庭。虛雲老和尚覺得有振興的因緣和必要,復函李漢魂將軍,李將軍即派秘書吳種石暨廣州、香港土紳護法十余人,到鼓山迎接。虛雲老和尚請老當家盛慧法師負責常住事務,隨眾迎請者來到南華禪寺。
在此之前,李將軍公務之余朝拜祖庭,目睹殿堂破爛,發心重修,當即在廣州發起倡議,聯絡名流成立“重修南華禪寺籌備會”,並帶頭捐獻巨資,李宗仁、陳濟棠等軍政名流紛紛解囊捐資,籌得銀元兩萬余元略做修理。
八月初二日,在眾官紳善信的護送下,虛雲老和尚正式晉院升座入主曹溪南華禪寺。那天剛好是六祖慧能祖師聖誕,前來進香的善男信女上萬人夾道歡迎!
虛雲老和尚到曹溪門時以禪杖指門說法雲
南柯一夢到曹溪,天涯窮子今來歸。
今日有無權且置,呼為明鏡尚成非。
黃梅夜半傳衣缽,堂堂千古放光輝,
入室兒孫誰繼武?燈燈相續顯靈威。
至寶林門以錫杖指門又雲:明明曹溪路,寶林門洞開,十方禪和子,悠悠任去來,達此消遙境,清虛絕塵埃,法界匪中邊,一門眾妙賅。
禮完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和五祖後,虛雲老和尚在眾善信的簇擁下來到六祖殿禮祖拈香時又述一偈雲:“年年二八八二日,現出空中飛鳥跡。雖然遍界不曾藏,離婁窺測不能及。畢竟如何委悉呵!”燒香雲:“今日分明指示。”
在憨山德清祖師座前,虛雲老和尚拈香說偈雲:“海內無敵手,鼓山是對頭。一回思憶著,令人恨不休。為什麽不休?”召大眾雲:“兩個泥牛鬥入海,一度拈香一度愁。”再上香雲:“今德清,古德清,今古相逢換了形。法運興衰聽時節,入林入草不曾停。”展具六拜。
入大殿拈香禮佛時說偈:“娑婆教主,義闡無主。甚深妙法,誰佛誰生?”禮佛九拜。
而入方丈室時的幾句法語,更看出他老人家一超直入的頓悟禪境界:“入先德之堂,登先祖之座,橫按鏌鋣,全提正令。此是歷代祖師弘法利生之處,今日不肖到來,又作麽生?”彈指三下雲:“彈指圓成八萬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在法堂升座時,虛雲老和尚以禪杖指法座雲:“巍巍寶座,祖祖相傳。頭頭無礙,法法皆玄。當陽頭出,擠攀回絕。鐵眼銅睛,仰之不及。山僧到來,有甚奇特?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以禪杖一指法座雲:“升!”升座拈香雲:“此一辦香,不從天降,豈屬地生,熱向爐中,專申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及一切諸佛、諸大菩薩、西天東土歷代祖師、本寺開山智藥尊者、六祖大師、中興繼位諸老和尚,伏願佛日增輝,法輪常轉……
斂起衣就坐。維那師鳴磬高唱:“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虛雲老和尚執禪杖接著說法雲:“大事分明無一法,因緣未了又多端,憨山去後來今我,古剎重興賴眾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