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米轨铁路,昆明觅踪——火车南站

标签:
转载 |
一百多年前的一天(1910年3月31日),在云南省府昆明盘龙江东岸,一个叫塘子巷的地方,举行了滇越铁路通车仪式。随着一列喘着粗气冒着白烟的蒸气火车驶入车站,云南拉开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序幕。
作为法国殖民主义入侵扩张掠夺的工具,滇越铁路象一根冷硬的针管深深地刺进了红土高原,抽吸了无数的资源和财富;同时滇越铁路又象打开了的一扇窗子,给闭塞的云南吹来了西方蒸气机时代的气息。
http://s10/middle/44296751hc65745652339&690
火车拉来了发电机、自来水、电报、矿冶、纺织等机械设备,火车也拉来了“洋油”、“洋灰”、“洋布”,等琳琅满目的“洋货”商品。
金碧路、南屏街成为热闹繁华的地方。
当紫禁城皇宫里的人还在点油灯喝井水时,昆明人已经点上了电灯喝上了自来水,当内地还在长衫马褂半斤八两时,昆明人已经学会了西装革履、咖啡面包、使用公斤计量了。历来落后闭塞的云南边疆仿佛一夜之间接受了现代工业及商业文明的洗礼。
滇越铁路还带来了民主进步思潮,催生了共和萌芽,使云南这个边远的落后省份最早举起了辛亥革命、护国起义的旗帜。
http://s7/middle/44296751hc6574573df86&690
作为滇越铁路云南段(昆明至河口)的起点站,云南府站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就被列为唯一的一等车站。
作为一等车站,当时铺设站线5股(繁忙时曾经增设为9股),站坪长700米。蒸汽机车实行双缸水塔供水,站内设有机车大转盘一座,货场仓库若干,还有露天货场一直延伸到双龙桥外面。机务段、工务段、水电段、通讯等等一应俱全。
http://s2/middle/44296751hc657455293d1&690
http://s7/middle/44296751hc65745436e36&690
火车站的站房为二层楼法国式建筑。一座罗马大钟镶嵌在二层尖顶屋檐下,黄墙红瓦、白色的转角护墙石及拱形门窗十分典型,门窗为木质百叶窗或用彩色玻璃镶嵌,地面铺设彩色图案地砖。站房设有票房、行李包裹房等,站台房前后均有雨棚,站台雨棚由十五棵罗马铁柱及镂花钢架支撑,十分壮观,站台行车室墙壁上挂三面时钟一座(两面向外供月台来往旅客查看时间,另一面朝内供车站人员掌握时间,时钟由同步转轴驱动,保证三面时钟同步),站房左右两边分设进、出站口,站前广场栽种大青树3棵。
修建火车站时,在站前广场左右两边留下了长满水草和芦苇的两个大水塘。塘子巷是否因此得名不得而知。
“云南府站”被称为“火车南站”,大约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修建起点位于席子营附近的昆明总站(今天的火车北站)的滇缅铁路时,因塘子巷的云南府火车站相对位置于南,于是就有了“火车南站”的名称。
从塘子巷到德胜桥,沿盘龙江到双龙桥,还有前卫营这一片地区基本上为火车站的范围。火车站隔河对岸的巡津街除了法国人的洋房,甘美医院外,还有铁路公司的医院、法院、警察局、职工宿舍等几乎占据了一条街。当时城市范围不大,铁路公司占据了不少地面,民间有“铁半城”之说。
相当一段时间,社会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是铁路职工。上班戴一顶大盖帽,穿一身铁路制服,上下班听钟声,按月拿薪水,家属有住房,乘车有免票。滇越铁路采用西方现代工业的运作管理的同时,也诞生了云南第一批产业工人,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http://s4/middle/44296751hc65745ce47d3&690
如今得胜桥头还保留着火车南站货场的一个出口大门,当年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只留在老一辈人心中,能够唤起尘封记忆的只有那幢红墙的业务大楼了。
我记得小时候,南站靠近盘龙江双龙桥一带,是铁路工人宿舍区域,一排排平房沿江边围墙而建,地基较高,墙体较厚,红色板瓦,虽然也是法国风格,但是设施简陋,厨房卧室不分,和那些法国人居住的法式洋楼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绝大部分铁路工人家庭就在屋外房檐下烧火煮饭,灶台旁边堆放着捡来的蒸汽机车燃烧废弃的煤渣,空地建盖了不少简易棚子居住,如今,这里依然居住着铁路职工,然而已经是高楼林立,旧貌换新颜,成为美丽的铁路住宅小区了。
其实,滇越铁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年国民政府就成立滇越铁路战区司令部军事接管了滇越铁路,抗战胜利后正式收回了路权,一百多年来的滇越铁路法国人只经营了其中30年左右的时间,滇越铁路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人的管理运营和维护下,1957年铁道兵修复了抗战期间被拆除的碧色寨至河口铁路,从而使滇越铁路云南段昆明至河口全线贯通,1958年2月份铁道部将滇越铁路昆明至河口段改称为“昆河铁路”,云南几代铁路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得以使这条百年米轨至今仍在运营。
后来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滇越铁路改建扩建,南车房、北车房、电务段、分布于塘子巷、席子营、岔街等地,学校、职工宿舍就建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前卫营、机车修理厂建在牛街庄与小石坝、轨枕厂建在大板桥、铁路医院从巡津街搬迁到北京路,铁路就像一个小社会自立体系日益庞大起来。
http://s10/middle/44296751hc65745b2dd89&690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盘龙江上面不知何时多了一座“小人桥”,方便了两岸铁路职工的通行,如今,那座人行便桥已经被全钢结构的拱形桥——巡津桥取代,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装饰着盘龙江。盘龙江两岸也在城市改造中改变了摸样,巡津街那些临江的法国式洋楼已经撤除修建为江滨绿化带,法国人当时的修建的甘美医院遗址还在,与现今的人民医院大楼相比显得那么矮小。
http://s10/bmiddle/44296751hc65746350329&690
甘美医院遗址修饰一新,总感觉缺少什么东西,找来旧照片对比,才发现那些异国情调的屋顶阁楼没有了。
http://s5/middle/44296751hc65745db2dc4&690
在绿树成荫的塘双路上,坐落着昆明铁路南站职工子弟小学,从这里走出去的几代人中,不知有多少接过了父兄手中的那盏红灯。
http://s6/middle/44296751hc657460f2475&690
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卫营铁路职工宿舍的一幢老三层楼,至今依然矗立在闹市中,它能够唤起多少人们的那个时代的回忆。
在许多老昆明人记忆中,云南的铁路除了有昆明到河口的滇越铁路外,还有中国人自己修筑的昆明到曲靖沾益的昆沾铁路,昆明到一平浪的昆一铁路,昆明到中谊村、昆钢、昆阳、云冶的支线铁路,还有个旧到碧色寨、石屏的寸轨个碧石铁路。火车成为了昆明人交通出行的主要工具。
塘子巷火车南站成为昆明人大包小包来来往往的一个中心,塘子巷火车南站演绎了无数云南人悲欢离合迎来送往的动人故事,塘子巷火车南站承载着云南几代铁路人的情感与回忆。
http://s7/middle/44296751hc65745a7b346&690
后来,准轨贵昆铁路、成昆铁路、内昆铁路、南昆铁路相继修通,结束了云南十八怪中“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云南的铁路与全国铁路联网了。“昆明站”就建立在距离火车南站不远的南窑——曾经的米轨滇越铁路的一个机库旁边。人们习惯把“昆明站”称为“南窑火车站”。
记得贵昆铁路通车典礼时,昆明火车站还没有建盖,会场设在一节客车车厢前面,人山人海,从此边远闭塞的云南与祖国内地连接起来了。
云南人看见了比米轨铁路更宽的准轨铁路,坐上了更快更舒适更清洁的内燃机车牵引的列车上北京去上海下广东,相比之下,原来引以为自豪的米轨铁路和寸轨铁路(统称窄轨铁路)显得太小了,于是,谦卑地称准轨铁路为“大火车”,称窄轨铁路为“小火车”。
http://s8/middle/44296751h7a3bed6b1fe7&690
当时的铁路成为人们出行、货物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铁路在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段时间里,车皮难求、车票难求,拉关系走后门之风盛行,于是又有了“铁老大”的称呼。
一段时间内,云南成为准轨、米轨、寸轨三种不同轨距的铁路同时并存的地方,准轨米轨换装,米轨寸轨换装成为云南铁路的特殊业务。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三种不同时代不同技术动力的火车同时在铁路樞紐站调度穿梭着,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铁路的建设发展,米轨铁路经过多次的提升改造,电气化、现代通信技术的实现,特别是内燃机车取代蒸汽机车,甩掉了烧煤添水的落后技术,提升了列车的牵引力,使古老的米轨铁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焕发了青春。
然而,历史的发展是残酷的,公路的便捷,航空的普及,准轨铁路的快速,加上米轨寸轨铁路自身的先天不足,米轨铁路面临时代的更迭淘汰已经是大势所趋。
比如,寸轨鸡街至蒙自、宝秀的寸轨铁路1972年被改造升级为米轨铁路;寸轨个旧至鸡街的铁路于2008 年被停运、撤除;米轨昆明至沾益的铁路改造为准轨贵昆线的一段,只保留了米轨昆明至小石坝一段(昆小线);米轨昆明至一平浪的铁路因成昆铁路的修通而拆除,只保留了昆明至石咀一段(昆石线);滇越铁路昆明至河口、开远、宜良的客车停止运营,只保留为数不多的几趟货运。
滇越铁路原来四十多个车站,现在只保留了其中十几个,大部分已经撤销,我们沿滇越铁路徒步走到河口,看到那些被撤销的车站,人走楼空,那些站舍、设施依旧,就像昨天的演出刚刚落幕,那些河谷深山,人烟罕至的小站,绿树丛中,还掩映着红瓦黄墙的法国式建筑,南盘江、南溪河峡谷,不时有几趟货车通过,留下几声汽笛的回响......
作为云南省会的昆明,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部分米轨改道或者撤除,1978年米轨铁路的全部客货运输改由昆明北站始发,昆明火车南站最终也在1979年被关闭撤除。
http://s10/middle/44296751hc657455b6699&690
火车南站,那个昔日热闹喧哗的地方,如今只有原来站前广场那棵大青树依然郁郁葱葱,那座法国式的车站站房由昆明铁路局办公大楼取代,当时机车库改建的大礼堂现在只留下一堵墙壁作为那个时代的纪念,就连五十年代那个“火车头”篮球队身影晃动的灯光球场也只是记忆中的情景了。
http://s15/middle/44296751hc65745cd220e&690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风雨,“小火车”真的老了,虽然经过云南几代铁路人的辛勤维护、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但是,“小火车”的技术极限、维护运营成本、运力不足等等原因,“小火车”真的赶不上趟了,“小火车”不得不逐步停运。现在,你只能够乘坐从昆明北站开出前往王家营、石咀的短途通勤列车了,每天这趟列车拉响着汽笛,发出匡强匡强的响声,穿梭在城市高楼大厦的狭缝中,这也许是“小火车”的最后绝唱了。
如今,准轨铁路几次改造提速,电力机车的牵引,复线铁路的建设,昆明发往内地的列车多而快捷,昆明到大理丽江的铁路已经开通,昆明到蒙自河口的铁路正在铺设,泛亚铁路中线中老泰通道铁路建设项目日前正式启动。另外,泛亚铁路东线、西线、北线铁路也正在加速推进中,4条出境国际公路国内段全部实现高等级化,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陆上国际大通道呼之欲出。
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将覆盖红土高原,而曾经辉煌一时的米轨铁路将退出历史舞台,也许逐步消失而无踪可觅,也许只有在博物馆才能触摸到那些铁轨道岔机车,才能看见文字史料记载,才能从那些图片中勾起依稀的记忆了。
回首往事,云南的每一条铁路,无不充满着艰辛与传奇色彩。
米轨觅踪,昆明的那些老故事,都在讲述着沧桑与历史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