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尝咸亨酒店的茴香豆

(2016-08-10 14:58:17)
标签:

文学

分类: 散文

初中时,曾读过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对孔乙已这个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总是穿着长衫,且最爱去咸亨酒店吃茴香豆,对书中描写孔乙己吃茴香豆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样子想起来令人忍俊不禁。这情景,一直藏在记忆的深处,心想,要是有一天能去绍兴体会一下孔乙已吃茴香豆多好!199010月,有机会去鲁迅先生的故乡浙江绍兴观光,瞻仰了鲁迅故里、沈园、兰亭、禹王陵等景观后,特意拜访了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到咸亨酒店,也就是为了品尝这里的茴香豆,体会一下鲁迅笔下茴香豆的滋味。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咸亨酒店是酒乡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等多部作品的生动描述,使该店扬名中外。可见,咸亨酒店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个小酒店,咸亨是它的外表,酒和茴香豆是它的实质,无酒之茴香豆,豆虚无飘渺;茴香豆无酒,酒不见神采。茴香豆与酒的结合,使得这个酒店有形有神,形神俱佳。这里,空气中随处可闻沁人的茴香豆味和酒香,这个开放着的酒店,随时迎接各地来的客人。它接纳的可能是贬谪远迁的官员,也可能是进京赶考的秀才;或许是腰缠万贯的商人,也或许是家道中落的书生,甚至是猎艳寻欢、嗜赌成性的浪子。来到这里,远远地看到“咸亨酒店”四个大字和孔乙己的塑像,心头泛起阵阵暖意,进得酒店,叫上一碟茴香豆和一碗绍兴老酒,感觉到家了!

在“无处不酒家”的绍兴,这里可算得上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一个三开间门面的酒店,黑瓦白墙,店外临街的墙上书有斗大的“酒”字;店门屋檐下悬挂着一块书有店号的横匾.柜台的青龙牌上直书“太白遗风”四个大字;店堂内垂挂着一幅孔乙己立像;堂口的一幅对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为著名作家李准所撰;另有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的墨宝:“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士,玉壶生春”;店堂内挂有一幅国画,题款曰:“鱼米之乡绍兴游,文豪笔下咸亨酒。胜似春光今日里,赏菊沽酒茴香豆。”店门外的空地上有真人大小模样的孔乙己塑像,长衫褴褛,瘦骨嶙峋,一碗水酒一碟茴香豆,惟妙惟肖。

咸亨酒店一直保留着原来的格局,店内有一个紧靠街面并与之平行的曲尺形柜台,直柜台靠店堂里面一端放着一些瓷彩瓶,瓶中装着烧酒,上贴玫瑰烧、五加皮等字;柜台下放着绍兴名酒状元红、加饭、善酿、香雪等老酒坛,为防止酒香散逸,故用蓝布包着的小沙袋压住瓶口。还有朴拙的陶制酒坛,马口铁制的窜筒,醇香的加饭酒,入味的茴香豆,这一切常常会使中外宾客回忆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时代。入冬以后,柜台里预备着热水和用马口铁制成的窜筒“温酒”,可随时温酒。柜台上置木栅,中间摆着下酒的食物“过酒坯”,也就是盐煮花生、茴香豆、豆腐干、糟鸡、酱鸭、鱼干、酥鱼等下酒菜。这些下酒菜多数从本地酒席中的出色冷盘和居家常用的大众酒菜中选取精华而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精加工予以提高,深受顾客的喜爱。柜台前的厅堂里是黑漆的木桌椅、长桌、条凳,六七个人正就着茴香豆喝酒,神情悠闲、散漫无聊,一副神定气闲的样儿。靠窗的这张长条桌,一个汉子裸着上身,背倚粉白的墙壁,双腿平放在长条凳上,双目微闭,左手一支旱烟袋,吸一口,吐出一缕烟雾,右手捏一粒茴香豆,一会,又端起黑黑的粗瓷碗,轻啜一口绍兴老酒。那心满意足的样子,真让人羡慕又忌妒。见到这情景,我们肚里的馋虫儿都活跃起来了。

看着琳琅满目的“过酒坯”,如盐煮花生、豆腐干、糟鸡、酱鸭等,即使再好吃,我们也无心品尝,我们来咸亨酒店,图得就是品尝那茴香豆的味道。因为,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早有记载,“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深入人心,酒店门前的“孔乙己”塑像也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关于茴香豆的味道,应是孔老先生最有心得,当年孔先生身穿长衫,走进咸亨酒店:“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蓬头垢面伸出长着长指甲的细细的手指用手盖住小碟。“······多乎哉?不多也”。凄凉中也透着一份淡淡的有着书香的优雅。说白了,茴香豆文化就是穷酸文人文化,鲁迅在《孔乙己》这篇文章里把茴香豆细小情节与穷酸文人孔乙己刻画得入木三分,茴香豆也随着小说而蜚声国内,来绍兴的游客,多半都要慕名到咸亨酒店品尝一下茴香豆,回想当年孔乙己在酒店里对字有四种写法的意境,感悟鲁迅塑造出的一种落泊文人的当时处境。
   
茴香豆虽是一种下酒的“菜”,
其制作也不难,蚕豆晒干后,用盐水浸泡阴干,放上桂皮、茴香、糖、绍酒等佐料,用文火煮透即可,可以说人人都会做。但在绍兴,茴香豆却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其表皮起皱呈青黄色,酥软清鲜,香味浓厚微甘,豆肉熟而不腐、软而不烂,咀嚼起来满口生津,五香馥郁,咸而透鲜,其味缠绵长久,越嚼越有味。茴香豆与绍兴酒可以说是绝配。绍兴老酒不同于啤酒的温顺、白酒的刚烈、红酒的悠雅。绍兴黄酒似乎无法用一句话来形容,品尝一口黄酒,顿时便可以感受到味觉的诸味杂陈,黄酒中酸、甜、苦、辛、鲜、涩的味道应有尽有,既甘醇,又柔和。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让很多人对它爱不释口。对于不会喝酒的人来说,黄酒的味道似乎有点像中药汤,喝到嘴里也充满着苦涩。其实这些味道也是黄酒的独特之处,每一种味道都让人回味无穷。我在浙江当兵期间,就爱喝当地的黄酒。

来咸亨酒店吃茴香豆,如果不喝绍兴老酒,那就失去吃茴香豆的意境了。于是,我们按照对鲁迅先生小说意境的理解和对那个遥远年代生活的向往,每人盛了一大碗绍兴老酒,要了一碟茴香豆,在店堂中间围着一张方桌座下,正对着门口,不慌不忙地边饮酒边吃茴香豆,边看街上人来人往。那黄酒在这黑海碗里,油亮油亮的,轻抿一口,含在嘴里,有淡淡的酸,丝丝的甜,口齿留香,满嘴生津。喝到兴头上,只要有一人提议干杯(其实不是杯而是碗,但我们也叫干杯),大家都端起黑海碗咕咚喝一口,拈一粒茴香豆放进嘴里,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怕别人笑话,我们在这里品尝茴香豆不用筷子,而是直接用手拈了吃。我喝一口酒,慢慢拿起一粒淡香透咸的茴香豆放入口中,集中舌尖味蕾去感觉,我要感觉这里的茴香豆与我们家平时做的酱香茴香豆柔嫩有何不同,咸味香料味道的差异。特别是品尝鲁迅笔下茴香豆的独特之处。咀嚼之余,具体用什么香料卤制我说不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里的茴香豆味道绝对胜出一筹,其佐料是否有祖传秘方,不得而知。吃着吃着,脑海仿佛倏然出现腰果形状茴香豆晕着浅浅五香大料味,与孔乙己破旧长衫阴沉着一种寒酸味道,暗暗彰显昔日这穷酸文人视之为宝的下酒物,回荡在口腔里的味道是那么咸香粉糯。心很凝重并带着一种美味幻想咀嚼着茴香豆。我们慢慢嚼、细细品,把整个茴香豆连同豆壳都嚼得细碎而吞咽。之所以没有吐出茴香豆壳,只是觉得这壳已饱浸了许多茶叶香料,汇集了盐、酱、桂皮、茴香、豆汁等,五香馥郁,咸而透鲜,酥软糯韧,其味鲜永,清香味甘,还有那古朴文化,弃之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品味错误。美味从想象到真实的显现就这样无比神奇。按我的想法,那是一种出乎意料、失望与惆怅的人生味道,因为那里面同时包孕着文人穷困潦倒的一种味道!茴香豆虽然没有西红柿红艳养眼,也没有黄瓜一样翡翠滋润,但它能将自己不显眼相貌和味道沉淤,与一种食文化持续到今天,让人无法忘却,其中味道到底有何特别,我无法形容,但它确是好吃,吃它就能吃出一种特有的味道来,吃出绍兴小桥流水人家,吃出穷酸文人一种落泊,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慕名来绍兴吃孔乙己爱吃的那小碟茴香豆?就着绍兴老酒,一粒粒地感受着孔乙己的寒酸,“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自己靠赊酒度日,还要舍豆于孩童,这算不算没落文人的大度?孔乙己能“写得一手好字”,还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是个程度不浅的文人,之所以穷困潦倒,除了“好吃懒做”,也是当时社会底层的生活写照,对此,鲁迅批判得入骨入髓。今天的咸亨酒店和鲁迅时代已经大有不同。在这间小小的、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咸亨酒店四周,呼啦冒出了许多以咸亨、孔乙己、鲁迅、树人命名的酒店、商务中心等,霉干菜、茴香豆、绍兴酒、乌毡帽应有尽有。来这里做生意的三轮车夫不少都穿着布衫、戴着乌毡帽,真是时光倒流,商机无限!(万汝滨)

                                       2016年7月30

    http://s6/mw690/003Adg4Xzy73WkgXw2Nd5&690


http://s11/mw690/003Adg4Xzy73WkhxpDs7a&690

http://s16/mw690/003Adg4Xzy73WkhR1sHdf&690

http://s6/mw690/003Adg4Xzy73Wkigdhj85&690

http://s15/mw690/003Adg4Xzy73WkiwnGm3e&690

http://s3/mw690/003Adg4Xzy73WkiPaRs2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