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息国故城遗址——青龙寺

(2017-07-08 17:13:15)
标签:

息国故城遗址

青龙寺

息国故城

息国故里

分类: 息夫人

《河南通志》记载:古息国在息县城北30里,春秋时息国,汉为新息县,唐置息州,元省县入州。

《大清一统志》记载:新息故城在息县东。庄王十四年,楚子灭息,汉置新息县,其后东徙,故入新也。后汉建武十九年,封马援为新息候,故城遂废。

《元和志》载:新息故城,在县西南十里,今为新息里,又故息里,在县西南十五里,即息侯国,为楚所灭者。

从以上记载看,故息国遗址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http://s3/mw690/003Ac1R3zy7cu1pPlBgb2&690

http://s2/mw690/003Ac1R3zy7cu1qwcnfd1&690

http://s11/mw690/003Ac1R3zy7cu1qOEPw8a&690

http://s14/mw690/003Ac1R3zy7cu1rmacd7d&690

《水经注》卷三十(淮水篇):淮水东过新息县南,淮水东逢故息城南……从《水经注》材料看,应为两个城,新息在西,故息在东。然而,通过建国后考古发现,县城东、城北均无古息国遗址。那么古息国遗址在哪里呢?

今息县城西南七华里之青龙寺,现属城郊乡徐庄村,城址东部被淮河吞没,北部有一东西向明显的高地城岗。李岗村正在岗地中部,西部看不见城埂痕迹,南部为青龙寺(小土山),高出地面56米,内有石块。从总的地貌形势看,应为一古城遗迹。从已知的在此发掘的丰富文物证实,大多为西周,春秋战国之物。此遗址应为西周至汉代的一古城遗址无疑。

1958年《考古通讯》第三期作者周到在鉴别青龙寺古代文物后认定该遗址应为周代,也就是古息国的故城遗址。

楚子灭息,为在江汉崛起的楚国打开了北进中原的大门,成就了楚庄王一代春秋霸业,三楚雄风席卷大江南北,疆域为春秋战国诸国之冠。在民族大融合、大交流的同时,在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碰撞下,孕育出绚丽的楚文化。

在古息国的大地上,埋藏和矗立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她见证着历史,是我们古息国后人应当珍惜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当我们在倡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今天,当我们面对这种不可再生,更不能造假的历史文物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提高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已是刻不容缓。

http://s15/mw690/003Ac1R3zy7cu1tjgfQae&690

http://s5/mw690/003Ac1R3zy7cu1u8Yrq94&690

为了让大家对本县地上地下的历史文物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现粗略盘点,谨供参考。

 

一、文化遗址

商周古城:包信南三里庄东南角园子。

周代古城:县城西南青龙寺。

商周台子地:张陶毛古堆北王台庄前。

商周郑冢:付庄村郑岗村北。

商周陈冢:小茴店八一村。

秦汉太子庙:县城西南七里。

秦楼仰韶文化:县城西北土桥村付寨易楼。

周代古城:临河乡单堂。

 

二、墓葬

东周息候墓:城西八里处。

春秋赖子墓:包信集西北角后楼前。

汉代大将马五墓:青龙寺东南崖,已被淮河吞没。

明内阁首辅严嵩墓:县城西南三里王岗村。

 

三、碑碣

息夫人辩证碑:县委谯楼。

金银桥纪事碑:东关桥东头。

捻军德正碑:青龙寺。

光息界碑:渡口。

苏东坡手书《东南第一峰》碑:中渡店南头。

太子庙碑:何营太子庙。

任店庙碑:任店庙。

明故严嵩墓志铭:文化馆

濮公山摩崖太阳碑:八仙洞石窟,文化馆两筒碑等。

 

四、古建筑:

明代文庙(西大街)、

清代禹王宫(南关)、

明代石坊(西大街)、

东汉谯楼(县政府广场)、

天官庙(城西王岗村)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