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液化气充装系数为什么是0.42

(2016-04-13 13:10:07)
标签:

lpg

煤气

燃气

液化气

液化石油气

先把结论告诉大家,液化气充装依据请参照国家标准《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2009版。丙烷充装系数为0.41,丁烷充装系数为0.51,混合物碳3碳4充装系数为0.42。

 

该文由“液化气行业最前线”“lpgfront”微信订阅号编辑整理而成,如转发,请注明出处并关注“液化气行业最前线”同名微博、博客、微信、QQ

什么是充装系数

        充装系数指气瓶每升容许充装液化气的质量(公斤kg)。这是液化气体在充装过程中应了解的很重要的数据。

        因为每个气瓶都有一定的承受压力。液化气体在常温下充装一般以液态进入瓶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部分液体转化为气体使瓶内的压力增大。所以为确保安全,充装时不能装得过多,一定要参照充装系数进行充装。

https://mmbiz.qlogo.cn/mmbiz/NWw2RyhMiat0meaxCk24J9HeicAjTdeQejW1xicCqP5ZibQvLZibHhvMynQTUcx56u3UsEiahVicyg1VNoWD2NRILRRFg/0?wx_fmt=jpeg
气瓶为什么只能充85%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化石油气也不例外。液化气是以液体的形式充入钢瓶的,当温度升高时,液态LPG体积膨胀是水的16倍,大约每升高10℃体积膨胀3%~4%。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态空间逐渐被液态挤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液态就会布满钢瓶。

        而液化气储存在钢瓶里的状态是气液供存的,钢瓶内的压力是一班在4~8个压之间,一旦气体的剩余空间被液态占据,温度每升高1℃,压力就急剧上升20个压。钢瓶的胀裂爆破压力尽管高达80个压,但液体一旦占据整个钢瓶空间以后,温度只需再上升3~4℃,钢瓶内的压力就可能超过胀裂爆破压力,引起钢瓶胀裂爆破。

        所以,国家标准规定,液化气不能充装超过钢瓶容积的85%。当钢瓶内按规定85%的充装量充装液化石油气时,温度要到60℃时才会使液态布满整个钢瓶。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这样高的温度,因此可以安全使用。

充装系数是0.42的由来

        有了充装不得超过85%容积的安全限制,结合液化石油气的比重(也就是密度)就可以算出充装系数。

        大家都知道水的比重是1,也就是说1升水重1公斤。液态液化气的密度是丙烷与丁烷的混合物,比重是0.5。也就是说,1升水重1公斤,而1升液化气只重0.5公斤。

        举例我们有体积为一升的钢瓶,体积最多只能充85%,每升液化气重0.5,那这个一升的钢瓶所能够充装的液化气重量为:1L*85%*0.5kg/L=0.42公斤

也就是说,每升空间我们可以充装0.42公斤液化气,这就是液化气充装系数0.42的由来。

钢瓶新老规格对应及充装量https://mmbiz.qlogo.cn/mmbiz/NWw2RyhMiat0meaxCk24J9HeicAjTdeQejRkzcoeaeEbuQV36VKL9YaRnsoC8V5SIDhUoE6jz62UZlKAwOoia4qjg/0?wx_fmt=jpeg

现在型号

老型号

充装体积

可充重量

国标规定充装误差

YPS12

YSP5

12

5公斤

4.8±0.2公斤

YSP35.5

YSP15

35.5

15公斤

14.5±0.5公斤

YSP118

YSP50

118

50公斤

49±1公斤

 GBl7267—1998《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明确规定,在重量充装允许偏差范围之内的为灌装合格产品,否则为不合格产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化气行业最前线

液化气行业资讯、经营、思考、交流

液化气行业人士必关注的微信订阅号

https://mmbiz.qlogo.cn/mmbiz/NWw2RyhMiat3f2d4I8kz7RLYKiaH2EoEAQSWPgZ3zqlSuv6F1UwG8dg2KvQD3E4p9XUG7LF800bicJxqeHKdKXRnw/640?wx_fmt=jpeg

感谢关注,请常按识别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