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弹力》教学设计

(2014-03-14 22:31:23)

《弹力》教学设计

安康市二中  余新明

   一、教材分析

   《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要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劲度系数的单位、符号及物理意义,并能运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4.知道胡克定律的图象的意义,掌握利用图象法计算劲度系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进行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3.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

  四、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二)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1)本节课流程设计: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学生实验)用细钢丝绕制的小弹簧,轻轻地拉一拉或压一压,感受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同时,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思考】这种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又如何呢?让学生亲身感受弹力的存在,从而揭示课题《弹力》。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弹簧和橡皮泥的形变。

  (小组讨论)上面的这些形变有什么特点:弹簧的形变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的不可以恢复原状。

  【结论】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让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或观察到的一些形变,看看哪些是弹性形变哪些是非弹性形变。

   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感觉到,物理很实用,物理就在我身边,从而调动起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放大形变 ,突破难点

  一本书放在桌子上,我们知道书本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本有支持力。

  【提问】那么压力和支持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会不会也象弹簧一样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呢?若有这个形变与弹簧、橡皮条的形变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猜想】没有,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我们怎样来体现微小的形变量。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渗透微观放大的物理思想方法。设计微小形变实验,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发生形变的事实。

【体验】用手压扁平瓶子半长轴的不同部位,以细线标记处为基准点,发现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可以判断瓶子发生形变。请几个学生上台体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心,信心,进一步体会自然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演示实验)弹簧在较大的力作用下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不能恢复原状。

   引导得到原因,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是有条件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即使撤去力的作用,也不会恢复原状,这种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从而说明,弹簧秤不能称量过大的物体的原因。

  【引出概念】我们把这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像上面我们所熟知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就是最常见的几个弹力。

  (三)分析类比  引出条件

  (对比实验)被拉长的弹簧使小车右运动,处于原长的弹簧使小车保持静止,橡皮泥被小车压缩,放手后小车不动。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力是矢量,弹力也是矢量,设计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体会弹力方向。

   (演示实验)A.书本(装水气球)与桌面(纤维板)间相互挤压。

   B.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用水气球替代灯泡,用橡皮筋代替电线)与电线的相互拉伸。

  (小组讨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概括出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以及这三种力的产生原因和方向。

   【结论】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书与桌面、电线与电灯的形变情况,用直观性降低学习的台阶。

  (四)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演示实验):三个弹簧,两个一样。不一样的两个弹簧上挂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另一个挂两个钩码。并提出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回答):与形变量有关,与弹簧本身有关。

   请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实验的目的是寻找与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学生设计实验,然后分组实验。

  【参考实验案例】

   如图所示,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总重;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注意事项】

  (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再读数。

  (2)实验中所提供的米尺精确度为1 mm,应估读一位。

  弹簧组的说明书已说明每个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使用。

 【建议做法】

  (1)选择器材:从弹簧组中选择一只弹簧悬挂在铁架台的杠杆上:从实验桌上选择合适的钩码。(将班级分成两大组,选用不同的弹簧进行实验,进行对比实验)

  (2)首先将实验装置调整妥当(如整个装置是否竖直平稳,标尺与弹簧的距离是否合适,标尺面与弹簧上的指针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是否便于读数等)。

 (3)读出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所指刻度。

 (4)悬挂50g钩码一个,待稳定后,读出弹簧上指针所指刻度并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记入表格。

 (5)逐个增加钩码,重复第4步,至少做5组数据。

初态指针对应刻度 (X0/m

 

 

 

 

 

弹簧的弹力 (F/N

 

 

 

 

 

指针所指刻度(X/m

 

 

 

 

 

弹簧改变量(△X/m

 

 

 

 

 

 (6)图象法处理数据:

  在下面的坐标纸上,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描出5个特殊点,以寻找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拓展一步】常用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计算法(求比值、求积、求和、求差等)和图象法两种。两者比较,图象法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得出物理变化规律,且该种方法处理数据能更好地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

  让学生通过随堂实验和亲身经历的探究性实验,在经历体验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结论】通过分析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总结】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Fkx来表示这种关系。其中F是弹簧受到的弹力大小,x是弹簧的形变量,既可以是弹簧的伸长量,又可以是弹簧的压缩量。

  这个公式实际上是一个定律,叫做胡克定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首先发现的,其中式子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每米,

(五)巩固练习  深化拓展

【课堂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闹钟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电子钟不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

  B.用细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2.一根轻质弹簧,当它受到10N的拉力时,长度为12cm,当它受到25N的拉力时长度为15cm,问弹簧不受力时的自然长度为多少?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当受到20N的压力时,其长度为多少?(均在弹性限度内)

(六)课堂小结  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在小组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纲要,提高学习的水平。

   【总结

1. 形变和弹性形变

   2.弹力的概念

   3.弹力的有无与弹力方向的

   4.胡克定律的表达式,劲度系数的单位、符号及物理意义

   5.确定弹簧弹力大小的计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