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
(2013-12-13 15:35:42)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
一、五段教学法的过程
五段教学法,它代表初期的启发式教学法它是在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理论之后由戚勒和来因加工改造成为五段教学法。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观念积极活动的过程。他认为, 教学只有在儿童已有的经验 (统觉团) 的基础上, 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没有经验任何事物的儿童,是不能接受教学的。 ”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 感官的刺激、 新旧观念的分析与联合、 统觉团的形成。为此,他把教学活动分为 “明了、 联合、 系统、 方法” 四个主要阶段,被称之为 “四步教学法” 。 与此四个阶段相对应, 学生的心理状态(或称兴趣状态)也可分为 “注意、期待、 探究、 行动” 。他认为, 教学过程应通过静态和动态的 “专心活动” 以及静态和动态的 “审思活动” 这两个环节实现。
二、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阶段 |
学生的心理状态 |
学生的心理活动 |
教师的教学方法 |
掌握知识环节 |
结果 |
明了 |
注意 |
静止的专心活动 |
提示教学 |
钻研 |
产生新概念 |
联合 |
期待 |
动态的专心活动 |
分析教学自由谈话 |
钻研 |
引起统觉过程 |
系统 |
探索 |
静止的审思活动 |
综合教学 |
理解 |
形成概念、定义、定理 |
方法 |
行动 |
动态的审思活动 |
分析法 |
理解 |
运用知识,培养逻辑技能 |
“四段教学法”转变为“五段教学法”:戚勒把“明了”一步分为“分析”和“综合”二步,其余仍为三步(与赫尔巴持相同),而成为“五段教学法”。戚勒的弟子来因,认为戚勒所用的名称不当,改五段的名称为预备,提示,比较或联想,总结,应用。这就是现在所谓的“五段教学法”。
三、五段教学法
前四步是归纳推理的步骤,第五步是演绎的过程。
四、“五段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是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建立他的教学 想体系,他认为,教育学应该把伦理学作为论证教育 目的,心理学作为论证教育的方法。1、伦理学
赫尔巴特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观念心理学,赫尔巴特心理学中的基本要素是观念。共关键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2、心理学基础
五、教育目标
该模式使用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态度等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实现条件
1、学习内容要适切,是指教师组织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应该适应学习者身心发展与时代发展的特点,切合大多数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2、学习环境应宽松,是指教师要努力使学校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
3、学习形式应多样,是指教师要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种种技术、组织手段,让学习者有可能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学习。
4、教学组织过程要科学,主要是指教师应该针对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有序而灵活地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计划
七、“五段教学法”的优缺点
优点:在世界教育史上,赫尔巴特建立的形式阶段教授理论,第一次以心理作为教授方法的科学基础,第一次系统的构建了教授过程的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从个别教授转向班级教授。五段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程序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他能免除课堂教学容易产生的混乱现象,能使经验不多的教师迅速掌握,并用来按部就班的编制教案和授课。
缺点:该法在现代教学中的思维证明了其致命的缺陷——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死板、不生动。但是只要注意正视这个问题,在教学操作中灵活变通,就可以扬长避短,让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既有序又生动活泼,充分尊重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上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