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学案及设计说明
(2013-11-27 14:15:25)
标签:
作者:娜娜 |
课题3
(第二课时)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一方面,这个课题介绍的两种碳的氧化物,既是对前面学习的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的深化和应用,也是学生进行后续阶段化学学习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很多内容都与此相关,如灭火、炼铁、碱的性质等,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像煤气中毒、煤气泄漏都是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的问题,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一氧化碳产生的原因,说出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及防治措施。
2.通过讨论和展示归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3.在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体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体会对比法在知识梳理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本课时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学习环节:
环节一
环节二
该环节组织学生思考与交流以下问题:
(1)煤气中毒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使人中毒的原理是什么?(2)一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3)避免发生这种危险的措施有哪些?(4)如果看到有人发生了这种危险,可以采取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这个环节中的教学难点是一氧化碳的产生,教师要重点讲述碳的不完全燃烧和碳与高温的二氧化碳反应都能产生一氧化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的交流和展示提出的思考题,使学生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煤气中毒、煤气泄漏事件。
环节三 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该环节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认识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收集方法;二是认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都采用了表格的形式,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理。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第五自然段,完成下表:
物理性质 |
颜色 |
气味 |
状态 |
密度(与空气比较) |
溶解性 |
|
|
|
|
|
|
2.组织学生思考与交流:实验室需要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张静同学认为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刘旭同学认为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你同意哪位同学的方案?请说明理由。
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点拨,一氧化碳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是一氧化碳有毒,排空气法收集不安全;二是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很难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气体。这个步骤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一氧化碳物理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组织学生观看一氧化碳燃烧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视频,完成下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反应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用途 |
可燃性 |
|
|
|
还原性 |
|
|
|
毒性 |
一氧化碳有毒的原因是 |
这个表格把物质的反应现象、性质、用途放在一起进行整理,可以使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更有条理,也让学生体验到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体验到物质的多面性,体验到科学被善用时,科学才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
环节四
1.出示问题:实验室有两瓶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进行鉴别。请说出操作、现象和结论。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完成表格,可以在对比中加深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质的鉴别形成有效的思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资料中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组织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可能的方法有(1)点燃的木条;(2)灼热的氧化铜;(3)小虫子;(4)紫色石蕊溶液(5)澄清的石灰水。引导学生判断每种方法的可行性,并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方案。
环节五
该环节旨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评价,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整理。
教学反思:我认为新的课程理念更加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突出的地位,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当做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把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本节课设计的突出特点是,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新知识学习与运用的结合,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落实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完成这各个环节活动的过程中有对教材的自主阅读,也有同伴之间的讨论交流,他们相互启发、相互帮助,饶有兴趣的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课题3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的交流,使学生对一氧化碳的产生、煤气中毒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有更完整的认识。
2.通过观察和思考,在体验的基础上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3.通过讨论、对比,认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存在的差异,并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有人曾这样描述他对一氧化碳的感受:让我欢喜让我忧。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下面请大家谈谈你所知道的一氧化碳。
讲授新课:
问题一、一氧化碳的产生与一氧化碳中毒(板书)
1.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分小组抢答学案上问题一的四个问题:
2.组织学生的班级展示并进行点拨和评价。
3.引导学生小结:
(1)一氧化碳产生的原因:2C+O2
(2)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防止措施:
问题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第五自然段,完成下表:
物理性质 |
颜色 |
气味 |
状态 |
密度(与空气比较) |
溶解性 |
|
|
|
|
|
|
2.组织学生思考与交流:实验室需要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张静同学认为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刘旭同学认为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你同意哪位同学的方案?请分别说明理由。
点拨:一氧化碳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是一氧化碳有毒,排空气法收集不安全;二是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很难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气体。
3.组织学生观看一氧化碳燃烧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视频,完成下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反应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用途 |
可燃性 |
|
|
|
还原性 |
|
|
|
毒性 |
一氧化碳有毒的原因是 |
4.组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问题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比较
1.组织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对比(相关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可燃性 |
|
|
还原性 |
|
|
毒性 |
|
|
与水反应 |
|
|
与石灰水反应 |
|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 |
|
2.组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实验室有两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你依据上表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法加以鉴别。请说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点拨:可能的方法有(1)点燃的木条;(2)灼热的氧化铜;(3)小虫子;(4)紫色石蕊溶液(5)澄清的石灰水。引导学生判断每种方法的可行性,并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方案。
测评与反馈
1.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自主测评题目。题目见学案。
2.组织学生的交流与展示。
作业:
课本119页第1题;120页第6题
板书设计
课题3
一、CO的产生与CO中毒
1.CO产生的原因:2C+O2
2CO
2.CO中毒的原因:防止措施:
二、CO的性质与用途
三、CO与CO2化学性质比较
1.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2.区别CO与CO2的方法
课题3
第2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1.能说出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能说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3.知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认识一氧化碳的产生与一氧化碳中毒
1.思考与交流:
(1)寒冷的冬天,长时间呆在生有火炉的房间里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危险?(一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
(3)避免发生这种危险的措施有哪些?
(4)如果看到有人发生了这种危险,可以采取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问题二、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阅读课本117页第五自然段,完成下表:
物理性质 |
颜色 |
气味 |
状态 |
密度(与空气比较) |
溶解性 |
|
|
|
|
|
|
思考与交流:实验室需要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张静同学认为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刘旭同学认为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你同意哪位同学的方案?请分别说明理由。
3.观看一氧化碳燃烧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视频,完成下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反应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用途 |
可燃性 |
|
|
|
还原性 |
|
|
|
毒性 |
一氧化碳有毒的原因是 |
思考与交流: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问题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比较
4.完成下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对比(相关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可燃性 |
|
|
还原性 |
|
|
毒性 |
|
|
与水反应 |
|
|
与石灰水反应 |
|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 |
|
思考与交流:实验室有两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你依据上表,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法加以鉴别。请说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自我测评: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
2.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
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通过(
A.灼热的氧化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