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新盏的“开盏”与“养盏”心得谈
作者:菩提高树 2018年7月30日
于合肥
PART
1、建盏新盏的“开盏”:
建盏新盏使用前的“开盏”,比较简单;没有紫砂壶那般“悬乎”,也不需要加豆腐煮。新买来的建盏,特别是名家作品和精品盏,在正式使用喝茶以前,也是最好要“开盏”一下的,具体做法是:
1、使用一百度的开水,浇烫或者浸泡一到三分钟,使建盏的晶体缝隙充分打开;
2、找一条不掉毛、质地细腻的干净茶巾,浸水后,沾上适量牙膏(注意,要用质地细腻的牙膏,磨砂感的牙膏千万不能用),在建盏的内外盏壁,轻轻擦洗。擦洗动作近似给汽车打蜡的“画圆圈运动”。
千万注意,在擦洗过程中,切记要抓稳建盏。以免牙膏造成打滑,建盏脱手飞出打碎。即使是“铁胎铁釉”的建盏,特别是名家盏,也是可以打碎的。因为名家盏全部是高手手工拉坯,胎壁较薄;没有低端的机器打坯盏那样厚实经摔、经磕碰。
3、擦洗好后,再次使用一百度开水浇烫或者浸泡一到三分钟,自然晾干。盏就“开”好了,可以开始喝茶、养七彩。
图2、笔者菩提高树养彩的连宏达“百花禅定盏”,同一只盏,养彩前后对比图。盏为连宏达师傅所赠。
PART
2、建盏新盏的“养盏”:
建盏的“养盏”,源自文玩里核桃、手串等的“盘”这个概念。指喝茶的过程中,稍加留意把握,让建盏慢慢出现瑰丽的七彩。
那么,什么类型的建盏适合养彩呢?应该是晶体丰富、晶体感强、玻化度不是太高,而且釉面和晶体的底色,容易和养出的七彩,形成反差的盏。
比如:1、蓝油滴盏(以廖铭“观星”、刘学财“满天星”等为例);2、黑底银滴盏(以陈春华“春烨”、廖铭“江湖-剑”、童密雄“初心”为例);3、满花银油滴盏(以蔡炳盛“银油滴”、李昌海“鹧鸪斑油滴”、朱芳丽“紫霞”为例);4、银兔毫盏(以陈国文、黎跃龙、廖友泉等师傅的“银毫”为例);5、蓝龙鳞纹盏(以吴立主“龙鳞纹曜变”、翁书杰“蓝麒麟”、金长有“蓝莲花”为例);6、百花盏(以蔡龙“百花盏”、连宏达“百花盏”为例)……等等。
什么类型的建盏,不是适合养彩呢?答案是:玻化度过高的盏,比如黄兔毫盏、黄鹧鸪斑盏,等等;此外,柴窑烧制出来的盏,也是比较难养彩的。但并非不能养彩,只是相对要多花些气力和时间。
建盏如何养彩?笔者菩提高树总结的心得,是八个字口诀——“正常喝茶,把握节奏”。建盏“七彩”的养成,本来就是喝茶的副产品,不要为了追求七彩而刻意养盏,就是正常的喝茶,适当把握液面下降的节奏即可。
建盏的七彩是什么?根据笔者多年来个观察和总结,七彩是茶水中的微量茶油,沉浸在建盏晶体的缝隙里,形成的一层“反射虹膜”。所以,七彩是可以擦洗得掉的!一擦洗就没有了,整个建盏还原如新。万一养彩的效果不理想,就擦洗干净重来,可以无限循环往复,乐在其中。
图4—7、笔者菩提高树养彩的金长有“蓝莲花”斗茶大盏,14.8公分口径。盏为金长有师傅所赠。
有很多玩家说,建盏的“七彩”就是“茶垢”,是茶盏被茶垢茶渍弄脏了。养彩其实不利于健康,是不明智的人干的事情。笔者不认同这种说法,“茶垢”是茶水里的矿物质(例如碳酸钙等)、茶黄素等和茶油的结合体,这两种东西往往混在一起,沉淀在茶碗的内壁上,看上去黄黄的、脏脏的,确实对健康不好。谁也不喜欢拿一只脏兮兮的建盏喝茶。
但是真正的养彩高手,可以做到只保留茶油,却不要“茶垢”。那么,是如何做到的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养盏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一百度沸水浇烫建盏,这样,茶油会留下来、难看的茶垢就被高温给烫掉了。
养盏的过程中,不可用茶水久泡(很多新手认为,“养盏”就是用茶水把建盏泡上,往那里一放,然后自己就可以不管了,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泡久了茶垢会大量沉积,茶盏就会弄脏,时间一久盏面必然发黄、发灰、发暗,七彩养不成、也养不好。必须正常的喝茶使用,才能真正把盏养好。
晶体结构好的盏,在高手手里,七彩养成最快一到三天(当然,这需要全天十几个小时连续喝茶,一般人做不到),慢则五天;普通人带喝茶带玩,十天半个月也能养出七彩。如果你一个月,甚至半年都养不出七彩,那么不是你的方法不正确,就是你买的建盏,不适合养彩。
菩提高树
新浪博客
原创文章
2018年7月30日
写于合肥西山
图8—9、笔者菩提高树养彩的童密雄“初心”黑底银滴盏;下图为同款的两只“初心”盏,养彩前(右)后(左)的对比。盏为童密雄师傅所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