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菩提高树
菩提高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49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国宝撷英

(2013-08-20 14:32:09)
标签:

唐代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

客使图

观鸟捕蝉图

宫女图

分类: 历史人文

http://s14/mw690/c39920begx6C08KCYgJad&690

 陕西历博东展厅地下一层的《唐代壁画珍品馆》内景之一,网络图片。左侧可见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

 

    《唐代壁画珍品馆》位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厅地下一层,荟萃了我国唐墓壁画的珍品代表作。内种大部分作品真迹,都是美术界、考古界学人多年来耳熟能详者。这些国宝级的壁画珍品,分别揭取自20余座近年考古发掘的唐墓。

 

    曾一直想看这个展览。2012年底在西安考察周秦汉唐文化古迹期间,两次造访陕西历博,其他展厅都看得很尽兴,就是在壁画馆门口反复踟蹰——门票的价格是300元一张!对于我这个书生来说,实在是颇不“便宜”,犹豫良久,最终放弃。

 

    晋唐宋元四代,是我国书画艺术的最辉煌巅峰;唐代绘画和书法,更是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西安回来后,总觉得未能进壁画馆参观,错过这些盛唐壁画精品,实乃此行之大憾。为了弥补缺憾,网上订购来相关画册与专著,竟夕研读,使自己对中国古代绘画史、特别是唐代绘画技法的认识,又提高很多。

     

    为了撰写本文,笔者在网络上悉心寻来陕西历博《唐代壁画珍品馆》的图照,整合相关文字资料。最难能可贵的是——意外寻到章怀太子墓壁画代表作《客使图》、《观鸟捕蝉图》、《马球图》、《仪卫图》、《狩猎出行图》等刚刚揭取时的高清图照,与其他唐墓壁画精品照一起,附列文中,供同好雅赏。

 

(菩提高树注:由于门票太贵,笔者未曾进馆参观。本文之图片,全部来自网络,谨此鸣谢原作者!)

 

http://s15/mw690/c39920begx6C08NNt5s4e&690

 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厅地下一层的《唐代壁画珍品馆》内景之二,网络图片。

 

    《唐代壁画珍品馆》展厅面积3400平方米,展线总长约800米。展出唐墓壁画珍品97幅,辅助文物18件组,其中有些是在展的壁画墓出土,有些则与画面内容有关。

 

    为了便于观众比较唐墓壁画和唐代传世绘画,还专门选出唐代前后的传世名画复制品作为辅助展品。服务设施方面,配套有高清数字影院,制作了影片《大唐记忆》;配置了触摸查询系统、自动讲解系统等,帮助观众了解展出壁画。

 

    馆内采光选用无紫外线光源,由中央空调控制湿、温度,全年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为55%-60%,对壁画具有良好的作用。展柜设备从意大利购买,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让壁画与人完全隔离,避免了多种有害气体、粉尘及人为行为损伤壁画。展柜玻璃是防紫外线夹胶玻璃,柜门可以打开至90度,最大的优点在于密封性非常好,为壁画提供了相对独立的良好保存环境。

 

    展厅内不许拍照,不许触摸壁画,参观时游客必须与壁画保持1米的距离。可观赏国宝级和一级品壁画十余幅,其中主要有:章怀太子墓出土的《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客使图》,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宫女图》等。

 

http://s8/mw690/c39920begx6C08SRxeDc7&690
http://s5/mw690/c39920begx6C08Usrdi44&690

 

http://s16/mw690/c39920begx6C08XI2En1f&690

陕西历博与专业图像公司合作,高精度数字后背扫描馆藏唐墓壁画珍品。网络图片。  

 

    唐代长安是国际性都会,丝绸之路上的各国使节、商人和物种、艺术等荟萃于此,并成为唐代皇家宫室、豪门官宅、佛寺道观、陵园墓室等建筑物壁画的重要装饰内容。由于土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不易长久保存,众多壁画也随着建筑物的消失而灰飞烟灭,如今保存下来的主要是一些墓室壁画和部分洞窟壁画。

 

    这些考古发掘的墓葬,其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神兽、天象图、仪卫、仕女、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外国的友好来往等。

 

  历史学家、原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周天游说,唐长安政府中设有专门的壁画管理机构,众多艺术家都参与了壁画创作。据《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等记载的206名唐代画家中,有110人参加过壁画创作活动,其中包括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他一生就创作了300余堵壁画,壁画已是唐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装饰。

 

  按照“事死如事生”的文化理念,唐人把壁画艺术带到地下世界墓葬之中。唐墓壁画主要出土于陕西关中、河南洛阳和山西等地的部分地区,成功揭取下来的以陕西为最,其大部分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http://s2/mw690/c39920begx6C08Pk4mJ21&690

 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厅地下一层的《唐代壁画珍品馆》内景之三,网络图片。此为李寿墓壁画单元。


李寿墓壁画

 

    李寿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墓址在陕西三原县,1973年因当地农民灌溉田地,墓道塌陷而被发现,是目前已经发掘的唐代墓室中年代最早的一座。是已发掘的唐墓中年代最早的一座。有许多人在历史上并无建树,却由于其墓葬的殊异,在辞世千年后名声大噪,李寿便是其中之一。

 

    凭借一合国内罕见的兽首龟形墓志,一具堪称唐代石雕艺术典范的石椁,一批内容丰富、极其精美的唐代壁画,名不见经传的李寿跨越千年,成为唐代壁画墓明星。

 

    李寿墓中的壁画和北朝一样,仍以列戟图像区分外界和宅院两部分,列戟以前是长达6米的死者生前狩猎场面,画丛山峡谷中数十名猎手围猎,场面杂沓中有章法;列戟以后的部分表现墓主家居生活,细致而生动。但这座墓的壁画笔触比较生硬,人物形貌较为呆板,接近北周传统(宁夏固原李贤墓壁画)。

 

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壁画

 

  这三座乾陵陪葬墓中的壁画,代表了唐墓壁画的最高水平。

 

    懿德太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孙女,唐中宗李显的长子、七女,死于大足元年(701年),据说为武则天杖死(一说李仙蕙为难产而死)。中宗复位后,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李仙蕙为永泰公主,陪葬乾陵。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因被猜忌而废为庶人。死后于神龙二年,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睿宗景云年间(710—711年)追封为章怀太子,启陵重绘壁画,提高等级,故壁画重层。

 

    懿德、永泰墓墓道两侧先是驱邪的青龙、白虎,其后是山林城阙、仪卫车马;章怀墓则有变化,是狩猎出行和打马球场面以及礼宾客使。再后是阙楼、仪仗和列戟,随后绘男女侍从,并点缀花草树石,勾画出家居宴乐生活气氛。

 

    懿德墓之《阙楼》巍峨壮丽,仪仗队伍气势庄严,场景浩大。章怀墓墓道东壁的狩猎出行场达12米,人物掣鹰携犬骑马奔驰在长安大道上,反映了贵族耀武扬威的气势。

 

    懿德墓与永泰墓中的女侍面庞丰满,眉目传神,身姿优美,衣纹线条匀劲流畅,但仍是恭谨肃立的姿态;而稍晚出的章怀墓中的女侍则姿态更为灵活。这些壁画大都出于宫廷画工之手,描绘了人物、仕女、界画、山水等各种形象,线条或严谨劲健,或洒落而有气概,用色绚丽,显示了初、盛唐时期的绘画水平。

 

    以阎立本作品的宋摹本《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与之对照,共同点颇多,而且壁画更显雄放劲健。这几处壁画应出于宫廷画师之手,在风格上完全可能受到阎立本的影响,而在水平上可以代表唐代绘画的最高境界。

 

http://s8/mw690/c39920begx6C09cQpcX87&690《阙楼图》1971年在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高28O,宽280厘米。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

 

《阙楼图》 (懿德太子墓)

 

    《阙楼图》1971年在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高28O,宽280厘米。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以母阙为构图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母阙最高。

 

  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以母阙为构图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母阙最高。台基由砖筑成梯形,阙楼为庑殿顶,顶置鸱屋.屋身的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四周回廊环绕。阙后背景衬以林木、山峦。此图为了解唐代阙楼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http://s4/mw690/c39920begx6C09msHej83&690《客使图》,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描绘了三个唐朝官吏和三个来使一起参加谒陵吊唁典礼的场面。(点击“查看原图”,可欣赏高清大图)

 

《客使图》(章怀太子墓)

 

    为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描绘了三个唐朝官吏和三个来使一起参加谒陵吊唁典礼的场面。图中的人物步履凝重迟缓,步态各异,神情肃穆,但又各具形貌。画作线条道劲沉着,疏密有致,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气质与性格。

 

http://s5/mw690/c39920begx6C09wnbta64&690《观鸟捕蝉图》,章怀太子墓壁画。它生动地描绘了宫女在庭园捕蝉的情景。其人物体态婀娜自然,线条流畅、洒脱,富有表现力和韵律感。此为壁画刚揭取时的样子(点击“查看原图”,可欣赏高清大图)

 

《观鸟捕蝉图》(章怀太子墓)

 

    亦为李贤墓壁画。它生动地描绘了宫女在庭园捕蝉的情景。其人物体态婀娜自然,线条流畅、洒脱,富有表现力和韵律感。在色彩处理上,作者使用的原色极少,效果单纯而雅致。

 

http://s13/mw690/c39920begx6C09EqPTucc&690
http://s12/mw690/c39920begx6C09FFBATab&690

《马球图》,绘于章怀太子李贤墓道西壁,共画有二十多个骑者。画者着重描绘了打球者激烈争夺的一瞬间。此为壁画刚揭取时的样子(点击“查看原图”,可欣赏高清大图)

 《马球图》(局部,章怀太子墓)

 

    绘于李贤墓道西壁,共画有二十多个骑者。画者着重描绘了打球者激烈争夺的一瞬间。这个处在紧张夺球场面中的“球员”,正骑马持杖作反身击球状。作品线条精炼,画家用寥寥数笔,便勾出夸张的人物动态和马的矫键体态。它是我国最早的“马球运动”的形象记录。

 

    在中国古代传统体育项目中,有一种骑在马上以杖击球的运动项目-马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姿态矫健,得心应手。

 

    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比赛紧张惊险的夺球场面。唐代马球从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国,风行于宫廷。当时宫廷中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妇女都爱打马球。唐代的宫城和禁苑里多半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

 

http://s15/mw690/c39920begx6C09L8JHwce&690《仪卫图》绘于章怀太子李贤墓道东壁,是唐人物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步、骑或步、车、骑仪仗组成,分布在墓道东西壁,见于高级贵族的墓葬中,为墓主人生前地位的象征。此为壁画刚揭取时的样子(点击“查看原图”,可欣赏高清大图)


《仪卫图》(局部,章怀太子墓)

 

    绘于李贤墓道东壁,是唐人物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步、骑或步、车、骑仪仗组成,分布在墓道东西壁,见于高级贵族的墓葬中,为墓主人生前地位的象征。它的造型特点有:写实风格的高峰,人物形象生动,刻画深入,逼真传神;人体结构比例的高度准确;体积感强烈。线描技法的分析:线描技法总体水平很高,线描技法创新,勾画技法高度凝练,书法技巧明显融入。

 

http://s5/mw690/c39920begx6C09RKBF244&690
http://s4/mw690/c39920begx6C09ThGZJ63&690

《狩猎出行图》,绘于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高100~200厘米,长890厘米,是极为壮观的鸿篇巨制,也是唐代壁画中的精品。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在揭取时被分成四幅。此为壁画刚揭取时的样子(点击“查看原图”,可欣赏高清大图)

 

《狩猎出行图》(局部,章怀太子墓)

 

    绘于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高100~200厘米,长890厘米,是极为壮观的鸿篇巨制,也是唐代壁画中的精品。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在揭取时被分成四幅。整幅画面中现存46个鞍马人物,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人物排列有序,最前方为两名探路随从,两侧为执旗卫士,最后为两匹辎重骆驼和殿后随从,中间大队人马束腰佩箭,架鹰抱犬、前呼后拥。画中行走在大队人马最前列的是一位身着紫袍、雍容端庄的官员,显然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应是章怀太子李贤。

 

http://s10/mw690/c39920begx6C0a11DcJ79&690
http://s5/mw690/c39920begx6C0a4paU4f4&690

《宫女图》,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壁画。画面上的两组宫女结队缓行,表情庄重矜持,脸型清俊娟秀,身材苗条,正是典型的初唐妇女的形象。壁画中那个捧杯的宫女,很多学者都称其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一个S形的构图,把她的婀娜多姿、千媚百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宫女图》 (局部,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壁画。画面上的两组宫女结队缓行,她们或前后顾盼,或细声低语,表情庄重矜持,脸型清俊娟秀,身材苗条,正是典型的初唐妇女的形象。画中人物的尺寸与真人相仿。线条挺拔流畅,技巧高超。

 

    1960年8月4日,考古队员对永泰公主墓进行了首度发掘,工程历时288天,难度系数可想而知。永泰公主墓墓室壁画是乾陵陪葬墓中的上乘之作,但也是这三个主要陪葬墓壁画中保存状况最差的一个。1962年,考古人员对永泰公主墓壁画进行了揭取,整个过程十分艰难。如今,壁画馆中展出的《宫女图》就是弥足珍贵的一件。

 

  《宫女图》绘于前室东壁,共有宫女9人。为首者梳高髻,手未执物,似为这组宫女的领班。其余分别执盘、盒、烛台、团扇、高脚杯、拂尘、如意等物随后而行。这幅画在人物布局上打破了以往的平列式,实为唐墓壁画中的精品之作。

 

    “这幅图是修过的,原来的线条基本上都在,所以我们完全感受到这个关于古代仕女画之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说,永泰公主就是在花季死去的,她的父亲在重新安葬她时,一定要把孩子应该享受而没有享受到的荣华富贵全部都表现出来,从这幅图就可以看出。

 

  壁画中的宫女手持杯,各种各样的盒子,烛台,拂尘这些东西缓缓走来,很显然她们要去侍奉主人就寝,拿着灯,一定是天色慢慢的暗下去,主人快进入睡眠的时候了,走路都是轻手轻脚的。

 

   壁画中那个捧杯的宫女,很多学者都称其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一个S形的构图,把她的婀娜多姿千媚百态全部都描述出来了。”成建正说,平常在宫里,这些年轻可爱的宫女们可能也就这会儿有机会在主人的面前去露露脸。“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在她们眉目之间似乎还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怨。

 

http://s9/mw690/c39920begx6C0akxwjS48&690

《宫女图》第二组,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壁画。

 

修复保护·壁画馆牵手意大利

 

    在对抗自然对文物的毁损方面,意大利称得上是“文物修复之都”。在意大利各个城市的商业街道和大街小巷,有很多的修复公司、作坊,他们用传统的修复技能保护着众多的民间收藏品。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介绍,出于对唐墓壁画的保护、参观及体现壁画价值等方面的考虑,壁画馆项目于1999年提出,此后进行了多次专家论证会。在意大利考古、金融等方面的专家对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进行一系列的考察之后,2003年9月中国政府与意大利政府签订备忘录,并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签订建馆合作意向书。

 

  陕西方面与意大利专家的正式交流始于2005年。当年5月,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邀请意大利壁画修复专家居马里奥和法比奥来到西安,挑选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唐房陵长公主墓出土的托盘仕女图壁画进行试验性修复。

 

    “壁画的保护目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壁画要比其他文物脆弱得多。”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研究中心专家称,由于唐墓壁画大多绘于土壁之上,其特殊的材质结构以及墓室的环境导致壁画在保存过程中出现脱色、掉渣、灰尘污染等问题。如果这次修复成功,会为其他唐墓壁画的有效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专家介绍,由于这批壁画珍品存在揭取时间跨度大,修复方法多样,表面病害严重,支撑体老化等复杂的现状,保护修复难度很高。此后的两个月里,双方专家在修复方案的确定、修复材料的选择和修复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研究,利用不同的加固修复方法,成功地恢复了壁画的原貌。修复好的壁画,虽然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但是仍然栩栩如生:唐代仕女头绾高髻,脸型丰满,双手托着一个果盘,姿态优雅而大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