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2014-12-04 00:36:1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笔算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下面咱们就来做一组口算题。要求先读题,再说得数,咱们比比看哪个同学算得最准确。
60÷30
540÷60
83÷20≈
2、师:看来大家口算除法掌握得真不错!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整十数作除数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看到课题请同学们觉得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计算方法。
(2)商写在哪一位上面?为什么?
(3)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
2、我们学校的小书亭已经装修好了,今天我们来做小书亭的管理员好吗? 92本连环画,如果每个班级借30本,可以借给几个班级?
师: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种方法:
方法一:用摆小棒的方法可以计算得出。
方法二:用估算的方法计算得出。
92≈90,92÷3≈3(个),大约可以分给3个班级
方法三:做除法想乘法,利用估算
30×3=90,92≈90,大约可以分给3个班级。
方法四:用竖式计算,利用有余数除法的旧知。
92÷30=3(个)……2(本),可以分给3个班级。
师小结:同学们的思维真灵活,这题你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大胆反馈,学生说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教师再质疑导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3、教学例1:
(1)直观操作。师引导:下面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生说一说怎么摆的?你们是这么摆的吗?(课件展示摆的结果)三个班分走了多少?怎么想的?还余多少(课件展示)
(2)沟通算理与算法。我们结合竖式来说一说刚才分的过程。(课件演示)
4、笔算小练习。(渗透试商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例1的 “做一做”。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思维方法,在不同的方法中寻求最佳方法,并通过错例的展示,在全班起到打预防针的作用,使全班同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独立探索:
(1)生试算。
(2)展示交流。找有代表性的作业,到底商是几?又该写在哪儿呢?再请小棒来帮忙。
(3)明晰算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捆小棒代表10面旗,150面小旗就是15捆,20个圈代表20个班,一捆一捆地分,15捆平均分给20个班,够分吗?(电脑演示不够分)每班分不到一捆,又该怎么分呢?解捆,(电脑演示解捆)用150根去分,看每班能分到多少?(电脑演示每班分到7面)
(4)沟通算理与算法。结合竖式我们来说一说刚才分的过程。(电脑演示)
【利用直观操作解决了商的位置,也有效蕴含了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就去除前三位的道理。另外,本环节通过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三个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的同时,也把算理与算法有机沟通起来。】
6.小结提炼算法:我们回头看一看,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我们应该从哪里除起?
【总结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就去除前三位的方法。】
7、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老师质疑问难:92÷30是几位数除以几位数,商是几位数?140÷30是几位数除以几位数,商是几位数?这两道题商的位数相同吗?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思路有什么联系。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展示与知识的构建中,怎样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冲突至关重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质疑或教师的引领,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补充、集思广益,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数学医院
2、快速说出下面各题的商(试商练习)
3、笔算
(1)360里面有几个40?
(3)68除以20得多少?
6、智力冲浪:10个少先队员用200朵小花做花环。如果20朵小花做1个花环,还差4个花环。他们一共要做多少个花环?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练习与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师: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师:说说你们的学习的感受?对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如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练习与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