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7个小细节,轻松破解孩子的叛逆期(一位很有育儿心得的妈妈的建议)
【导语】
前段时间,收到微信上一位妈妈的来信。是一个80后妈妈,女儿2岁,唤作小妹。
她说,一直有关注静观育儿的公众号,很喜欢里面分享的内容,也希望自己写的关于小妹的一些体悟,能一起分享出来。
我仔细阅读了她的博客,真真是个有心的妈妈!看得出,育儿在她身上,似乎是件很容易的事儿,妈妈的情绪状态都很好,小妹也活泼而乖巧,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养孩子这个事,的确有些意思。若父母越是觉得困难,越以沉重的心态面对,那实情可能真就变得愈发艰难,最终走入恶性循环。但若父母能够懂得自我成长,以从容状态处之,则可能就很容易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别的,却是我们自己的成长。
下面这篇稿子,即是这位妈妈所写。我很喜欢。行文细致,对育儿有自己的思考,分享出来,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另,点击本文左下角的原文链接,即可直接进入这位妈妈的个人博客。
有育儿问题,留言给我吧。
没有问题,也可以来唠唠。希望能与大家多交流,把我当朋友就好。
今天这篇,让我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开场:先讲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有一次带小妹去游乐场,陪她在大池子里面玩滑滑梯的时候,遇到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宝宝。
小宝宝在海洋球里面爬行着,爬到滑滑梯台阶口的时候“打”了我两下。当时我正跟在小妹后面上滑滑梯的台阶,感觉有人拍了我两下。我转过身,看到了小宝宝,她的妈妈正准备开口“批评”,我赶紧来了句:“哎呦,宝贝,你是在跟阿姨打招呼吗?”
她妈妈听到我这句话,明显的楞了一下,然后紧跟着微笑着说:“是吗?你是拍拍阿姨打招呼啊!”
我当时对自己的这个反应特别满意,心想如果我没开口,她妈妈肯定要赶着教育她不可以打人之类的了。
这之后,有次小妹在玩的时候“打”了别的小朋友两下,我就跟别的小朋友说:“她(小妹)是在跟你表示友好呢,她还不知道轻重哈,对不起。”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化干戈为玉帛"呢,哈哈哈。
曾经有一本书叫《好妈妈不如好老师》,我看过很喜欢。有很多生活中的细节,妈妈们不一样的处理,就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成长轨迹。还有一本书叫《好妈妈不如懒妈妈》,我没看过,但我会经常提醒爱操心的自己,多多放手,顺其自然。
不过,即便是“懒妈妈”,有很多育儿过程中的细节我们还是应该多加注意,今天总结下我观察到的七个细节,小细节暗藏大智慧,让这“七个小矮人”陪伴我的小公主一起长大。
细节一:蹲下来和孩子讲话
其实关于这点,很多育儿文章里面都有提过,没什么可以展开的。如果你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把它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那么这是自然而然的一个动作。蹲下来,让孩子可以摸摸你的头,梳梳你的头发,亲亲你的脸颊,都是很美好的体验。
细节二:变废为宝的乐趣
我现在有个习惯,家里每一样没用的东西要扔掉之前,我都会想想可不可以给小妹当玩具。
吃完的棒冰棍我洗干净留下来,小妹玩橡皮泥的时候,我们就用它们来做“棒冰棍”。用完的卷纸芯(圆柱形的纸筒)我留下来,小妹先是套在自己手上,然后把其他东西一样一样往里面塞,甚至脱掉自己的袜子往里面塞,又塞了个玩具手机进去,说这是棒冰(我也不懂她什么逻辑,但我觉得很有想象力),然后又要求全家每个人都把手臂塞进去,最后还放在脚下滚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她自己会慢慢明白“塞”东西是需要匹配大小的。
吃过的酸奶罐子我也都留下来了,目前拿来做冰块,让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我总觉得这一个个彩色的小罐子以后还会有其他作用。小妹正儿八经的玩具不多,这些乱七八糟的玩具挺多。
细节三:亲子阅读不能偷懒
讲故事看绘本是我最喜欢和女儿一起做的事情。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对着冷冰冰的机器,听陌生的叔叔阿姨讲故事。
有一次睡前爸爸摆弄了下房间天花板上的灯,小妹觉得很新奇,兴奋的要自己去碰,睡意全无。我不会用命令的口气说不能碰,要睡觉之类的话,我说:“爸爸刚才在修灯很有趣吧,可是宝宝不够高还碰不到,不过妈妈可以给你讲个爸爸修灯的故事。”于是我开始了瞎编之路。
故事第一稿:
城堡里面住着国王和爱看书的小公主,有一天小公主房里的灯坏了,请了很多人来修都修不好,后来国王贴了告示,爸爸看到了就去城堡试试,原来是因为城堡造的太高了,大家都碰不到灯。可是爸爸有个魔法梯子,就可以修好这个很高很高的灯。小公主很高兴,国王满足了爸爸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小妹永远快乐幸福。
后来我参考了其他童话故事,来了第二稿:
把这个爸爸修灯的故事,扩展到爸爸修好灯之后。国王请来了城堡里面的七个小仙女,分别给小妹许了七个愿望。
小妹很喜欢这个故事,连我喂奶的时候都会说"讲爸爸修灯"。其实,刚开始,让我关灯摸黑讲故事真是觉得很难,慢慢地平时多看一些绘本故事注意积累,“瞎编”之路就没那么困难了。
细节四: 延时满足的小方法
刚开始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延时满足这四个字。起因就是给小妹用花洒冲头的时候会哭,应该是小朋友还不适应眼睛进水的感觉。这个夏天之前,小妹洗澡一直是爸爸负责的,爸爸就想了个方法每次要冲头之前都会说:“现在爸爸要冲头了哦,数十下,爸爸数到十就好了。”
一段时间之后,小妹慢慢接受了这恐怖的十秒钟。现在,每次要冲头了,就会闭上眼睛不哭不闹,等待我们去给她擦干。老公觉得这个方法很管用,开始如法炮制到很多事情上。我们发觉,这是教会她凡事要等待的好方法!小朋友现在还没有时间观念,用这种数数的方法就很容易把抽象的时间变成了具象的感觉。
细节五: 孩子面前不说老人做的不对
作为一个有想法的新时代妈妈,我对老人的很多育儿方法自然也是意见多多。很多时候,外婆如果在小妹面前有些不正确的做法,我就忍不住当场指出。奇怪的是,后来我发现每次我在对外婆“说教”的时候,小妹会喊我,还摆摆手。
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意思。我想,可能是因为我跟外婆说话的时候语速太快,跟我平时和她说话的慢声细语反差很大,她在抗议吧。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在孩子面前说老人的做法不对是一件特别不好的事情,我没有尊重外婆,以后怎么要求女儿尊重外婆呢。
细节六:孩子更需要正能量
小妹嘴巴很甜,很喜欢叫人, 逢人就叫,越叫越high的那种。于是,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看妹妹多乖,你也快叫啊。”“我们家就是金口,从来不叫的。”
这都是大人在拿自己孩子跟我家小妹做比。可以预言,大人越是这样,沉默是金的小朋友,会一直金口难开。如果换一种方式,首先自己先来一句:“小妹妹,你好呀!”然后可以鼓励下自己的孩子:“宝贝,你可以叫下妹妹。”如果等待一会儿,小朋友还是沉默也没关系,可以小幽默一把,给孩子一个台阶:“今天我家宝贝有进步哦,他在心里念了一遍妹妹,我听到啦!”
我想如果用这样的方式给孩子积极的心里暗示,也许孩子就会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去转变。小朋友,作为大人面前的“弱势群体”,实在是需要更多的正能量!
细节七:亲子沟通学会借力解决问题
虽然在第一条说过,要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但这可不意味着我们面对孩子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像成人之间一样摆事实讲道理。
学会聪明的借力来沟通非常重要。比如刷牙这件事情。
前段时间小妹开始抗拒刷牙,我先是寻求绘本的帮助。不过,一开始《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她还挺喜欢,但是没过几天,鳄鱼的威慑力就减退了。然后,我看到一个小青蛙大嗓门的故事,就改编成了小青蛙刷牙的故事,前一秒不肯刷牙的小妹听完故事立马拿起牙刷,着实让我惊喜了下。
可惜好景不长,于是实施第三步:带小妹跟我们一起去洗牙。在洗牙的过程中引导她认识漂亮的牙医,看到爸爸妈妈躺着让医生刷牙的过程,又让她拿着玩具牙刷给玩偶刷牙。这些体验很有效果,今天洗澡之后还主动说:“妈妈刷牙!”
在跟小妹的沟通中,我借力最多的就是绘本。有一本绘本叫《肚子里的小火车》。因为故事很复杂,我就给她念过一次,但是,“肚子里有个神奇的小火车”这个事情,在她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每次她要吃一些不合适的东西,我都会说肚子里的小火车要抗议啦!很有效果的呢。
一直在为Terrible Two的到来做准备。希望这“七个小矮人”可以帮助我一路披荆斩棘, 顺利度过小妹的叛逆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