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陪孩子读的专属绘本,建构安全感,长大不缺爱

“安全感”应该是我做微信公众号以来,跟大家聊到最多的一个术语。
何为安全感?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起着关键作用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确定感和可控感。
好的安全感,有助于提升孩子对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是自由探索、及建立自尊、自信的基础,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内心很难自足,亦难找到归属感,有可能一直去制造麻烦,永远无法安定下来,伤害自己,也给别人带去伤害。(更多安全感的文章,可回复“目录”二字查询。)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0到7岁,孩子安全感的建构都至关重要。而在孩子安全感建构的过程中,妈妈角色又是不可替代的。
从孕期起,妈妈和孩子就是包裹和被包裹的关系。到出生,哺乳,到每天抚摸,孩子睁开眼是你,睡着了还是你。妈妈的点点滴滴,孩子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孩子最终克隆的不是妈妈的样子,而是妈妈的情感、情绪。所以,想要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妈妈的积极、有效陪伴很重要。
常在微信上读到妈妈们忧心忡忡的问题,比如孩子主要由老人帮忙带,跟自己不亲怎么办?自己脾气不好,感觉跟后妈一样,怕对孩子造成伤害怎么办?孩子总是黏住自己怎么办?
类似问题,除了妈妈们需要主动承担更多的孩子教养责任、掌握一定的亲子沟通技巧外,亲子共读的方式,其实也能够有效促进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所以,今日推荐的绘本,并不是给孩子一个人看的,而是给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的。适合所有学龄前孩子和妈妈共读。
与育儿问题,随时留言给我吧。
《抱抱》——和孩子的每一次皮肤接触,都具有安抚效果
作者:(英)阿波罗 编绘,上谊编辑部 译
这是一本近乎无字的图画书。妈妈、宝宝、抱抱,三个简单的词语,勾勒出一个温馨的故事。不到1岁的宝宝也可以看。
小猩猩Bobo与妈妈走失了,一路上看到相亲相爱的各种动物,大家热切地抱在一起,表达对彼此无尽浓烈的爱。妈妈在哪里,好希望有人抱抱他哦!好心的大象妈妈背起了他四处寻找妈妈,找着找着,树上传来了小黑猩猩熟悉的“宝宝”声,是妈妈的叫声!小黑猩猩大叫着“妈妈”,向妈妈扑去,黑猩猩母子闭着的双眼和幸福的神情温柔着每一颗心。
通过这本书,孩子还可以认识很多动物,猩猩、大象、蛇、长颈鹿、河马……可以看到不同动物的拥抱方式,有一定的知识性。
其实,拥抱是最原始也最有效的表达爱和安抚情绪的方式。你会发现,不管是孩子发脾气,还是碰到挫折而沮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只要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他的情绪会很快稳定下来。
有些父母,一见孩子发脾气,就立刻用好吃的好玩的来满足孩子。然而,常用物质的东西来满足孩子却容易娇惯孩子。一个最简单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抱抱,然后与他共情。尤其是妈妈的怀抱,温暖,且对孩子有疗愈功能。
《一直爱你,永远爱你》——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个爱的仪式
作者:(英)乔纳森·艾米特 著,(英)豪沃思 绘,暖房子 译
这是一个富有思辨色彩的亲子故事,很温暖,非常适合妈妈和孩子在睡前共读。
长尾巴妈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妈妈,她深知,小尾巴一直在成长,总有一天,他会长大,会离开妈妈而独立。所以,她时刻在亲子活动中给小尾巴以积极的暗示,给孩子以希望。
长尾巴和小尾巴玩游戏时,都是长尾巴赢。小尾巴嘟囔着:“你总是能追上我,你总是能找到我”,长尾巴就告诉小尾巴:“不会永远这样的” ……
玩钻树洞的游戏时,小尾巴由于身体灵巧,一下钻过去了,而长尾巴却被卡在了树洞里。小尾巴很兴奋的说着,我总是能钻过去,而长尾巴告诉他说“不会永远这样的” ……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唯有妈妈对孩子的爱永远不变……在变与不变之间,和孩子一起体会成长和爱、变化与永恒。
到了晚上,长尾巴悄悄地趴在小尾巴耳边:“这次永远不会变,我会一直爱你,永远爱你!”
有时候,我们和孩子之间也需要一个表达爱的仪式。比如,睡觉前,妈妈温柔地给孩子一个晚安吻。这种仪式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孩子坚定地相信妈妈对他的爱——才不至于在妈妈严厉地批评他时,他会误认为是妈妈的爱在减少。不过,有些妈妈比较内敛,很少能自然地对孩子说出“爱”。那么,和孩子一起看一本有爱的绘本吧!比如《一直爱你,永远爱你》。当你经常抱着孩子,给他读这本书时,他会相信,你会永远爱他的。
《魔法亲亲》——用爱的方式与孩子做分离,和孩子亲密但有间
作者:(美)潘恩 著,(英)哈波,(美)理克 绘,刘清彦 译
《魔法亲亲》讲了一个小浣熊上幼儿园的故事,很温情,适合讲给那些第一次离开妈妈去上学的孩子。同样适合妈妈和孩子不得不短期分离的时刻。
小浣熊Chester不愿意去上学,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妈妈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妈妈向他保证,他一定会喜欢新学校,并告诉他一个魔法亲吻的秘密——妈妈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个吻,这样每当小浣熊在学校感到孤独的时候,把掌心轻按在脸颊,妈妈的吻就会温暖他的心,就不会再孤独和害怕了。
一天,小浣熊去上学,他在妈妈的掌心也印下了一个吻,好让妈妈在想他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这魔法亲吻。
没有孩子愿意离开妈妈。尤其入园的孩子,不仅要离开妈妈,还得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实在难以适应。他们会像小浣熊一样,会抵触,甚至会哭泣。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妈妈不知所措。
其实,我们可以像小浣熊的妈妈一样,在孩子上学之前,或者在你离开孩子打算上班/出差之前,给孩子一个魔法亲吻。这类似一种很有爱的分离仪式,让孩子知道,虽然你和孩子短暂分开了,但是你的爱仍然在。这个魔法亲吻,可缓解孩子心中的恐惧,也能帮孩子逐渐适应与妈妈的适度分离。
提醒一点,给出这个魔法亲亲的时候,要微笑,别表现的太舍不得。要知道,孩子和妈妈之间,是要亲密,但同时还要有“间隔”。亲密无间反而对孩子发展不利。
《我妈妈》——增强妈妈的自我能量,增进亲子感情
作者:〔英〕安东尼·布朗
我见过一些妈妈,因为全职带孩子,或者工作不够高大上,对自己的职业并不认同,显得有些自卑。有妈妈问我,我见孩子同伴的小朋友的妈妈要么是拿高薪的外企白领,要么是政府公务员,要么是女老板,可我却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全职妈妈。我担心等他们同学之间会互相比较时,会嫌弃我这个妈妈。
其实,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妈妈都是最好的,就像《我妈妈》这本书里说的:
这是我妈妈,她真的很棒!我妈妈是一个棒极了的厨师;她是一个伟大的化妆师;她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她还是一个奇异的园艺师,可以让任何植物生长;她是一个仙女,在我沮丧的时候她总是有办法让我开心起来;她的歌可以唱得像天使一样好;她吼起来像一头狮子;我的妈妈像蝴蝶一样漂亮,又舒适的像一把扶手沙发……她常常逗我大笑。我爱我妈妈,而且你知道吗?妈妈也爱我,而且会永远爱我。
从封面到环衬到书中的每一页,都贯穿着妈妈的大花睡衣,有点胖乎乎的,发型也不时尚,即使这样,一点都不妨碍妈妈在我眼里的形象,即使不施粉黛也是孩子眼里最棒的妈妈。而且,在孩子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妈妈爱我,而且永远爱我”。
这是一本很多小朋友喜欢的妈妈主题的绘本。可以让妈妈和孩子在轻松幽默的亲子共读中,完成一场幸福的亲子感情交流。读完绘本,你可以亲吻一下孩子额头,跟他说“我会永远爱你”,还可以让孩子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妈妈形象,还可以拿出纸和笔,让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妈妈的样子。
《妈妈的红沙发》——适合单亲妈妈带孩子读的书
作者:(美)威廉斯 文图,柯倩华 译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荣获美国凯迪克童书大奖。通过主角小女孩的自述,娓娓诉说一个单亲弱势家庭为梦想奋斗的生活点滴,描述了单亲家庭的母女情深。
小女孩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悲观,读这本书时能够感受到,小女孩在外婆和妈妈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影响下,也成为一个懂事而乐观的孩子。
小女孩和妈妈买鞋回家后,发现家门前停了消防车,浓烟及大火吞蚀了家中的一切,还好外婆和猫咪都没有事。 外婆说:“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家人终于重建了温暖的家园。
后来,妈妈辛苦工作赚的小费、小女孩削洋葱洗瓶子打工的钱、外婆努力讨价还价节省开支的钱,都存在一个很大的玻璃瓶里,三个人共同的梦想是买一个布满玫瑰图案的绒布沙发,一张全世界最棒的沙发。当瓶子里的铜板攒满了,她们如愿的拥有了梦想中的沙发。白天外婆坐在沙发上和窗外走过的人聊天,妈妈下班回来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新闻,小女孩挤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
这个绘本虽然描述的是单亲家庭,但所传达确是乐观向上、感人肺腑、令人深思的旋律。尤其适合单亲家庭的母子共读。
《我讨厌妈妈》—— 给孩子负面情绪的发泄寻找出口
作者:(日)酒井驹子 编绘,彭懿 译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爱妈妈的同时,也时常会有“讨厌妈妈”的情绪,就像《我讨厌妈妈》中的这只小兔子,当妈妈没帮他洗袜子、乱发脾气、不准他看动画片、星期天赖床不起让他饿肚子……最令小兔子不满的是,妈妈不愿和他结婚!小兔子气得离家出走的心都有了。但小兔子终究还是离不开妈妈的爱……
这个可爱的小兔子,就是我们的孩子的写照。绘本通过孩子发牢骚的形式,给孩子找到一个发泄负面情绪的机会,也让妈妈认识到在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以后需要注意什么。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有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不过一定要有一个发泄出口及时释放出去。然而,一些爸妈非但不会引导孩子去发泄,反而严厉地要求孩子“不许哭”。殊不知如果不能及时释放负面情绪,就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继而产生行为上的问题。
如果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纾解负面情绪,可以将这本书作为母子共读的绘本。我想,当妈妈和孩子亲子阅读后,经过反思和发泄,收获的应是越发深厚的亲子感情。建议妈妈,在亲子阅读之后,还可以问问孩子还讨厌妈妈哪些行为,也说说妈妈讨厌孩子的哪些行为。在相互交流中,促进问题的解决,也让亲子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最后,除了上面列出的这些,《发脾气大叫的妈妈》、《我的妈妈不是佣人》、《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妈妈的礼物》、《我和妈妈》等,也都是不错的妈妈主题的绘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