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理——三四中队主题班会(最终定稿)
(2018-01-21 17:08:16)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自理意识,坚持每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
2、让同学们认识到自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反复训练与长期锻炼,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3、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成为生活小主人的那份快乐。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自理意识,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三、 教学难点:
明白自理的重要性,好习惯养成需要坚持不懈。
四: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小明把书包弄得乱七八糟,要听写了找不到听写本,大家都在等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开始听写了。刚写了三个字,他的铅笔又断了头,可昨天晚上妈妈加班没时间给他削铅笔,急得他要哭了。同桌见了,借给他一支铅笔。他才把听写写完。可是自己因此落下了几个字,没得100分。
讨论:小明为什么找不到听写本?为什么没得100分?(指名说)
小结:小明没有养成自理的好习惯。(导入本次班会主题——学会自理)
(二)、理解“自理”:
1、 什么是“自理”?(指名说,小结:自己的事自己干)
2、 出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齐读)
(三)、谈谈关于“自理”的那些事:
1、故事激趣:(外国孩子自理故事)
一群美国小学生利用假期到中国生活了几天,他们吃住在中国人家里。戴瑞是最小的一个,刚刚11岁,她给中国学生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与她年龄不大相称的大背包。一天,游天坛公园时,同行的一名中国学生想助人为乐,便走过去对戴瑞说:“我帮你背包吧!”不料戴瑞睁大双眼,疑惑不解但又彬彬有礼地说:“谢谢你!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呀!”其实戴瑞的父母和兄长就在她身边,而且他们各自背的包要轻巧得多。一位中国记者问戴瑞:“外出都是自己拿东西吗?”她微微一笑点点头。这天,她背着足足有三五公斤重的包,但仍玩得很开心。
2、说一说:哪些事情能自己干了呢?
预设:穿衣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自理行为主要可分为生活上和学习上两大方面。
3、生活上:(家庭生活)
①、出示两张图片:零乱的书桌和床铺,学生谈观后感
②、再出示两张图片:整洁的书桌和床铺,通过对比,加深印象。
③、自己叠衣、叠被(学生上台边讲解边演示自己叠衣、叠被的过程)
④、自己整理、擦洗书桌(学生交流如何整理书桌)
⑤、自己洗内衣、红领巾(学生交流洗红领巾的步骤)
⑥、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拖地、洗碗等,学生交流小窍门)
⑦、小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
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4、学习上:(校园生活)
①、整理书包:整齐、有序(出示图片)
②、课前准备:上课铃响迅速回教室坐好,把该堂课的课本拿出来放好。
③、上课时:坐端
④、作业:独立完成、按时上交
卫生值日:有序的打扫,分工合作;
打扫时做到:动作快和打扫彻底;
打扫完后把课桌凳和卫生工具摆放整齐;
离校时记得把门窗关好。
5、 出示一组漫画:(依赖性的危害)
小结:依懒性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 齐读儿歌:《会自理》
要进步
教室里
餐厅里
房间里
讲卫生
自己事
家务活
勤补拙
(四) 、养成自理好习惯:
专家经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发放“我是自理小能手”记录表格,让学生每天坚持记录)
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使自己生活方便,少给人添麻烦,从小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的事情会做的,要不等、不用、不靠别人的帮忙,自己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好习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自理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