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零为整,齐头并进 ——浅谈一年级小组建设
(2016-01-17 02:26:19)
标签:
教育 |
一、建立小组。根据座位安排特点,分成8个小组,5个5人组,3个6人组,每组中的男女比例也较为均衡。
二、确定组长。一个月下来,孩子们可能对班上的同学还不够了解,也不明白何为民主选举,但是作为班主任,我对一些表现积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所以组长先由我来定。一年级的孩子向师性高,所以老师决定的自然更有权威,那么老师选出的组长自然也便于日后管理组员。
三、确定小组名称、公约及目标。
1、确定小组名称。一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所以不必去束缚他们起什么高大上的、寓意深刻的名称,只要孩子们自己喜欢,说说为什么取这个名称就行。于是出现了苹果组、草莓组、西瓜组,因为这些水果甜、好吃;阳光组、光芒组,因为很亮很耀眼,希望自己小组能成为所有小组中最闪耀的;仙子组,因为仙子有魔力,可以让小组变成最棒的小组;风火轮组,因为脚踩风火轮,可以比别的小组都跑得快;小草组,因为组长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认为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你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各有特色!
2、确定小组公约。班级有班级公约,小组也要确定小组公约。由于是一年级的孩子,所以要求不必高,孩子们基本上是围绕班级公约来制定小组公约,比如上学不迟到,上课认真听,作业及时交,发言要举手,下课不乱跑等等,这些规定浅显易懂,孩子们易于接受也有能力做好。
3、确定小组目标。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一年级孩子们也并不明白目标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制定,反正他们的想法直接又单纯,既然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都想成为最棒的,那么力争第一自然成了他们共同的目标。
四、培训小组长。
1、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小组长在小组中相当于班主任的作用,要起好管理小组成员日常生活和学习领袖的作用。比如及时收交作业,向老师汇报作业收交情况;提醒组员要摆齐桌椅,保持地面干净;预备铃响,提醒组员及时准备好文具和课本,保持安静,等老师上课等等。作为组长,自然自己要先做好榜样作用,这样才能使组员更信服。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小组长是小组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小组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建设的成败,其实真正好组长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老师们培养出来的,所以老师一定要经常和组长交流沟通。每周一小饭桌是我值班的,而小饭桌后的大课间时间也比其他课间长,所以这个时间段是我班的小组长总结、交流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各位小组长会对上一周各组的学习、纪律、劳动等情况做一下汇总汇报。我也会趁着本次会议通过各小组长的反馈及时了解班级其他孩子的表现情况。另外,我也会帮助小组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比如有些组长反映组内总有孩子表现不好,也不听组长的话。我就告诉小组长,回去转达老师的话,如果老师在听组长汇报时听到各组表现进步的学生名字,可以盖一个章(本班规定集满10个章可以到”百宝箱”换小礼物)。果然,在下次汇报时,组长说这些孩子都有进步了。
五、制定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建立后,必须建立完整、公平的小组评价体系,否则小组名存实亡,毫无意义,通过对小组及个人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评价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评价。我对小组的评价既包括小组的课堂表现,也包括小组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把小组评价深入到学生活动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小组意识。
(2)时时评价。每节课,根据学生当时的表现情况,通过加减分及时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都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
2、小组激励机制。只有竞争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必须建立小组激励机制。同时,因为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不适宜较复杂的评价机制,我主要是通过加分换星星(5分换一颗星星)进行小组激励。每天获得星星最多的小组,每位成员可盖一个章,集满十个章可换取小礼品。每月对星星数量的前三名进行颁奖,颁发“金拇指组”“银拇指族”“铜拇指组”奖牌。
同时将小组奖励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每天选出表现最好或进步最大的五名同学获得个人奖章。
3、奖惩要及时。小组建立后,在运作的过程,奖惩必须跟上,否则孩子会放任自流,毫不在乎。每天放学前进行评比,及时奖惩,及时盖章,并让全班孩子为获得奖章的个人、小组鼓掌。孩子们通过努力而获成功,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更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六、及时总结,不断反思。
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道:“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从哲学角度,深刻地强调了人做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会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每周利用班会课,总结上周各小组的表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