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零为整,齐头并进 ——浅谈一年级小组建设

(2016-01-17 02:26:19)
标签:

教育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他们向师性强,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弱,往往会出现语言和行动不一致的情况。而且,由于处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衔接阶段,孩子未适应环境,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尚未养成,所以课堂闹哄哄,课下玩疯疯的现象很普遍,也让一年级的班主任们颇为头疼。如何快速有效地管理好班级,让孩子们进入状态,有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等,这些问题都是班主任们想急于寻求到答案的。

 我今年接手的也是一年级的一个班,有43个性格各异、调皮机灵的孩子。起初的一个月,场景是这样的:晨诵课,每次我一进班,孩子们总是在追逐打闹,鲜有主动读书的;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还未说完,会的孩子已经脱口而出答案,没有发言先举手的意识,一片闹哄哄;课下,孩子们在外面追逐打闹,听到预备铃打响后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甚至有上课铃打响后才慢吞吞回来,再把一节课的文具和课本收起,然后再拿出这节课的用具,等每个孩子准备好,上课时间已过了好几分钟;排队做不到“快,静,齐”;教室卫生每人管。虽然我也多次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他们也保证了,可是转头就忘了。面对这些调皮的小家伙,真是有点束手无策。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集体意识和纪律感,我静下心来不断反思。既然一个一个抓不过来,不妨分成几个小组来抓试试,于是我最后决定化零为整,把43人分为8个小组。小组建设好后,到学期末,我班原来出现的管理43人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有了较大好转。

 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建立小组。根据座位安排特点,分成8个小组,5个5人组,3个6人组,每组中的男女比例也较为均衡。

二、确定组长。一个月下来,孩子们可能对班上的同学还不够了解,也不明白何为民主选举,但是作为班主任,我对一些表现积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所以组长先由我来定。一年级的孩子向师性高,所以老师决定的自然更有权威,那么老师选出的组长自然也便于日后管理组员。

三、确定小组名称、公约及目标。

1、确定小组名称。一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所以不必去束缚他们起什么高大上的、寓意深刻的名称,只要孩子们自己喜欢,说说为什么取这个名称就行。于是出现了苹果组、草莓组、西瓜组,因为这些水果甜、好吃;阳光组、光芒组,因为很亮很耀眼,希望自己小组能成为所有小组中最闪耀的;仙子组,因为仙子有魔力,可以让小组变成最棒的小组;风火轮组,因为脚踩风火轮,可以比别的小组都跑得快;小草组,因为组长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认为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你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各有特色!

2、确定小组公约。班级有班级公约,小组也要确定小组公约。由于是一年级的孩子,所以要求不必高,孩子们基本上是围绕班级公约来制定小组公约,比如上学不迟到,上课认真听,作业及时交,发言要举手,下课不乱跑等等,这些规定浅显易懂,孩子们易于接受也有能力做好。

3、确定小组目标。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一年级孩子们也并不明白目标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制定,反正他们的想法直接又单纯,既然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都想成为最棒的,那么力争第一自然成了他们共同的目标。

四、培训小组长 
1、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小组长在小组中相当于班主任的作用,要起好管理小组成员日常生活和学习领袖的作用。比如及时收交作业,向老师汇报作业收交情况;提醒组员要摆齐桌椅,保持地面干净;预备铃响,提醒组员及时准备好文具和课本,保持安静,等老师上课等等。作为组长,自然自己要先做好榜样作用,这样才能使组员更信服。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小组长是小组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小组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建设的成败,其实真正好组长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老师们培养出来的,所以老师一定要经常和组长交流沟通。每周一小饭桌是我值班的,而小饭桌后的大课间时间也比其他课间长,所以这个时间段是我班的小组长总结、交流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各位小组长会对上一周各组的学习、纪律、劳动等情况做一下汇总汇报我也会趁着本次会议通过各小组长的反馈及时了解班级其他孩子的表现情况另外,我也会帮助小组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比如有些组长反映组内总有孩子表现不好,也不听组长的话。我就告诉小组长,回去转达老师的话,如果老师在听组长汇报时听到各组表现进步的学生名字,可以盖一个章(本班规定集满10个章可以到”百宝箱”换小礼物)。果然,在下次汇报时,组长说这些孩子都有进步了。

制定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建立后,必须建立完整、公平的小组评价体系,否则小组名存实亡,毫无意义,通过对小组及个人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评价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评价。我对小组的评价既包括小组的课堂表现,也包括小组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把小组评价深入到学生活动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小组意识。

(2)时时评价。每节课,根据学生当时的表现情况,通过加减及时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都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

2、小组激励机制。只有竞争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必须建立小组激励机制。同时,因为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不适宜较复杂的评价机制我主要是通过加分换星星5分换一颗星星)进行小组激励。每天获得星星最多的小组,每位成员可盖一个章集满章可换取小礼品。每月对星星数量的前三名进行颁奖,颁发“金拇指组”“银拇指族”“铜拇指组”奖牌

同时将小组奖励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每天选出表现最好或进步最大的五名同学获得个人奖章。

3、奖惩要及时小组建立后,在运作的过程,奖惩必须跟上,否则孩子会放任自流,毫不在乎。每天放学前进行评比,及时奖惩,及时盖章并让全班孩子为获得奖章的个人、小组鼓掌。孩子们通过努力而获成功,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更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六、及时总结,不断反思

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道:“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从哲学角度,深刻地强调了人做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会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每周利用班会课,总结上周各小组的表现情况。

    另外,小组的成员不能一层不变,也要适时调整。由于刚开始的建组是在对孩子们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组建的,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表现会出现差异,所以应及时调整。比如,有的小组成员个个听话、表现积极,遥遥领先;而有的小组成员多半调皮吵闹,时时落后。一旦出现一组独大或落后的情况就不利于小组建设,常拿第一的小组时间长了难免骄傲、懈怠,常垫底的小组也会缺乏积极性。所以当一组优秀成员多时,不妨调走两个去相对弱一点的小组,协调好各组优秀和后进的比例,这样各组都能有争第一的信心,竞争意识强了,小组才有活力。一段时间下来,虽然仍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孩子们的状态也不太稳定,但和开学时相比真的进步了很多,班级的秩序和纪律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小组建设正好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实现新课标全面育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小组建设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总之,课改中小组建设非常重要,只有让小组中的孩子每个都能听,都能说,都能动起手来,都愿为小组增光添彩,那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