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李白 兴庆宫公园—沉香亭:诗作与故事
在西安市风景秀丽的兴庆宫公园内龙池东北方,有一座重檐宝顶的名亭——沉香亭。 说它有名,是因为此亭关系到中国唐代三个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诗仙李白、绝代佳人杨玉环、风流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http://www.sxcyts.com/admin/njzaeditor/uploadfile/20130322173832999.jpg
据说,当时兴庆宫的沉香亭是用沉香木建成,所以称“沉香亭”。亭周围栽植着各色牡丹、芍药,非常漂亮。来到沉香亭,我们不得不讲到唐玄宗李隆基。因为这里是他和杨贵姐一年一度赏牡丹的地方。
沉香亭建在一座人工堆筑的土山顶上,全部用沉香木构造。当年皇帝常带他宠幸的妃子、大臣、宦官,在这里游乐宴饮,此处最方便观赏极品牡丹。坐在亭子里,四周红、紫、淡红、纯白的牡丹花争妍斗奇,特别是那种能变色的珍奇品种,叫做“晨纯赤、午浓绿、夕黄”,普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见过。宫苑内还有宴外宾、观驯兽、表演杂技的专门处所。
http://www.sxcyts.com/admin/njzaeditor/uploadfile/20130322173848450.jpg
相传,开元年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梨园弟子的侍奉下来到沉香亭赏花,高力士、杨国忠等陪同。贵妃因嫌所听皆为老词旧曲,无甚新意,旋求皇帝发旨宣号称“诗仙”的大诗人李白觐见吟诗助兴。
君臣之礼相见,皇帝赐座,觥筹交错间,已酒过三巡,皇帝乃说:太白,今日牡丹花开,贵妃邀你助兴,不要败了贵妃兴致,不然唯你是问。
原来,皇帝早知这李白好这一口,有意以酒助兴让李白乘酒挥毫。李白正色,明了这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菜”,乃正襟危坐,此一来方才赏花沾满湿泥的靴子一览无遗,皇帝道:太白,何穿这样一双脏靴子? 李白答说:臣自知有失君臣之礼,进宫路上买有一双新靴子专门进宫时穿,没想他催马太急,朝君心切,来得及换上。
说完,朝李龟年弩了弩嘴。皇帝哈哈作笑道说:此般说来,还当真怪不得你。 遂命高力士取一双新靴子给李白,哪知这李白乘着酒兴径直就把腿伸到高力士面前,让他帮着脱靴。高力士心里那个恼火自不必说,想自己堂堂内侍省主管,人家想巴结着奉承着都来不及 ,你李白算个什么鸟什子,敢在太岁头上动起土来。可是皇帝雅兴在旁边二话没说等着呢,于是强忍怒火,弯腰替李白把靴子换了下来。
李白于是走到书案前拿起笔来,在砚台里蘸了蘸,皱眉嫌墨汁过淡,对站在一旁的见杨国忠道:“把墨给研一研。” 这杨国忠可是贵妃的堂兄,依仗贵妃权倾天下,大臣们都得让他三分,李白让他研墨,岂不是一种奇耻大辱?终究碍于皇帝面子,无奈之下只好拿起墨块研磨起来。
李白挥笔而成新诗三章后,乐师李龟年歌咏,梨园弟子伴奏;连杨贵妃也命人拿来七宝杯,斟满西域葡葡酒,敬给李白。玄宗也忍不住吹起笛子来。李白的诗句立刻在兴庆宫、沉香亭四周阵阵飞扬。
《清平调》三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从此,清平调中的名句与沉香亭一道名噪天下,千古流芳。写完《清平调》不久,李白遭到宫中权贵的诬陷,在公元744年被赶出京城,美其名日“赐金还山”了。原亭早已毁圮(音pi)。
http://www.sxcyts.com/admin/njzaeditor/uploadfile/20130318143624133.jpg
现在我们看到的沉香亭,是后人依照原式样于1958年在唐兴庆宫遗址上重新兴建的,重檐四角攒尖顶,红檐碧瓦,古朴雅致又华贵富丽,明显有盛唐风格。衬着周遭艳如锦绣的五色牡丹,至今沉香亭也是非常值得观赏流连的好地方,也是兴庆宫公园内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
我国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书法家赵朴初先生分别为该亭题写了匾额。郭老的匾额挂于亭子的正西面,赵老的匾额悬挂于亭子的正东面。两位书法大家的题字为沉香亭增色不少。同时,沉香亭的建筑范式也成为西安恢复、仿建唐代建筑的样板。如今的西安高楼林立,可不少建筑仍仿照此亭的风格。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作品赏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
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
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
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
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作品赏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
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
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
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作品赏析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
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
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
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
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
赏,贵妃喜爱。
http://s5/mw690/003zWPP6zy6IYKSkVKI34&690
http://s5/mw690/003zWPP6zy6IYKTdXfee4&690
http://s13/mw690/003zWPP6zy6IYKU2iYc8c&690
http://s5/mw690/003zWPP6zy6IYKUEJGQ94&690
http://s1/mw690/003zWPP6zy6IYKVkQzm90&690
http://s13/mw690/003zWPP6zy6IYKVYw3O5c&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