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课堂设计流程及反思
(2013-12-05 16:29:39)
标签:
365教育 |
分类: 2013年市级小课题博文资料 |
课题: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6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本节选择的是行程问题,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以此为载体展现了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的策略、丰富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遇”、“追及”问题。
3、进一步巩固“审、设、列、解、验、答”六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4、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际问题,借助形象的“线段图”分析各种量之间的关系,实现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生活中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动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重点】: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画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让学生体会利用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学习。
三、学情分析:
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如“水箱变高了”、“打折销售”、“希望工程义演”等实际问题,有了一些用方程解题的基础和经验。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接触过行程问题。因此这节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是比较强的。
同时,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
四、教学方法分析:
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正确画出线段图,借用线段图分析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动学习,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做题领会“线段图”的直观形象性,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质疑,共同探究使认识得到深化。
五、教学过程回顾:
1、自主学习展示:
这里设计三道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行程问题的分析和三个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独立完成+展示+质疑+评价)
2、引入新课,分析例题,学习新知:
例1是行程问题里的“相遇”问题,例2是行程问题里的“追及”问题。通过两道例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线段图”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展示应用题的正确步骤的书写。
(师生合作+学习新知+总结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
这道合作交流题的选择既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对题中联络员的路程分析又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发言中既有话可说,又有问题可探讨,对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利用刚刚掌握的知识进行解决,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体会到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展示+质疑+评价)
4、小结
先进行同桌交流在进行全班展示给学生的展示有一个预演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桌交流+全班展示+评价)
5、课堂提升,检测成果:
这道习题的选择又在例题和合作交流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难度,使学习知识呈现出梯度又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独立完成+展示+质疑+评价)
6、下节课自主学习学案
两道习题的选择主要针对下一课时学习“顺逆航行”问题和“同向”、“背向”型问题做出预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的分析并分别利用线段图这一直观形象的工具予以解决;学生经历了分析、对比、交流、展示、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初步体会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学会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