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运算的的意义》教学设计(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2019-07-24 09:04:57)

《运算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49页运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

    自己看图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解释选择的运算方法,总结和体会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课前预习并结合实际提问题。此环节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在这个环节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0分钟)  

    1、请同学们打开数学课本49页,找到第一题。主题是什么呢?“庆祝六一”。这个班的同学们在以什么形式庆祝六一呢?我们来看一看。  

    2、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比较重要,安排用9分钟,学生要在这个环节中提问题并解决,还要说出自己选择这种运算的理由,在说和听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根据这四副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幅图:  

    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还要折多少只纸鹤?  

求和:39+2665(只)         120-39-2655(只)  120-39+26)=55(只)  

求剩余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也可以用减去两数之和的方法。  

    第二幅图:  

    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1.5×5278.5(元)求52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幅图:  

    捆扎礼品盒用多少米彩带?  扎蝴蝶结用多少米彩带?  

    18×1/3=6(米)              18×1/2=9(米)  

    一共用去多少米彩带?      还剩下多少米彩带?  

    18×(1/3+1/2=15(米)    18-18×(1/3+1/2=3(米)或者18×(1-1/3-1/2=3(米)  

    这几种方法基本上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四幅图: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48÷4=12(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多少?  

    这幅图上没有要求平均分,但是要想一想做游戏时怎么分最公平?还是平均分最公平。  

    3、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图提问题并解答,做的非常好。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于所学过的运算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是总结性的。大致安排10分钟)  

    (一)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加、减、乘、除这几种运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用到乘法呢?(集体完成)  

     学生举例后总结:例子省略  

     1、乘法:求几个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长方形面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2、除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一份;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加法:求和;减法逆运算。  

     4、减法:求剩余;比较;加法逆运算。  

  (二)、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此环节2这一部分是对于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互逆关系的回顾,3分钟)  

     112+20=32,根据这个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32-12=2032-20=12。  

根据这3个算式编写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例如:校园里有12棵杨树,20棵桐树,这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用加法,而学校里杨树和桐树一共有32棵,其中杨树有12棵,桐树有多少棵?和学校里杨树和桐树一共有32棵,其中桐树有20棵,杨树有多少棵?这两个问题要用减法。  

    感受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互为逆运算。)  

    通过追问,加深对“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认识。

    2、那么48个学生做游戏可以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可是“每个小组有12个人,4个小组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呢?(用乘法)  

乘法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也就是说,加减法之间有逆运算的关系,乘除法也是如此。  

   (三)、总结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更深刻的认识,3分钟)  

12+20=32,加法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名称呢?我们还可以把这个算式写成:加数+加数=和,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巩固与练习,第50页“巩固与应用”。(课本上的习题设计的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就利用这些习题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  

    1、看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根据算式来提出问题,是为了鼓励学生找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加深理解各种运算的意义,5分钟)  

    2、集体交流。尽可能全面的提出各种运算的例子。(3分钟)  

    3、独立完成第13题。(56分钟)  

四、自主检评  完善提高 

   (1)31.54÷(   )=38             (   ) ×1.3+3.5=13.25

  2)、试着写一写哪些数量关系能用除法运算?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