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2013-05-18 20:33:43)
标签:

教育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20世纪西方教育的璀璨星空中,蒙台梭利应该算得上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了。作为一位女性,能够在众多的成见和不便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做出卓越的成就,本身已经十分令人钦佩了。出生于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在求学期间不顾家人的反对及世俗的偏见,决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学,这为此后她能更好的进行儿童心理的研究及儿童教育打下了基础。蒙台梭利所创造的蒙氏教育风靡全球,并在我们国家的幼儿园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我们也许可以说蒙台梭利的一生是为儿童教育奋斗的一生。

在众多的幼儿教育著作中,选择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应该说是最初被这本书的题目所吸引。毋庸讳言,所有和“秘密”沾边的事情我们都感兴趣,更何况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的童年,但和其他的所有“秘密”相反,这个“秘密”恰恰是需要人尽皆知、广为传布的。我们都是从童年走过来的,但是又有谁能够真正道出自己童年所经历的那些令人心动的变化?在儿童教育的研究的荒原上,蒙台梭利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可贵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精神的胚胎、新教育、儿童与社会。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三个部分概括为:儿童与家庭、儿童与学校、儿童与社会,这也看起来会更为清楚直白一些。

该书的开头部分是蒙台梭利亲自写的导言: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蒙台梭利指出,在漫长的几个世纪以来,成人一直对儿童的需要和命运麻木不仁,儿童被放逐到社会的边缘,任何成人都可以对儿童进行责备、蔑视和惩罚,这难道是上帝给成人的特殊权利?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是有负于儿童的,一语道破的指出了成人社会一直以来对儿童的压抑。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儿童的问题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他们被看做成人的开始,并被当做成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句话,儿童的时代已经开始了!但仅仅有认识上的重视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有对于儿童各个方面的真切认识才能真正走进儿童,导言后面的正文部分为我们展开了这一工作。照我所理解的那样,我将从儿童与家庭、儿童与学校、儿童与社会这三个方面来呈现自己读《童年的秘密》的所思所想。

儿童与家庭

在这一部分的开头,作者引用瑞典诗人和作家爱伦·凯的预言: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正是借着这个预言,蒙台梭利开始了自己对儿童教育饶有兴趣的研究。在这里,作者站在儿童的立场提出了对成人的控告: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影响儿童心灵的一切,结果就不能理解儿童。的确,在成人的眼里,儿童总是孤弱无助的,我们总是想当然的以为自己是儿童的庇护者,自作主张地为儿童决定一切,在面对蒙台梭利的这个控告时,我们成人所应做的不是着急为自己解脱,而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已经或正在无意识地“压抑儿童个性的发展”。

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就是家庭,新生儿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新生命的开始。与自然界去他的物种不同,新生儿直接进入了一个人类生活的文明化环境,在涂尔干看来,儿童漫长的社会化过程开始了,这一过程注定漫长而又充满挑战。我们静观体现在儿童身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惊诧于这些变化的神奇。最先体现在新生儿身上的本能就是吸吮反射,但蒙台梭利提醒我们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的照料之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需要,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实体化”过程。儿童是怎样从一个毫无行为能力的“弱者”成长为生活中无所不能的“强者”,蒙台梭利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并用“实体化”解释了这一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是成人之父”。

成长中的儿童心理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独特的发展过程。敏感期是蒙台梭利最为强调的,正是因为敏感期的存在,才使得儿童对某些东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对另一些东西漠不关心,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发展的敏感期,从而积极有效的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对外部秩序的敏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限制,他总是通过物体的外部秩序来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他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所以我们会注意到某一时期的儿童对外部环境的只需要求近乎“苛刻”,比如桌椅应该怎么摆放等等,我们成人在面对这些时不应该急于抱怨儿童的任性,而应该以最大的同情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方便。伴随着这一过程,儿童的智力也获得了发展,蒙台梭利认为从第二年开始,儿童开始对不显眼的东西或者至少是意识边缘的东西感兴趣了,儿童总是会注意事物最小的细节方面,这也许造成了成人和儿童的互不理解。但由于儿童的弱势地位,成人往往倾向于做出一些阻碍儿童发展的行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组织儿童的自主活动,为了避免自己的麻烦强迫精力还十分充沛的儿童去睡觉等等,这些很明显对儿童的健康自由成长是不利的。作为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家庭,在知道了儿童的这些秘密后,提供适宜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就成了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儿童与学校

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然要开始新的学校生活了,学校开始了儿童一个新的并且十分重要的阶段,针对学校生活的重要性,蒙台梭利提出了“新教育”的主张,并对教师提出了要求,首先是认识上的准备,即新教育的基本目的首先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同时在儿童日趋成熟时,给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其次就是精神上的准备,要求教师摒弃他的专制,消除他的傲慢和发怒,防止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认识上的和精神上的准备对一个整天面对儿童的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具备了这种准备,“新教育”才能真正展开。

接下来就应该是教育方法了,蒙台梭利强调了教育方法的三条基本特征,即对环境的强调、对教师作用的极大关注讨论以及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同时这三条特征在“儿童之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蒙台梭利对自己在“儿童之家”的经历进行了总结,通过自己观察到的细微事情为我们介绍了诸如重复练习、秩序感、自由选择、尊严感、书写与阅读等等这样一些儿童自身的表现,从而让教师或我们在面对这样一些情况时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更科学的教育。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蒙台梭利对儿童心理畸变的这部分论述了,包括神游、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利欲、自卑、恐惧、说谎等可能体现在儿童身上一系列不正常现象,但这些畸变在我们有些人看来却最正常不过了。就拿“玩具”来说,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印象,那就是只要有小孩的家庭,并且家庭条件允许,就一定会看到满地堆放的玩具。我们都心知肚明这些玩具一定被小孩“冷落”很久了,但小孩在看到新的玩具时马上转移注意力,开始新的索取了,这也让许多家长很是苦恼。蒙台梭利对“玩具”的评价让我们恍然大悟:玩具给儿童提供的环境并没有使用的目的,除了产生幻觉外,它们并不能使儿童在精神上全神贯注反而使儿童的心理走上幻觉的歧途。这一提醒也许会让我们在对待儿童的玩具时会更理性一些。同样,在了解儿童的这些心理畸变后,我们成人需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儿童帮助使他们能摆脱这些病态。

儿童与社会

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对儿童与社会这部分论述的比较少,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儿童的权利与社会的职责,在这里,蒙台梭利与儿童站在一起对社会进行职责,包括对儿童教育的忽视以及长期以来对儿童的压抑,目的就是要唤醒全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重视。

读完这本书,整体的感受就是对儿童的了解更多了一些。反观我们当今时代,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整体对儿童教育的重视水平明显提升,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更多的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为更好的教育儿童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