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溶解与乳化教学设计

(2014-05-28 21:41:43)

7.1 溶解与乳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第三十中学    胡劼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溶液概念以及溶解现象。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也是混合物中均匀、稳定的一种状态,更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物质的溶液为本章系统学习溶液知识打下了基础。首先通过观察活动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溶解与不溶现象,再通过讨论与交流从定性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从而使学生建立溶解、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也初步认识了悬浊液和乳浊液。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为系统地学习酸碱盐知识作好铺垫,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本节课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集体合作意识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理论联系的能力。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溶液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密切将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促进了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会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悬浊液和乳浊液;了解乳化现象,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乳化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活动,促使概念形成,并初步认识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运用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训练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获取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溶液概念的建构,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2、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设计方案的能力。

四、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且学生在前几章已经接触到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可以多举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如:糖水、葡萄糖注射液、汽水),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溶液概念。探究实验相对安全简单,学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

2、教法分析

以学生熟悉的溶液的应用为导入,以问题为主线来创设学习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形成观察、实验、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即简称为导学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应用图片、照片、实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提炼信息,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将抽象概念直观化、具体化,为形成概念埋下伏笔。

3、学法分析

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动手实验和记录、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法来学习新知。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试管、药匙、蒸馏水、蔗糖、食盐、硫酸铜晶体泥沙、碘、酒精、润滑油洗洁精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同学们,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进实验室做实验要着实验服,我们穿了一学期,实验服上沾了许多污渍,有哪些污渍啊?你打算怎么办呢?

问题1那大家洗衣服时用到的最主要的物质是什么呢?

【问题2】水主要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

【讲述】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溶解

 

 

学生思考、回答

 

 

 

 

 

 

以学生熟悉的溶液的应用为导入,以问题为主线来创设学习情景

 

 

【板书】7.1溶解与乳化

【实验探究】物质的溶解

【问题1】哪些物质可以用水洗去?哪些物质不能用水洗去?

【问题2】不能确定的时候怎么办?

【问题3】请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倾听】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可以请其他小组补充。

【讲述】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观察的也很仔细。看来不是所有的物质能溶于水,像蔗糖、食盐、硫酸铜这样可溶于水的物质称为“可溶物”,形成的混合物叫溶液,、植物油这样在水中难溶的称为“不溶物质”,形成的叫浊液。蔗糖、食盐、硫酸铜这些“ 可溶物”消失在水中的过程,我们称为“溶解现象”

【板书】                   

  一、溶解 

设问】为什么蔗糖、食盐、硫酸铜固体溶于水后消失了呢?让我们一起从微观角度来认识一下吧!

动画展示】蔗糖在水中的微观溶解过程及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讲述】分子不停地运动,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如果外界条件不改变,这些蔗糖分子很难再聚集在一起,因为它们和水分子间作用力大。而植物油、放入水中,水分子对它们的作用力不大,以肉眼可见的形式存在。

 

 

 

 

学生思考,讨论、倾听,回答问题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蔗糖硫酸铜、氯化钠都溶解在水中,可以用水洗去,碘和植物油不溶于水,且泥沙沉淀植物油分层浮于水面。

 

学生倾听

 

 

 

 

 

观看动画、理解、倾听

 

 

 

 

 

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建立“可溶物”与“不溶物”的概念。

 

 

 

 

 

 

 

学生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加深学生对溶液形成的理解。

 

【教师】我们来想一下,微观运动决定了这样的混合物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展示PPT6)思考一下:如果取出一部分,剩下的和取出的是否一样?

【教师】就像喝糖水,喝一口、再喝一口、再喝一口,每一口都是一样甜 (和学生一起),这就是“均一性”(板书)

【教师】再思考一下,如果把溶液密封起来保存,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像植物油和水、泥沙和水那样出现分层或沉淀吗?是否稳定?

【教师】这就是溶液的稳定性 (板书)

【提问】那么什么是溶液?请大家就自己的理解,给溶液下个定义

(引导学生口述溶液概念)

 

 

 

 

 

 

 

 

【实验探究】

【问题1】碘和润滑油不能用水洗去,那可以用什么洗去?

【问题2】如何证明你的猜想呢?请设计方案并实验

    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倾听】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可以请其他小组补充。

溶解与乳化教学设计溶解与乳化教学设计【板书】   H2  NaCl       H2  I2

           H2  蔗糖浊液   H2润滑油

     溶液  H2  CuSO           H2 泥沙

                     酒精  I2

                      汽油  润滑油

【讲述】不用水也能洗去。这就是所谓的干洗。当然洗衣店用的不是酒精和汽油,而是其他的有机溶剂。用其他有机溶剂代替水,这就是干洗。

 

【讲述】我们将被分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见到许多溶液,比如可乐,观察可乐的配料表和黑板上的溶液,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呢?

 

 

 

 

【提问】在不同体系下,溶质溶剂怎么判断呢?

溶液体系

溶质

溶剂

举例

固+液

糖水

液+液

有水

非水物

无水

量少

量多

润滑油的煤油溶液

气+液

可乐、盐酸

 

 

学生倾听、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不会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再次给出溶液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学生回答,可以用酒精、汽油洗去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碘可以溶解在酒精里形成溶液,润滑油可以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碘可以用酒精洗,润滑油可以用汽油洗

 

 

 

 

 

 

学生自由发言,溶液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被分散的物质,一部分是能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

 

 

 

 

 阅读课本

 

 

 

 

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我们回到洗衣服的任务里,一般在家里我们是用汽油酒精处理污渍么?

【提问】洗洁精起什么作用呢?是使油和水形成溶液么?

【实验探究】将油和水的混合物的试管用力振荡,观察现象;再向其中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倾听,归纳

【讲述】油和水形成的是乳浊液,易分层,加洗洁精后不易分层,洗洁精叫做乳化剂,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板书]乳化

 

 

 

【提问】同学们,你们打算怎么洗这批衣服呢?回想一下,爸爸妈妈怎么洗衣服的呢?

 

 

学生回答,用洗洁精

 

学生思考

 

学生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回答,将油和水的混合物的试管用力振荡观察到油分成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加洗洁精后不分层,但形成的不是溶液,因为过一会分层了

 

学生回答:先用牙刷蘸衣领净等将油点等刷掉,再放进洗衣机洗

 

【课堂检测】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菜籽油   B.味精   C.食盐  D.蔗糖

2、下列溶液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       

A.酒精溶液 B.碘酒 C.雪碧                         D.澄清石灰水

3、判断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打“√”或“×”)

(1)溶液一定是某种溶质与水组成的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3)冰投到水里,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4)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植物油是溶质,

水是溶剂

(5)食盐水和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⑹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⑺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

⑻溶质一定是固体

⑼溶剂一定是水

4.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                                    (   

A.可溶解于水         B. 可以溶解油污          

C.有乳化功能         D. 可以稀释油污

【能力提升】

已知将金属锌放入稀硫酸中会发生如下反应:Zn H2SO4 ZnSO4 H2

1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若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过量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

3若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锌粒有剩余,所得液体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__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学生1A

 

 

学生2B

 

 

 

学生3×

学生4

学生5×

学生6×

 

学生7

学生8×

学生9×

学生10×

学生11×

 

学生:C

 

 

 

学生回答:

 

 

1ZnSO4H2O

2ZnSO4 H2SO4H2O

3ZnSO4H2O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归纳、讨论,提出质疑。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学生体验化学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通过设置习题训练,理解掌握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化学知识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练习精心设计,不仅重视练习结果还重视过程和反思,除起到巩固核心知识外,点出了学生认识上的易错点,使该部分知识在原基础上得以提升作用。

 

 

 

 

反思交流学习体会,体会学习的快乐。

【板书设计】

7.1 溶解与乳化

一、溶解

二、溶液

    1、特征:均一性 

           稳定性

2、组成

 

  溶剂  溶质

 

溶解与乳化教学设计溶解与乳化教学设计  H2 NaCl          H2 泥沙

      H2 CuSO                  H2  I2

溶液  H2 蔗糖   浊液   H2  润滑油

      煤油 润滑油

      酒精   I2

 

 

 

  

 

 

                  

【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进实验室做实验要着实验服,(展示PPT2、实验服)我们穿了一学期,实验服上沾了许多污渍(展示PPT3),有哪些污渍啊?

【学生】(大声读)氯化钠、硫酸铜、蔗糖、碘、泥沙、润滑油

【教师】同学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学生】洗衣机洗···

【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问一问同学们,在家洗过衣服吗?

【学生】洗过

【教师】看来大家还是很勤快的。同学们是用什么洗衣服的呢?

【学生】洗衣粉、肥皂、水···

【教师】我们洗衣服都离不开水,那水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溶解,溶解洗衣粉、污渍

【教师】对了,水即可以溶解洗衣粉,也可以溶解污渍。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溶解与乳化(板书课题7.1溶解与乳化)

【教师】(展示PPT4)这些污渍都能用水洗去么?

【学生】有的可以,有的不行

【教师】哪些可以,那些不行呢?

【学生】氯化钠、蔗糖可以,泥沙、润滑油不可以,碘不确定

【教师】当我们不确定的时候怎么办?

【学生】做实验

【教师】我们做实验来解决问题。在做实验之前要设计实验方案,现在给同学们六种药品、蒸馏水和试管等药品仪器,请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分别取六种药品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看看那种药品可以溶解

【教师】有没有别的看法呢?

【学生】没有

【教师】(展示PPT5)那老师要提个问题,你怎么取用药品呢?取用多少呢?同学们观察到什么就说明药品溶解了呢?

【学生】固体药品铺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药品1-2ml,观察到固体消失不见就是溶解了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开始试验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做完实验,得出结论了,收拾好实验仪器,整理桌面,面向老师坐好

【教师】那一小组来回报一下?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学生】(一个小组上讲台汇报,组长主持汇报)

        组长:我们组观察到了以下现象

        组员:氯化钠加入水振荡后消失了;硫酸铜入水振荡后消失了,液体颜色变蓝;蔗糖入水振荡后消失了;碘加入水后固体沉淀;泥沙加入水后固体沉淀;润滑油和水分层。

        组长:结论是氯化钠、硫酸铜、蔗糖可以水洗

【教师】其他组有没有别的看法?

【教师】那我们可不可以给这六种物质分分类呢?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呢?

【学生】氯化钠、硫酸铜、蔗糖是一类,消失在了水中,碘、泥沙、润滑油是另一类,沉淀、分层

【教师】(板书)氯化钠、硫酸铜、蔗糖加水振荡后消失不见,是可溶物,形成的叫做溶液 ,碘、泥沙、润滑油加水振荡后浑浊叫浊液,一会儿就出现沉淀、分层      

【教师】可溶物在宏观上“消失不见了”,我们叫做他们溶解了,实质上是“溶解、分散”了,我们来看一下,微观上“分散了”是怎么一回事?

【教师】(展示PPT6)(播放蔗糖溶解过程视频,暂停,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我们看到,这种分子是水分子,这种分子是蔗糖分子,分子要不停地运动,蔗糖分子被水分子分散了,分子运动使这两种分子均匀的混合在一起

(播放氯化钠溶解视频,暂停,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绿球代表氯离子,紫球代表钠离子,水分子把氯化钠分散成了氯离子和钠离子

【教师】我们来想一下,微观运动决定了这样的混合物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展示PPT7)思考一下:如果取出一部分,剩下的和取出的是否一样?

【学生】是一样的

【教师】就像喝糖水,喝一口、再喝一口、再喝一口,每一口都是一样甜 (和学生一起),这就是“均一性”(板书)

【教师】再思考一下,如果把溶液密封起来保存,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像植物油和水、泥沙和水那样出现分层或沉淀吗?是否稳定?                       【学生】不出现,溶液稳定

【教师】这就是溶液的稳定性 (板书)

【教师】那我们用水洗实验服,氯化钠、硫酸铜、蔗糖一起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不是溶液呢?同学们把手中的氯化钠、硫酸铜、蔗糖溶液倒在一起,观察

【学生】进行操作

【教师】形成的混合物是不是溶液呢?为什么?

【学生】是,因为这个混合物均一、稳定

【教师】分散形成的物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说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混合物

【教师】(与学生一起)氯化钠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蔗糖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氯化钠、蔗糖、硫酸铜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那到底什么是溶液?(展示PPT8)

【学生】  一种物质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教师】(展示PPT9)那不能用水洗掉的碘和润滑油怎么办呢?用什么把它们溶解掉?想想生活中的碘酒之类的

【学生】碘用酒精洗,润滑油可以用汽油洗

【教师】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展示PPT10)

【学生】小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好,同学们,实验做完了,将桌面整理好,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学生】(小组在讲台汇报)我们组观察到润滑油可以溶解在煤油里,碘可以溶解在酒精里

【教师】板书

【教师】有些污渍不是用水洗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干洗”。当然,干洗店不是用煤油和酒精,是用的其他一些有机溶解,在后面我们还会了解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溶液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2部分

【教师】一部分是被分散的物质,叫做溶质,一部分是能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不同体系下,哪些是溶剂?哪些是溶质呢?阅读课本191第4段,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

溶液体系

溶质

溶剂

举例

固+液

糖水

液+液

有水

非水物

无水

量少

量多

润滑油的煤油溶液

气+液

可乐、盐酸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许许多多的溶液,(展示PPT11)谁是溶质?谁是溶剂?一到夏天,我们同学很爱喝的可乐也是溶液,(展示PPT12)看一下配料表,是谁是溶质?谁是溶剂?

【学生】阅读课文。两部分,溶质和溶剂(教师指示板书)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润滑油是溶质,煤油是溶剂,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展示PPT15)我们再回到衣服上,我们衣服上溅了油点,在家里爸爸妈妈是用酒精汽油洗的么?

【学生】不是,用洗衣粉、洗洁精···

【教师】用洗洁精洗是使油和水形成溶液么?

【学生】有说是有的说不是

【教师】不知道好办,做实验(展示PPT16)用力振荡盛有少量润滑油、水的试管,观察现象,再,加入一定量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开始试验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整理好桌面,谁来说一下,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振荡之后油分散成小液滴与水混合,过一会又分层了,加洗洁精后振荡不分层

【教师】形成的是溶液么?

【学生】一种物质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洗洁精等是乳化剂,起乳化作用

【教师】不分层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油和水形成的是乳浊液,易分层,加洗洁精后不易分层,洗洁精叫做乳化剂,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实际上洗洁精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小液滴,而不能聚成大油珠,且小液滴能随水流走(PPT17)

同学们,我们要怎么清洗实验服呢?(PPT18)

【学生】(教师引导)泥点用刷子刷掉,再用小毛刷蘸取洗涤剂或者有机溶剂清洗碘和润滑油,最后用水洗

【教师】下面我们来课堂检测

【学生】阅读PPT,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PPT23)我的收获是

【学生】学会洗衣服

【教师】所以我们今天第一项作业就是回家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衣服,要用化学指导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还有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