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奇石》实践作业

(2014-01-09 11:04:51)

黄山奇石》课后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片优美的写景文章,课文结构清晰,向我们列举了四种奇石,让孩子们在作者神奇的想象之中领略了黄山之美。

为了帮助孩子们逐步建立结构感念,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课文合作怎么读?

在熟读课文后,我与孩子做了一次朗读合作,我读课文的一,六段,孩子们读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但我并没有说明这样合作的目的,而是留了个问号:为什么今天老师这么安排读文章呢?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明白。

而在学完课文后,我又拉出了这个问题,然后又进行了一次合作,这次男生读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女生读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然后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安排读文章,在这两次不同分配方法的朗读过后,许多孩子领悟到了这样安排的意图,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老师,一,六段没有写具体的石头,中间的二三四五段都是具体写石头的,”这样的表达显然不准确,但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大体感知到了课文的结构,于是我进行了牵引,告诉他们这篇文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总分总结构。但并没有进行更深一层的讲解,因为对于二年级学生可以领悟到这里已经很不容易了,相信多遇到几篇同等结构的文章便会体会的更加透彻。

而后我有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想在请一位小老师帮我们再来分配一下二,三,四,五自然段的读法,谁有好的办法?孩子们又一次开始思考,有学生提出了,男生2,4段,女生3,5 段,我立刻同意了这样的分配原则,但是当我为他原因是,他却答不出来。我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让大家按照他的方法读了一遍。并追问大家知道这样的读得原因了吗?立刻有学生发现了:“二,四两段都是先写石头的名字,在写石头的样子,而三,五两段,都是先写石头的样子,再写石头的名字的。”及时的鼓励了善于动脑的孩子,我又抛出了下一个活动的主题。

活动二“我眼里的黄山奇石”

我告诉孩子们我给他们要布置一项有趣的作业:我准备了几块黄山奇石的照片,请他们欣赏并且尝试按照先写名字后写样子或者先写样子再写名称的顺序,仿照课文写一段话的作业。这下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出来,在课后的作业当中,他们尽情的现象,利用课堂上学习过的段落写法,为自己看到的奇石,写下了精彩的介绍语。 (附学生作品)

收获:

讲练结合,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次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二年级学生的潜力如此之大,相信多加训练,我们的孩子们也会越来越会写,越来越敢写。

 

学生作品:

http://s1/mw690/003zQIqegy6FEnF5uaA10&690

http://s11/mw690/003zQIqegy6FEnGkzHAba&690

http://s12/mw690/003zQIqegy6FEnHIcMbcb&690

http://s14/mw690/003zQIqegy6FEnJ3AHb5d&690

http://s2/mw690/003zQIqegy6FEnKy9pfb1&690

http://s10/mw690/003zQIqegy6FEnM2Zex09&690

http://s1/mw690/003zQIqegy6FEnNOknK30&690

http://s14/mw690/003zQIqegy6FEnPieBL9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