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肥城市边院镇东向北村--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腾飞

标签:
转载 |
该村占地1452亩、1050人,依托当地地理区位优势发展了800亩有机蔬菜,通过走“集体经济+农民雇工”的农业产业道路,在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上开辟出了卓有成效的新途径。村支书周广民告诉笔者,以前农民耕种用地1亩地,每年毛收入最高4000元左右,除掉成本也就是剩1500元左右,从2005年开始,村里通过土地流转,以每年每亩700元的租金从农户手里把土地租过来成立种植基地,再返聘农户到基地打工。基地由村里统一管理,全部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并成立了观音阁蔬菜合作社。有机蔬菜基地通过了日本 JONA、欧盟BCS、国际 OCIA以及中国OFDC认证,与肥城市其他有机蔬菜基地一起成为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有机蔬菜加工示范基地。基地生产的有机蔬菜产品由工厂收购后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通过这种形式,村里人均收入翻了一番,集体收入也明显增加。有机蔬菜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使东向北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实现了产业整合调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无限宽广。
http://s13/middle/49519038n86ff8c013a3c&690在创新中腾飞" TITLE="[转载]肥城市边院镇东向北村--在继承中创新
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村里各项社会工作协调有序,先后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里的道路拓宽硬化、绿化、量化,人民安居乐业。村里安排夜间巡逻,治安情况良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普及,费用由村里承担一半,孩子上学有专车接送,极大地减轻了村民负担;依托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平台,村里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被泰安市委组织部评为“远程教育明星村”;作为有机蔬菜专家,周广民入选“泰安市农村实用人才专家库”;2010年3月,成为边院镇唯一入选“泰安市市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的候选村;村民自发组建的民间故事队,曾多次在泰安市政府广场天外村及肥城等地表演过踩高跷(三人踩高跷是他们特技)、扭秧歌、舞龙、划旱船等项目,主演的三层高跷牌坊和26米长的龙灯被列入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始建于明朝时期的观音阁阁楼遗址作为地级文物,为日益现代的东向北村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昭示着东向北村正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腾飞。
另:
扎龙灯这项民间手工技艺,体现了边院当地民间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是民间优秀手工技艺的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