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关于派特灵用于HPV感染防治研究进展讨论

(2022-04-18 15:16:31)
标签:

派特生物

hpv

妇产

分类: 行业资讯

2022年4月15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分会主办的"第七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通过线上网络平台隆重召开。由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名誉院长曹泽毅教授主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廖秦平教授主讲的专题报告《派特灵用于HPV感染防治研究进展》获得关注。

廖秦平教授|派特灵用于HPV感染防治研究进展

廖秦平教授指出:HPV诱导癌变的特征之一,即表现为E6/E7两种病毒蛋白的持续表达,贯穿于肿瘤发生的全程,并维持癌症表型。如果能抑制E6或E7的表达和功能,将可能防止肿瘤的发生,甚至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消亡。

而中药制剂派特灵的作用机理,就是基于HPV致癌机理,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得出来的,而且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也证明中药制剂派特灵主要成分金银花、大青叶、苦参、白花蛇舌草、蛇床子、露蜂房等具有调节免疫、抑菌抗病毒的作用,在HPV感染防治方面效果确切,作用稳定。

目前中药用于HPV感染相关研究中,中药制剂派特灵数据相对充分。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中药制剂派特灵的作用机理体现在细胞学、免疫学和分子学三个层面。

01

细胞学

派特灵可破坏HPV感染细胞,与此同时对HPV病原体起到清除和抑制的作用。

——中科院皮肤病研究所郑家润教授以人皮肤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及人表皮癌细胞A431株来代替HPV进行药理实验。

02

免疫学

派特灵可有效激发HPV感染部位的保护性免疫反应,降低病毒载量,减少病变组织,促进朗格汉斯细胞增加,从而清除病毒。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侯淑萍教授通过动物实验评估5种药物对HPV感染的作用。

03

分子学

派特灵能够抑制Ect1E6/E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赵宗江教授培养Ect1E6/E7细胞,通过Transwell 实验、细胞划痕实验、 Western blot等研究派特灵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PI3K/Akt 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随后廖秦平教授分别从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实验等证据逐一展开,通过多项临床研究数据对比后,认为中药制剂派特灵应用于宫颈高危HPV感染及leep等术后残留病毒的消除、尖锐湿疣等优势明显,可加快HPV病毒的清除,缩短HPV感染转阴的时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廖秦平教授在《派特灵用于HPV感染防治研究进展》专题中引用的部分临床研究及相关论文

中药复方制剂(派特灵)能够抑制Ect1/E6E7细胞增殖、迁移——杨涛,张萌萌等,派特灵对Ect1/E6E7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 Wnt/ β-catenin通路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药制剂(派特灵)能够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刘运华,赵宗江,张新雪, 等.派特灵对HeLa 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派特灵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血液中抗病毒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的分泌量,显著改善机体抗病毒能力。

2、派特灵(浓度为1:20)和派特灵(浓度为1:2)可显著降低病毒的载量。派特灵可以显著降低病变组织中凹空细胞的数量;病变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抗原提成细胞)显著增加——侯淑萍教授指导.许荣等. 5种药物对HPV感染裸小鼠模型免疫反应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9.

派特灵用于高危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1、2级安全有效,为临床处理提供新思路——廖秦平,赵健.派特灵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2级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派特灵用于HR-HPV清除,效果显著——北京友谊医院 冯凌等.派特灵用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清除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派特灵用户HR-HPV持续感染:促进早转阴,提高转阴率——陶萍萍.《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4年2月第41卷第1期 浙江省绍兴市社会发展重点科研项目

派特灵用于HR-HPV清除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刘莲慧,秦文敏,张莹雪,刘洁.派特灵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J].中草药

会议主持人曹泽毅教授做了精彩点评,对廖秦平教授的观点给予了肯定,并表示中药制剂派特灵值得信任。曹泽毅教授指出,从现有的临床观察结果来看,派特灵确实能够清除HPV,而且有相当好的效果,是目前众多产品当中很有希望的一个选择。期待派特灵能够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大数据的观察总结,取得更好的成绩。

注:内容源自第七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分论坛四:生殖道感染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