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泊头)煎饼
绵软柔韧清香满口(一)
交河煎饼简介
交河煎饼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质地细薄,绵软柔韧,入口细润,咸淡适口。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交河一带就有了摊煎饼的记载,后经过多年来不断地改进发展,现已成为本地有名的特色小吃。外地人到交河,都会慕名美美地吃上一顿,所以民间才有“南京到北京,走到交河吃煎饼”的说法。
交河煎饼的制作工艺概述
交河煎饼以小米和绿豆为原料,二者分别冲洗、浸泡,去皮的绿豆和小米二者混合,再配以花椒、大料、小茴香、食盐等佐料磨浆,然后用特制的鏊子(烙饼的器具,用铸铁做成,平面呈圆形)摊成薄饼即可。
绵软柔韧的交河煎饼
早上七点多,泊头市交河镇北孟庄村李忠义的煎饼铺就已忙碌起来。记者刚走进门口,就闻到了煎饼的清香。屋内热气腾腾,李忠义正用油擦在鏊子上擦油,只见他舀着一勺面糊浇在烧热了的鏊子上,再用丁字型的小筢子顺时针一圈圈把面糊推开成一个圆饼型,反复涂抹。面糊一碰到烧热的鏊子,立马发出“嗞啦嗞啦”的声音,伴随着腾腾的热气,白色的圆饼慢慢变成金黄色。李忠义用铲子沿煎饼边铲起揭下,一张清香满口的煎饼就这样新鲜出炉了。
出锅的交河煎饼质地细薄,嚼到嘴里绵软柔韧,入口细润,因为加入了花椒、大料、小茴香、食盐等配料,有佐料的清香味道,而且咸淡适口。
“我听村里的老人们说,以前农闲时,村里的农民外出打工都会带一些干粮,有一年玉米和高粱绝收,唯独小米、绿豆大丰收,人们就用小米、绿豆磨成面糊做成煎饼当干粮捎着,后来一吃觉得非常好吃,从那以后人们外出打工或者过年过节的时候都做煎饼。”今年50岁的李忠义提起交河煎饼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做煎饼,母亲在家做好煎饼,李忠义和兄弟姐妹们就拿着做好的煎饼上集去卖,每次都被“一抢而光”。
“最初,我和妻子是在镇上的厂子里打工,后来厂子不太景气,收入也少。我正好又有这门手艺,所以就开始自己摊煎饼,刚开始是摆摊卖,卖得时间长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到了1998年就开了这家忠义煎饼铺。”李忠义说,交河煎饼要选用上好的小米和绿豆为原料,二者分别冲洗、浸泡,然后把去皮的绿豆和小米二者混合,再配以花椒、大料、小茴香、食盐等佐料磨浆做成面糊,摊成薄饼即可。
交河镇上的杨记交河煎饼,因为历史悠久,在当地也颇有名气。56岁的杨庆才摊煎饼的“工龄”已有40年了。“我父母年轻时就从事摊煎饼的行业。摊煎饼是个技术活,好的煎饼要薄如纸,厚度均匀,传统煎饼非常讲究技术和火候,火大了容易烤糊烙干,火小了又不熟难揭;摊得快沾不满鏊子,摊得慢又受热不匀。”杨庆才边说边熟练地擦油、放糊。杨庆才介绍,煎饼是杂粮细做,营养价值高,正符合当今的健康理念,深受人们的喜爱。(李昕也)
(选自今日渤海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