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高年级段的多模式导课的探究》
(2020-10-10 08:13:02)
标签:
教育 |
|
立项号 |
2019XKT-XXDF002
|
课题名称 |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年级段的多模式导课的探究》 |
|
|
负责人 |
张丁云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灞桥区四清小学 |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标》指出:“引导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尤其鼓励儿童动手做,以多种形式如语言,绘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表现与分享成果。” 我担任小学《道德与法治》已有二年时间。在这二年多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心里,这门课只是副科,很多时候是为了给主课老师配课用,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的成绩很多时候也是老师根据课堂表现而随手打分。因此,学生对本课程根本不重视,也因此上课时有很多的毛病,如:走神,开小差,小动作等等。 我担任这门课教学,我就想把这门课真真正正地教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好。但要想将学生在这门副科中的注意力吸引住;要想让学生在这门副科中整堂课不走神,不开小差;要想让学生真正地从这门课中了解和感受课本的知识,重视这门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有利于师生双向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将所学能融到实际生活里,从而真正达到这门课的终极目标,就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始上课就就吸引住,将学生的兴趣抓住,因此,导课就非常重要。 也因此,我确立了《小学<道德与法治>高年级段的多模式导课的探究》的小课题研究。
好的导课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导课能让师生更好的互动;好的导课能让学生深深地喜欢这节课。 导好课,才能上好课。上好课,需要好导课。 多模式导课就是好的导课的方式,它的探究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首要目标。通过对导课多模式的探究,达到本次课题探究的目的,从而高效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学习。 基于以上缘由由此确定此课题。
|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 首先,教师要理解什么是导课?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也有的称为开讲。 其次,教师要知道导课在整节课的地位。 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研究导课的方法,是每个教师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 最后,教师要懂得如何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导好课。 从教育学来说导课主要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入手,让学生在导课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加强自身对人生的多方面思考能力。而从心理来说高年级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缺乏自主探究意识。所以,在导课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其不断变化和引导,这就需要用导语艺术提升老师的导课质量,能够利用科学的高效的导课模式推动整堂课的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对于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深层次内化与外化。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刚上课时就能融入到学习的气氛中。 研究范围:通过研究小学高年级段的《道德与法治》的不同导课方式,探索出有针对性,有趣味性,有感染力的多模式导课。 |
|||
|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课题研究的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高年级段的多模式的导课方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创新:我研究的多模式导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案例导入法,时事新闻特点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导入方式展开探究,分析总结不同方式的导课的课堂效果。对不同的话题,用不同的方式导课的效果,及时地做出评价归类,将各个导入法形成一个各自的模式,是导课成为整节课的一个亮点,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研究过程中的人员分工: 主持:张丁云(组织学习,撰写各阶段的报告) 五年级:张丁云,孙媛(对案例导入法,时事新闻特点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的进行实践探究) 六年级:张丁云,姚伟超(情境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进行实践探究) |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我的课题探究时间设想: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 我的课题探究三个阶段设想: 第一阶段: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 1 课题确定,申请,开题报告,确立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方案。
2.
1.
2.
3.
4. 第三阶段: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
1.
2.
1. 2.经验总结法。 3.课堂观察法。 |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课题研究的预期:
1.
2. 3.在探究的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能以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多方式呈现。 课题成果的呈现: 1. 2.附件(论文,教学设计、照片等等)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