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红山塔的由来,老乌鲁木齐人总能讲出一个故事

(2013-05-15 09:33:09)
标签:

乌市生活网

   有关红山塔的由来,老乌鲁木齐人总能讲出一个故事乌市生活网
    年轻时在红山上扛土种过树,老年时常常与老伴到红山游玩照相,今年62岁的鲁红兵女士拿出1982年时的照片展示说:当年的红山还比较荒,她第一次带着孩子在红山塔下留影。
  在你的相册里是不是也有这样一张照片,一位面带笑容的少年,双手叉着腰做胜利态,身后则是那座九层的红山塔。

  每当晨昏,暗红色的断崖岩石将红山映射得红光熠熠,红山因此得名。呈暗红色的红山塔在两百多年前却并非此名,也不是红色的。这座建于1788年的砖塔是目前红山上仅存的清代建筑。

  红山塔是一座青灰色的楼阁式实心砖塔,共九层,平面为六角,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高10.5米,塔基高1米,塔基六角每边边长2.2米,塔身每级间高约0.9米。

  据记载,红山因所处位置险要以及奇特的山势,古代先民曾视其为神山。清代,历届地方官员也曾在此遥祭“神峰”。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山顶修建“玉皇庙”。其后,又在山麓修建大佛寺、北斗宫和地藏府等庙宇。

  红山脚下的乌鲁木齐河曾在1785年和次年连续两年洪水泛滥,人们传说有恶龙作怪,并说红山即将与对面的雅玛里克山合拢,到时乌鲁木齐将会变成一片汪洋。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乌鲁木齐都统尚安在红山和雅玛里克山各建一座“镇妖宝塔”,意在镇住恶龙。

  然而后来至1933年,红山庙宇被军阀盛世才相继焚毁、拆除,至解放前期,仅剩下孤塔秃岭,红山塔成为了红山上仅有的清代建筑。

  两百多年来,经历了风雪侵袭和多次强烈地震的摇撼,红山塔依然完好无损,巍然屹立于红山上,而与它同时建造的雅玛里克山上的塔却因倒塌重建。被市民惯称的红山塔已成为乌鲁木齐市的象征,“塔映斜阳”也成了乌鲁木齐老八景之一。

   “1989年之前,红山塔还保持原有的青砖颜色。”今年73岁,曾于1988年至2002年时任红山公园党支部书记的黄定琪回忆,因当时每块青砖上都刻 有“××到此一游”的印迹,出于保护宝塔考虑,在1989年前后,他专门找到相关部门,用红漆配着石英砂,把红山塔涂成了现有的暗红色,并于1998年在 红山塔周围修建了围栏。

  因红山塔是乌鲁木齐的象征,来乌市旅游的人,大多会选择在红山塔下合影留念。相对于外地人而言,红山塔在乌市人的心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点上,黄定琪老人深有感触。

   “与红山塔遥相呼应的"远眺楼"的前身,是建于1959年的四角重檐亭。1992年,随着高楼林立,两层的亭子显得有些小气,就在原有的位置修建了现在 的"远眺楼"。因可以远眺博格达峰,故取其名。”黄定琪说,当时修建“远眺楼”时,很多市民觉得远眺楼较高,从气势上压过了红山塔,因此不赞成这样做。 “我们当时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现在从一览众山小的游览角度看来,原来的做法是对的。”

  今年48岁的老乌鲁木齐人刘清林就住在红山公园的院子里。想起年幼时爬红山的情景,刘清林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刘清林七八岁时,当时家住黄河路的他经常约上几个同学,一大早就步行往红山走。“当时爬山还没有台阶,都是顺着缓坡往上走。爬到山顶,也到了中午 了。”因为爬到山顶着实不易,刘清林与同伴经常在山顶玩上一下午才回家。“当时年纪小,爬到山顶后非常高兴。于是大伙儿都会捡个小石子在红山塔上刻上自己 的名字,写上到此一游。”说到这些,刘清林有些不好意思。

  今天的红山公园,以其绿树葱茏茂密深得人们喜爱。

  “红山公园的荒山绿化是从1958年开始的。”黄定琪老人说,当时几乎没有机械设备,绿化工程全靠人拉肩扛。

   今年62岁的鲁红兵回忆起30年前在红山塔下种树的情景很激动,“当时没路,我们只好从河滩路顺着缓坡往山顶爬,背上用蛇皮袋子装的近三十公斤的土,来 回跑上五六十趟。”如今,鲁红兵每年都会带上孩子在红山塔下照上一张全家福。“每次到红山,我都会带着孩子找到自己种下的树。”谈起这些,鲁红兵很自豪。

   今年61岁的王宴生是红塔社区的居民,从1998年搬家至红山公园附近居住至今,他每天都会坚持早、晚各爬一次红山。“已经习惯了,每天都要看看红山 塔。如果哪天不见,心里就会觉得少些什么一样。”王宴生说,他在红山顶锻炼时,经常会遇到很多外国游客,尤其是听完导游关于红山塔历史和传说的介绍后,更 加深了他对红山塔的喜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