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备课】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期备课
(2015-03-12 09:32:13)
标签:
股票 |
分类: 2014-2015学年下 |
教学目标:
|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活动 |
知识与技能 |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万以上 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 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 义,并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合运算的意义,会进行整百数乘除整十数的 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会计算带 有中括号或小括号的三级运算四则混合题; 能在具体情境下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 程;发现并掌握乘除运算中的一些规律。
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 减运算。
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实际问题。
|
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 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体会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 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及 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同 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会画平行线过一点 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抽象出角的过程,系统全面 地认识角,知道周角、平角、 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大小 关系;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
|
1.通 过实例,进 一步认识 条形统计 图(1格表 示多个单 位)。
历简单的 收集、整 理、描述和 分析数据 的过程,发 展学生的 数据分析 观念。
|
1.通 过综合与实 践活动,加 深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 数学知识的 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 应用意识。
实践活动 中,初步了 解分析研 究问题的 方法,积累 ,动经验。
|
数学思考 |
象、概括能力,建立数感。
情境进行估算,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理的思考。
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
|||
解决问题 |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果,积累活动经验。
|
|||
情感与态度 |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2.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能用数学知识来描述 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3.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数学品质。 教材编写特点
动中学习新知识。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教材呈现的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轴对称图形有了许多个性化的认识,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我发现金鱼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我发现风筝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我发现,对折后这些图形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轴对称图形各抒己见。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将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深入研究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
性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
不知道这两种年份名称上的区别,教师就可以小结并出示结论:“一年有365天的年份是平年,一年有366天的年份是闰年。”这样,既有自主探索,又有合作研究,两者有机结合,会使教学层次清楚,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自然流畅,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实效。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要通过提问、操作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掌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