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读书笔记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能力研究》
(2018-12-19 11:22:47)
标签:
365杂谈 |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能力评价的课堂教学过程改进中,教学团队集思广益,以数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改变教研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体的改进策略。
1.同课异构促进教学改进
同课是指相同的教学内容,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某校的教学改进活动中,针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课堂改进的目标都是提升推测解释和猜想探究能力。在备课阶段,授课教师首先要深人理解教学改进目标,以及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的内涵。接着,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在深入分析、研究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教学改进团队针对两位老师的备课进行合作研讨、精细打磨教学设计,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提问的预设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改进。通过磨课,促进教师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获得数学教学知识,更好地辨析哪种引入方式、哪种活动设计、哪种设问反馈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研讨后,形成自己的反思,再进一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在改进中,促使教师不断对教学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另外还能发现教师之间的差异互相取长补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围绕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改进的听评课策略
听评课是教师了解和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课堂观察中不只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为了学生的学,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在全等三角形案例改进中,教学团队围绕概括能力和猜想探究能力一起打磨了教学活动设计。在试讲中发现两位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明显的一点是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没有给学生留出发展数学核心能力的空间和机会。教师直接提问: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数量关系?这个问题直接剥夺了学生猜想探究的空间,直接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到对应边对应角的数量关系上,学生失去了一次探究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猜想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后,建议教师提问改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过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具有哪些性质?课堂观察发现这样更为开放的问题,使得学生积极思考,给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梳理,把关注点集中在边和角上,归纳得出性质。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探究能力,还渗透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带着关注点听评课,能促进大家积极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