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长教师之家 |
汇报主题:在标准管理中前行,在问题解决中提升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升行动总结
正文:
这学期,我们学校在教学制度建设、评价管理等方面均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日常管理、学风、教风都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我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有以下优势与不足。
一、特色与优质发展
任何时候教学质量都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我们而言,面对庞大的教学班,面对大量的新教师,面对关注极高的家长,教学质量无疑有着更加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认识,我们在反复琢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标准化管理中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
1、建立标准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站稳课堂,一方面,
{!-- PGC_COLUMN --}
暑假的时候学校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包含了:班主任艺术、专业发展、人情培养、基本功检测等等,力争让他们双基与学习共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维护学校良好秩序、保护每位老师利益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利用暑假学校行政让老师一起学习了教学常规制度和教师教学工作一日常规。在教学方面最为外显的,最先和家长见面的就是教师作业的批改,针对我们新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对作业做了细化管理,进行了作业批改常规要求的专项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培训与激励共进。
教学质量怎么抓?分享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总结!
2、具化标准
我们追求的校园是有着浓厚的教研氛围的校园。为了使的教研更有时效性,我们进行了多维度的教研:参加区域教研帮助我们把握年度特点;开展常规教研,我们进行听课试研讨;组织错时教研,帮助新教师解读教材。在整个教研过程中,我们不是把老师当成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通过把关解读、老师提问、观课议课,网络分享、反思,把老师看成知识的探求者,资源的拥有者和教学智慧的探索者。学校为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将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测评、反思、反馈、改进等教育教学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闭环管理。学校教导处定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抽查,比如,备课本、听课本、作业、试卷批改等,其目的是指导新教师科学执教、人文执教。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导处严格按照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统一反馈。对优秀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对有问题的教师个别谈话,以鼓励和关心为主,保护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热情。
3、超越标准
首先,行政以身作则,全体行政引领教师。每个学月,校长会根据学校的突显问题,找到一个主题给全校教师召开专题讲座。开学第三周全体行政的课堂向所有教师开放,上示范课。在教研员到校指导后,各分管行政根据教研员的指导形成研究报告。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成熟型教师在第二周开放自己的课堂,展示随堂课。11月成熟教师又精心准备,针对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上示范课,并提供出仿课点。最后,为了促使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10月,每一个青年教师上见面课,选出优秀课例在全校展示。12月,青年教师在看了成熟教师的示范课后,按照成熟教师提出的仿课点进行仿课,先分组进行,最后各组推选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研组内展示。通过一系列教学展示活动,让老师们积极超越标准。
教学质量怎么抓?分享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总结!
二、不足与问题分析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它直接体现了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和公平性,更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办学品位。作为新建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如何尽快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1、新教师缺乏经验,管理需要磨合。
新学校新老师多,新老师是优势也是劣势,新老师有干劲,但教学缺乏经验。我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30岁以下的新教师居多,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71%。30岁以上教师寥寥无几。年轻老师缺乏教学经验,对于课堂教学,如何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最大化,这还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缺乏耐心,容易将情绪带入到工作中。新学校的运营,领导、老师之间也需要一段时间去磨合。
教学质量怎么抓?分享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总结!
2、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认同存在差异。
学校学办学经历过很多曲折艰难,在今年9正式开张办学,尽管这学期我们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和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得到了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但社会对一所新学校的认识或认同是需要时间和更强说服力的。
三、解决与推进策略。
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结合我校工作的实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坚持 “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教育观,从“全面”和“整体”上扎实抓好教学流程的每个环节。
今后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强化三项工作(强化学习、强化管理、强化教研),抓好学校常规工作的同时,彰显学校特色。
1、强化三项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强化学习,引领成长。
教师要进行思想教育的学习,才能在思想教育中,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而作为教师自身,为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和提高教学效益,应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业务进修,自觉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及教育教学刊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交流提高;外出学习培训;拜师专业引领;同伴互助。
(2)强化管理,促使成长。
一方面,学校行政不定时走进课堂,深入教学一线,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改进。随堂听课后,将查教师的教案、听教师教学设想、看教师课后作业设计、问学生掌握情况等,并做好记载,提出建设性意见,督促整改,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听评课活动,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特别对半期、期末成绩不理想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发现问题并与老师商讨解决方案。对学生成绩滞后班级进行特殊管理,抓好班级学风养成。
(3)强化教研,自我成长。
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为主要形式,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展开研讨,共享资源,解决问题,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坚持“教研即科研,问题即课题,解决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行政干部每两周听课不少于3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
教学质量怎么抓?分享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总结!
2、固化教学常规,彰显学校特色。
(1)培养富有特点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要在坚持不断引进特色人才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进修渠道,尽快帮助每一个教师形成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使学校逐步形成一支各具业务专长和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善于在工作中珍惜每一个教师的所长、所爱、所变,精心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才所长与岗位所需的最佳结合。使学校步入“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的良性循环轨道。
(2)开展富有特色学科活动。
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立足普及、鼓励参与、注重实效为原则,创设有特色的学科教学及教育新模式。创建活动可以内容各异、形式多样,要勤于实践,易于组织。如各种兴趣活动:科技制作、信息技术、艺术体操等;各种特长培养:阅读、书法、口算、绘画、唱歌、演讲等。各类活动不拘一格,但求实效,容集体聪明才智、汇团队精神力量,大胆创新,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开辟广阔的天地,于此同时做好宣传。
(3)培养具备特长的学生。
把学校办出特色,其目的就是要多出人才、出特长人才。只有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长的学生,学校才能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才能求生存、求发展。要使学生学有所长,因此就要引导学校及教师在发展学生的个性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所长,懂得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同时,还要让每一个学生也了解自己的所长或潜在所长在哪方面,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在哪方面努力。其次,要开设一些学科活动,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通过多培养一些诸如小小书法家、数学尖子、音乐苗子、绘画能手等各具特长的人才,使学生在接受全面教育的同时,又能谋求个性发展。
教学质量怎么抓?分享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总结!
教学管理道路漫长,我们将积极探索,不断跋涉,争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为早日建成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家长满意、社会颂扬的优质名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