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材教法
(2013-03-20 16:08:07)分类: 教材研读 |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描绘了晚饭以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先讲"火烧云上来了",是透过云层的阳光照到地上引起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来讲的。由于傍晚透过云层的阳光是红色的,人和动物的颜色不同,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各种颜色,美丽极了。傍晚,部分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而没有穿透云层的阳光又使得云层的颜色呈现不同的色彩,形成火烧云。课文中描写的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是由于霞光的照射引起的。
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讲颜色,先讲"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不仅点了题,还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给人以动感。紧接着讲了颜色的变化:"极多"说明火烧云有多种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最后列举一些颜色,并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进一步说明颜色极多,绚丽多彩。
讲形状,一是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马、狗、狮子……一是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忽然、跑着跑着、一转眼"等词语准确地表明了火烧云形状不断的、快速的变化。
课文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指看得不真切。因为看的时间长了,眼睛发花。更重要的原因是火烧云"又像这个又像那个"且变化极快。"一时恍恍惚惚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也从侧面反映了火烧云变化又多又快。课文最后一句,强调火烧云是在迅速变化中消失的。
教法建议
1.课前预习可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知道课文哪部分是讲霞光的,哪部分是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二是如果有条件,让学生观察一下火烧云,增加一点实际感受,以便联系观察所得去体会课文中描写的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颜色、形状的变化。
2.作者是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的。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就是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一部分一部分去品味霞光、火烧云的好看、有趣。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不断积累材料的习惯。留心观察、讲究方法、不断积累、随时练笔,作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比较快的提高。
3.这篇课文,作者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思考·练习第二题仅是例举两句,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准确使用动词和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突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本课要求掌握的五个生字,"盈"是后鼻音,"揉"不要读成yóu。
在字形上,"霞"的下面不是"段","揉"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石宽,并注意"柔"的写法。"盈""茄"是上下结构,书写时前者上大下小,后者上小下大。"盈"不要丢掉"又""庙"是半包围结构,撇要包住"由"。
笑盈盈:盈,充满。满脸笑容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是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茄子紫:像茄子那样的紫色。
5.建议本课教2课时。
课文提示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瞬息万变的火烧云中能用眼睛捕捉到这一切,是因为作者将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以及满腔的激情融为一体。读课文,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应细心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词语注释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天边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色:像紫檀木一样的颜色。紫檀,常绿树木,木材坚硬,略带红色。
霞光: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光芒。
恍惚:形容神态不清,精神不集中。这里是指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笑盈盈:形容微笑的样子。[例句]售货员笑盈盈地迎接顾客。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闪光耀眼。
百合色: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呈球形,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红色条纹。鳞茎可食用。百合色指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高寿:长寿。
多音、多义字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镇静一一镇定凶猛--凶狠笑盈盈--笑眯眯
恍恍惚惚--迷迷糊糊
反义词:凶猛--温和镇静--慌张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模糊--清晰
【难句解析】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看重在讲火烧云的颜色。"红彤彤的","着了火",无非是形容火烧云红得很鲜艳,非常红,红成一大片。"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说明整个天空已布满了火烧云。这句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也写出了它的特点。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是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极多,绚丽多彩。"极多"说明火烧云有多种颜色;不仅突出火烧云颜色多,而且颜色的变化极快。作者运用了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把颜色的变化写得活灵活现。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是进一步写火烧云的特点:"一时"。"又像……又像"写出了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些形状又在不断地快速地变化。"恍恍惚惚"说明当时人们看得并木是那么清清楚楚,也不够真切,全凭各人的主观想象,又像这,又像那,又觉得什么也不像。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人们观察火烧云的实际感受。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课后题解】
2.答: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变化多端: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次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美丽极了;火烧云的形状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一会儿像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过了两三秒钟,马大了起来,脚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一会儿像一条大狗在向前跑,后面还跟着好几条小狗,一会儿像一头大狮子,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有时又像这个又像那个,真是有趣极了。我认为这些地方写得最美。
【文本链接】
本文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人,现代女作家。
火烧云,属低层云,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色彩通常是红彤彤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充沛,生物生长繁茂的时期到来。
写作特点
1.通过仔细观察,抓住火烧云五彩缤纷的颜色和变化无穷的形状,来表现出火烧云美丽奇幻的特点。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结合起来,写得非常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语言积累】
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模糊镇静恍恍惚惚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过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篇讲读课文描绘了晚饭以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先讲"火烧云上来了",是透过云层的阳光照到地上引起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来讲的。由于傍晚透过云层的阳光是红色的,人和动物的颜色不同,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各种颜色,美丽极了。傍晚,部分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而没有穿透云层的阳光又使得云层的颜色呈现不同的色彩,形成火烧云。课文中描写的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是由于霞光的照射引起的。
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讲颜色,先讲"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不仅点了题,还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给人以动感。紧接着讲了颜色的变化:"极多"说明火烧云有多种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最后列举一些颜色,并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进一步说明颜色极多,绚丽多彩。
讲形状,一是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马、狗、狮子……一是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忽然、跑着跑着、一转眼"等词语准确地表明了火烧云形状不断的、快速的变化。
课文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指看得不真切。因为看的时间长了,眼睛发花。更重要的原因是火烧云"又像这个又像那个"且变化极快。"一时恍恍惚惚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也从侧面反映了火烧云变化又多又快。课文最后一句,强调火烧云是在迅速变化中消失的。
教法建议
1.课前预习可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知道课文哪部分是讲霞光的,哪部分是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二是如果有条件,让学生观察一下火烧云,增加一点实际感受,以便联系观察所得去体会课文中描写的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颜色、形状的变化。
2.作者是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的。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就是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一部分一部分去品味霞光、火烧云的好看、有趣。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不断积累材料的习惯。留心观察、讲究方法、不断积累、随时练笔,作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比较快的提高。
3.这篇课文,作者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思考·练习第二题仅是例举两句,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准确使用动词和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突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本课要求掌握的五个生字,"盈"是后鼻音,"揉"不要读成yóu。
在字形上,"霞"的下面不是"段","揉"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石宽,并注意"柔"的写法。"盈""茄"是上下结构,书写时前者上大下小,后者上小下大。"盈"不要丢掉"又""庙"是半包围结构,撇要包住"由"。
笑盈盈:盈,充满。满脸笑容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是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茄子紫:像茄子那样的紫色。
5.建议本课教2课时。
课文提示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瞬息万变的火烧云中能用眼睛捕捉到这一切,是因为作者将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以及满腔的激情融为一体。读课文,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应细心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词语注释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天边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色:像紫檀木一样的颜色。紫檀,常绿树木,木材坚硬,略带红色。
霞光: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光芒。
恍惚:形容神态不清,精神不集中。这里是指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笑盈盈:形容微笑的样子。[例句]售货员笑盈盈地迎接顾客。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闪光耀眼。
百合色: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呈球形,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红色条纹。鳞茎可食用。百合色指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高寿:长寿。
多音、多义字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镇静一一镇定凶猛--凶狠笑盈盈--笑眯眯
恍恍惚惚--迷迷糊糊
反义词:凶猛--温和镇静--慌张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模糊--清晰
【难句解析】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看重在讲火烧云的颜色。"红彤彤的","着了火",无非是形容火烧云红得很鲜艳,非常红,红成一大片。"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说明整个天空已布满了火烧云。这句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也写出了它的特点。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是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极多,绚丽多彩。"极多"说明火烧云有多种颜色;不仅突出火烧云颜色多,而且颜色的变化极快。作者运用了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把颜色的变化写得活灵活现。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是进一步写火烧云的特点:"一时"。"又像……又像"写出了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些形状又在不断地快速地变化。"恍恍惚惚"说明当时人们看得并木是那么清清楚楚,也不够真切,全凭各人的主观想象,又像这,又像那,又觉得什么也不像。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人们观察火烧云的实际感受。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课后题解】
2.答: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变化多端: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次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美丽极了;火烧云的形状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一会儿像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过了两三秒钟,马大了起来,脚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一会儿像一条大狗在向前跑,后面还跟着好几条小狗,一会儿像一头大狮子,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有时又像这个又像那个,真是有趣极了。我认为这些地方写得最美。
【文本链接】
本文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人,现代女作家。
火烧云,属低层云,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色彩通常是红彤彤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充沛,生物生长繁茂的时期到来。
写作特点
1.通过仔细观察,抓住火烧云五彩缤纷的颜色和变化无穷的形状,来表现出火烧云美丽奇幻的特点。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结合起来,写得非常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语言积累】
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模糊镇静恍恍惚惚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过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后一篇:《落花生》特点探微及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