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黄加术汤治疗膝关节烦闷

(2012-12-04 10:22:38)
标签:

杂谈

最近,浙江地区阴雨连绵。我是北方人,来这里快3年了,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可是前几天我发现自己晚上睡觉左膝关节烦闷,不疼,当时也未在意。第二天继续上班,可是白天症状依旧,感到很不帅爽快。自己看了舌苔,发白。余无不适。那就是寒湿引起的。本来想自己组个方子,但是回头一想就算了,还是用金匮里面的吧!于是我就选了麻黄加术汤: 麻黄10  桂枝10  生甘草10  杏仁6 苍术10 独活10  一副。泡茶喝。 喝了大概3次吧,至今天左膝关节已无任何不适。
   自叹,仲景乃神人也!

 

亲验麻黄加术汤

 先说点题外话。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没有生病的时候。医生也是肉长的,和芸芸众生一样,也会生病,为医先自救,天天和药打交道,就有便利的条件。我见过不少医生生病了,就请别个同行医治,殊不知自己的身体情况自己更清楚,即使请“名医”也还要揣度,不一定更切题。我这几十年大病没有,小病不少,自习医后都是自己解决的,包括家人。忆上学读书时,住学生寝室大冬天的被子单薄,受寒咳嗽,一二月不止,请学校门诊医生诊治,处止嗽散加味方,喝多剂而不愈,无奈第一次给自己用小青龙汤方,二剂即病若失。以后对小青龙的认识更加深入,因有切身体验故。一九九二年秋,不经意中发热,查血象无问题,按大众处置方法,静脉注射青霉素一周,天天热去复来,寒热交作,只得处小柴胡加石膏方,二剂即热退寒消。此第二次自用经方。九五年病患输尿管结石,在“疼得要命的尿结石”文中有述。平素有个感冒发热都是一二剂药解决,这个没啥说的了。因素来爱好杯中之物,身体就多湿,从舌头胖大有痕,大便素来偏溏可知,烧酒热性大,喝了还怪好,至于啤酒,天热出汗时,有去路还行,天冷了多喝了便不舒适,肚子膨胀,小便不利,明显地脾脏运化不良,水湿停聚,这个除非戒酒才可彻底改变的。有时在一年之中,特别是夏秋之交,加上贪凉过度,喝了啤酒也爱有个感冒,但不是常说的胃肠型感冒,不吐不泻,饮食如故,当然就不是肠胃炎了,就是身子困而酸疼,还有关节痛的症状,查体温常在37°多一点,喝个退烧药管个半天轻松,药劲过去了依然如旧。最早在零一年出现了这个问题,服时方也能治住,常服三二剂见效热退。近几年,随着临证经验的增多,更大胆喜爱用经方,对于这个小恙,麻黄加术汤更切题。

    《金匮》痉湿暍篇有云“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这个湿家没有明白去说表湿或里湿,重要的是麻黄加术汤能祛湿。麻黄汤为风寒表实而设,为开太阳之汗,加术即可并行表里之湿,从汗尿而去,发汗利水为治太阳病两**门,麻黄加术汤的功用是最能体现的。对麻黄的运用,困于古时方医家之说,原来我多不敢大量使用,即使有的对之证,需要用麻黄时也只是用小量六八克混迹于其他开表或利水药中,用于咳喘证时,剂量也最多在十来克左右,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零九年八月,我与朋友在汉江边小聚,饮冰镇啤酒过多,加上江边凉风吹袭,第二日即发热,并无咽痛、流涕的上感症状,有的是微恶寒、身困、身痛,肚腹撑胀,小便热少而不利。寻思半日求解。脉来浮数,看舌胀有苔,口中虽渴而不欲饮,水湿无疑。外感凉爽之风而闭汗窍,内伤酒湿之邪而困脾阳,宜开表而运脾。原来出现此证时,多次藿香正气主治,多日才解。此次下定决心服麻黄加术汤。其中之术,知道用苍术更适合,《本草正义》谓“脾家湿郁,或为瞋胀、或为肿满,或为泄泻疟痢,或下流而足肿、、、、、但有舌浊不渴见证,茅术一味最为必须之品”,从考证看,仲景之时白术苍术不分,但从后世对术的区别运用看,五苓、真武、苓桂术甘辈健脾利湿当用白术为宜,湿郁有表的麻黄加术、越婢加术中当用苍术为好。王好古有神术汤,仿麻桂之意而制,柯琴谓“此王好古得意之方,仿仲景麻桂二方之义,而制为轻剂也,然此是太阴之剂,可以理脾胃之风湿,而不可治太阳之风寒,亦不可以治阳明之表证,与少阳之半表里也,内经所谓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而洞泄,至夏而飧泄肠澼者宜之、、、、、、今人不知仲景立方之旨,祇恐麻黄桂枝之伤人也”。陈修园《时方歌括》说“术防甘草湿家尝,神术名汤得以方,自说法超麻黄上,可知全未梦南阳”,蔑视之意跃然字里行间,都因为惧怕麻黄桂枝之过也。斗胆处方;麻黄3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甘草10克、苍术40克,依法煎药,取汁400ml,温服200ml。药后温覆取汗。不半时,汗出绵绵,肚中滚动,如厕二便俱下,此脾家实,腐秽当去之故。隔半日再服余药,反不见汗,只是小便通利,大解稀便两次,中病即止,不再服药,身轻热退,肚子也瘪了,看来还能减肥呐!前些日与友在诊所门前对酌,酒过三巡,忘了身体,兴趣来处,又饮啤酒三瓶,晚上凉风习习并不觉冷,第二日就感不妙,饮食注意也不行,到第三日还是病了,发热37.8°,感觉如上述。这一次我有意实验药物分量对效果的影响,减其制用;麻黄15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苍术20克,还是取400ml,分二次服用,效果不如上一次,服二剂才好。可见药量大小是关键,愈信乎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

    对于麻黄和苍术的配伍应用,早年读《名中医治病绝招》中有许公岩先生“治湿证,恒用麻黄、苍术”一文,许老先生的体会治疗湿证虽用祛湿、化湿、散湿、燥湿、渗湿、利湿等诸法,依法用药治之,仍有不少病例湿去复聚,久治不愈,疗效每不满意。后来反复实践,在选药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麻黄与苍术最为理想。因苍术辛苦温(气味雄悍),为燥湿健脾要药,能以其辛温之气味升散水湿,使脾气上归于肺,脾建则湿化。然在脾虚湿积时,肺也不能独建,必失其下输之功能,通调受阻则湿必停聚,又将能发汗利尿之麻黄作配以助肺之宣达,两药同用协作具有升脾宣肺而化湿之功。并发现两药配伍剂量不同而作用也异。等量使用,则见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则尿量大增,利尿作用显著;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尿,则湿邪则自能化。先贤之论,与我体会确实暗合也。(处方用药仅供参考)


 

为治庳痛,亲尝麻黄加术汤的体会
连日长时间上网打字, 含胸抬肩姿势过久, 再加上天气寒冷, 一周来胸胁疼痛, 时轻时重, 持续不已 .伴胞胁敝闷.经拍打,或热水浴后痛减. 思忖为气机郁滞, 寒湿庳阻. 方用麻黄加术加生薏仁. 药用:生麻黄15 杏仁10 桂枝10 生甘草6 生白术15 生苡仁30<单位都为克> 2剂.
药效体验:  2011-3-12午后头煎服后30分全身温热, 微微汗出,同时两侧胸胁疼痛缓解, 片刻后疼痛如释, 应是复杯而愈. 今日胸胁已不疼. 7-8天的痛楚, 一剂而愈.
按: 本证位在太阳, 寒湿庳着肌表, 不通则痛. 麻黄汤功在辛温解表, 加术,苡仁意在利湿. 寒湿去, 当然,庳痛就愈. 而且.药效产生甚快. 亲尝此药汤液甘甜可口, 一点不难吃.

 

麻黄加术治腰痛其效神速, 自身服药的体验

一周前, 在俯身处理电瓶车上锁时突然起立 骤感左腰疼痛, 难于移步. 左腰痛向左背下放射, 这样左腰背一片疼痛, 痉挛, 拘急. 呈持续性. 左腰背如压了块大石头, 难释重荷. 一周来我带着痛楚, 坚持上班, 操持生活琐事, 每活动躯体, 总要引起一阵腰背痛的加重. 在痛苦下我想到了麻黄加术汤. 于是我为自已开方:
生麻黄10 桂枝10 杏仁10 生甘草10 苍术15   2. 药工将2剂药在一个口袋里 中午下班将2剂一起加水1200ml
煎煮40分钟, 吃过午餐后, 将所煎药服了一半, 此药口感不错, 甘甜可口, 一点不难吃, 然后照常躺下午休. 药后不到半小时, 左腰背的疼痛, 板结, 拘急竟很快就消失, 腰背一片轻松, 实出乎我的意料. 药后并末出汗. 下午2点我又如常日, 精神抖擞上班了.

休会 麻黄加术汤为外感寒湿者设. 寒与湿合, 令人烦痛. 表实无汗. 此寒当从汗解而湿邪又不宜过汗 故选用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原是发汗的, 但为了使不发汗过多, 寒去而湿不去故加白术以除湿且缓麻黄发汗之力. 麻黄加术虽发汗而不多汗, 而术得麻黄, 可行表里之湿.
庳证往往是风寒湿三气杂合. 我之腰痛固定不移, 应属寒湿, 尽管湿症的其它表现不多. 但从病机寒证往往夹湿. 因为人本一体, 表里同气, 寒客营卫, 营卫不利, 难免生湿. 麻黄, 麻黄加术汤功在发汗, 又不单在汗, 而可通九窍, 宣通脏腑之气, 这该是麻黄加术汤的止痛机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