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套价值超2万元的小儿推拿讲座视频,有孩子的都要回去看看吧。链接:
还有一套结合了三字经和张汉臣派的:
关于推天河水治疗小儿发烧的问题,这两天看到了几个讨论帖,俺以前没有关注过小儿推拿。看到这些讨论,俺也借此查阅资料,跟大家交流学习。
资料来源:《幼科推拿秘书》、《秘传按摩绝招宝典》、百度百科搜索。
1、在《幼科推拿秘书》中,专门提到过“清天河水(推天河水)”和“打马过天河”两种小儿推拿方法,具体如下:
天河水位置:前臂正中,总筋(注:在腕大横纹下、中四指脉总于此)至洪池(注:曲泽穴,下同)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图235);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100~300次。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等一切热证。
临床应用:①清天河水(推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对外感发热,可与清肺经、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穴合用。对于内热,可与清心经、清肝经、揉涌泉等穴合用;②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
另外,在该书中还有《推拿小儿总诀歌(附)》,其中提到“口出臭气心经热,只要天河水清彻,上入洪池下入掌,万病之中多去得”,这里提到的是让天河水“清彻”,没有提到推拿的方向。
2、俺在另外一本小儿推拿书《秘传按摩绝招宝典》中,看到以下文字。除了《幼科推拿秘书》中所提到的清天河水法(推天河水)和打马过天河两种方法之外,还增加了取天河水法和大推天河水两种方法的说明:
取天河水法:法主大凉,病热着用之。将小儿手掌向上,蘸冷水由天河水推至内劳宫(注:LZ无意中所采用的,便是这种取天河水法);如蘸冷水由横纹推至曲池(注:应为曲泽的笔误),为推天河水法;如蘸冷水由内劳宫直推至曲池(注:应为曲泽的笔误),为大推天河水法。(注:中里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即为此法)。从这段文字来看,取天河水法与其他天河水法的功效是一样的,即属于“法主大凉,病热着用之”。
在该书另外一页,还有对清天河水的说明文字,相当于上一段落中所提到的推天河水法。这点与《幼科推拿秘书》中的描述相符。
3、以下文字则来自于百度百科搜索:
清天河水,小儿推拿方法名。天河,穴位名。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河穴,在膀膊中,从坎宫小天心处,一直到手弯曲池。”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从掌心劳宫推至肘横纹,名大推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名取天河水;由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再以食、中、无名指三指向上拍之,并用口吹天河处,随吹随拍,名引水上天河;以一手大指按总筋处,另一手大、食指如弹琴状弹天河穴,由内关弹至肘横纹上,再以两手大指掐肩井、琵琶、定马等穴,名打马过天河。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喝咽干等一切热症。
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前面文字的概括总结,除了前面提到的清天河水(推天河水)、大推天河水、取天河水、打马过天河等四种方法外,还增加了一个引水上天河。而且,针对这四种方法的总结文字中,都说明“用治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喝咽干等一切热症”
。
综合以上资料来看,各种与天河水有关的方法,无论逆推,还是顺推,还是边敲边吹气等等,其目的是相同的,既治疗各种热症。都没有说顺推心包经小臂一段(取天河水法)是针对风寒感冒的。这点在老师的书中特别提到过:“对于那些夜里手脚心发热,汗出烧不退,烦躁难眠,夜咳不止等热性病症,最为有效。但若是畏冷怕风,神倦易困的虚寒性体质,则万不可用。”。至于老师提到给肝旺脾虚体质患有热症的小儿退烧的推天河水方法,由于自己亲自体验过,所以才推荐给大家。大家使用时,一定别忘了这个寒症禁用这点即可。
说说俺个人的一个经历:
俺曾经有一个小习惯,洗浴时喜欢涂上浴液后,用右手的拇指从上到下推整条胳膊上的经络,尤其是心包经和心经。开始的时候心包经小臂怎么推都没有血色。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发现血色很快可以延伸到手腕处。说明通过这种推法心包经气血循环可以到达肢端了。
后来关注到老师提到的推天河水(从劳宫穴向上推到曲泽穴)去热的方法,虽然俺是寒体,既没感冒,也没发烧,也仍然惴惴不安,于是借一个机会跟中里老师请教。老师说,没事,可以推。再加上老师对关于脾经的按摩方向(从上到下按摩)的解答,俺最终明白,为何在古代医家眼中经络按摩的补泄问题,一直没有在老师的书中特别加以说明(个别穴位除外)。因为,中医传统六法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疏通经络,达到气血循环畅通。对于心包经来说,逆推泄心火,顺推补心血。对我们养生保健而言,目的也是通过培补气血,疏通经络,来达到阴阳平衡。以平为期,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