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操作系统WindowsXP》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4-05-10 11:15:03)
标签:
文化 |
《认识操作系统WindowsXP》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长安区职教中心
一、教材分析:
这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情况,并设置任务让学生了解WindowsXP的桌面和窗口的组成,学习必要的基本操作,这是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组成知识的延伸,也是学习后边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使用计算机都在用该操作系统,但他们大多时间都在聊天、玩游戏,对很多元素熟视无睹,只对自己常用的操作很熟练,好多操作和应用都没涉及过,也不知道该如何用,所以很有必要让他们更系统的认识和学习操作系统的组成元素和基本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四、教学重点:
通过使用“画图”程序,学习WindowsXP应用程序的窗口、菜单、工具栏、对话框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难点: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
八、教学时间: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课 |
复习回顾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演示组成图,指出操作系统的位置和功能,引出第二章题目“操作系统的使用”。提问:我们机房和教室机子装的是什么系统,根据学生回答,提出本节课题。 |
回忆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知识,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
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关联性。 |
|
讲 授 新 课 |
简介WinXP |
简介Windows系列操作和WindowsXP的特点 |
认真听讲,回想WindowsXP的界面并和老师的讲解内容联系起来。 |
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常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
实 践 操 |
布置本节课学习任务及实施步骤: 通过使用“画图”程序,完成以下题目 (1)“画图”程序共有几个主菜单?与该程序相关的对话框有几个/ (2)“编辑”菜单中有些选项是黑色,有些选项是灰色,它们在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3)“查看”菜单中“缩放”选项后面有一个黑箭头,如何使用? 实施步骤: (一)启动计算机,认识桌面组成元素。 (二)使用“画图”程序,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三)关闭计算机系统。 |
和老师共同读取学习任务和需要完成的题目,集中精力准备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
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一、认识桌面 演示桌面组成图并讲解各部分内容、使用方法或功能。 演示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 |
根据老师讲解和演示重新认识桌面。 |
通过演示和标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桌面上的元素、学习操作方法。 |
||
二、使用画图程序 教师指导一个学生操作,讲解相关知识。(应用程序的窗口、菜单、工具栏、对话框的组成和使用方法)。完成题目(1)-----(3) |
一个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演示和讲解,其他学生观察、认真听讲,在心中评价该生的表现,考虑如果让自己操作,该如何做。 |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
||
三、关闭计算机 演示操作步骤并讲解三个选项的使用情况。 |
观察并对比自己的关机习惯 |
让学生认识正常关机的必要性、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 |
||
学生练习 第2题根据课堂时间,部分学生选题 |
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练习 1.用“画图”程序画一幅画保存并提交;2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 |
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练习前面所学的基本操作 |
让学生在做中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并予以解决。 |
|
课堂小结 |
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操作予以肯定,并指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新收获。 |
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同时强化、加深学习成果。 |
|
布置作业 |
完成书P63页制作宣传标志图。(课堂练习未完成的继续完成) |
通过多练提高操作熟练度,巩固本节课所技能。 |
十、教学反思:
1.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为了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法是有效的。
2.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有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即尝试和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方式,使之能够有效的给学生渗透人文素养;
3.在本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要求的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入探索,以创新的思想、灵活的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将学习信息技能与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
4.本节课特意要求学生观察并对比自己的关机习惯,让学生认识正常关机的必要性、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渗透人文素养人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