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苏木山

标签:
旅游 |
内蒙古苏木山
韩 杰
旅友刘才告诉我:5月29号内蒙古苏木山要举行开山节。宣化阳光旅行社组织市民去那里旅游,问我去不去?我很感兴趣,于是到旅行社报了名。
我看了一下地图和有关资料,对那里有了大致了解:苏木山是个森林公园,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境内,位于兴和县城南45公里处,南与山西天镇、阳高接壤,西与内蒙古丰镇市相邻,是晋、冀、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林区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公园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0公里,有森林8万亩,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和天然植物宝库,也被称为内蒙古中西部的“小兴安岭”。它以其险峻的山势、茂密的森林,纷呈的野花吸引着八方来客,每年有内蒙、山西、河北大批游客前往旅游。
29号早晨5点半,阳光旅行社的9辆大巴载着400名宣化游客前往苏木山。北过宣化胜利路就上了京藏高速,大巴平稳地向西驶去。过怀安与内蒙交界之处,是连绵的长城,古时这里是军事要塞,长城的烽火台一个连着一个,有的几十米就有一个。过怀安就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兴和县境内,一下子让人感到天地廖廓苍茫。这里地广人稀,系波状草原与丘陵,公路两旁是成片的油松、樟子松、冷杉、柠条。柠条开满黄色的花朵,给草原洒下一片金黄。沿途的标语不少,如“夏季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构建祖国北方生态屏障”等。由于实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过去“风吹草低见鼠梁”的现象大为改观,虽然还没恢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景,但草也有一尺多高了,只是由于天旱,快六月了,草仍未泛绿。
由于修路,到兴和后不能直接南行,只得东南行西拐绕道几十公里前往。下了高速,道路开始颠簸,景致也大不一样,乡间小路两旁植被稀疏,山岭光秃,有不少山上还在开矿,被挖得千疮百孔,土地焦灼,村庄式微,一派凋敞景象。
由于绕道,路况差,大巴行驶四个小时才到达苏木山。这里是连绵的群山,山一下绿了,绿得生机勃勃,绿得清新养眼,人提着的心一下子沉到绿森森的谷底。山谷两旁是翠拔云天的云杉林,这些云杉有小面盆粗,高达三十米。听当地人说,这里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办林场,现脸盆粗的树已经成材间伐。林间隙地、草坡上开满洁白的朴玉,大山似降了一场瑞雪。朴玉又叫照山白,杜鹃花科,又称照山白杜鹃,灌木,高一、两米,花小似纽扣而密集,一根枝条上有数百朵,它气芳香,味略苦,有止咳、祛痰之功效,也能治支气管炎。这里的大山是植物宝库,有线秀菊、翠雀、紫菀、山丹、野樱等各种野花上百种,此外还有玉竹、黄芩、甘草等中草药数百种。
顺山谷南行二里进入山门,山门是用黄色琉璃瓦盖顶的一座金碧辉煌的牌楼,牌楼柱上有楹联:“山为人间福地,避暑常居此峪口;景乃塞外风光,古帝建都曾在斯乡。”巍巍苏木山北靠北疆大草原,南俯晋原大地,自古为兵家重地,又称“箭山”,战国末年著名的“赵匈之战”就发生于此。苏木山还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先祖拓拔力微的诞生之地。
再南行一里许,山谷旁写有“中国雪谷”、“高原翡翠,绿色王国”、“国家4A级景区”的大木牌。山谷中有石井、凉亭、卖蒙古帽、酒、珠串的小木屋。这里就是登山之处,东面是用木板搭的登山栈道,指示牌上写着此处叫“冰凌沟(洗肺谷)”。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的栈道中行走,夏日这里是一片清凉世界,我穿着长袖衣还冻得直打哆嗦,原来栈道旁是叮咚流淌的碧泉,石头上也爬满厚厚的苔藓。仔细下望,栈道下竟有一米多厚的大冰。导游说:“这里六月份仍蕴冰如玉。”此地已是海拔1200米以上,愈往上走,冰雪的面积愈大,不但在栈道下,沟谷两旁也全是,有的一片面积就有三、四十平方米,夏天能看到冰雪让众人颇感惊讶。导游向我们介绍:苏木山四季有景,春踏青赏绿,观苍茫云海,陶冶情操,顺畅呼吸,能享受“中国好空气”;夏游,避暑纳凉,观林海波涛,山花烂漫,听百鸟鸣啭,流水潺潺,令人神清气爽,如入仙境;秋游,休闲养生,杉涛滚滚,层林尽染,万山红遍,让人如入画中;冬游,观雪健身,看林海雪原,银装素裹,雾凇迷人,寂寥空静,如入琼楼玉宇。
这次登山碰到经常一起玩的宣化旅友不少,有车振魁、赵利民、朱青及老伴李润芳,刘才、侯立根、粱宣生、李桂琴、孙志荣、吕瑞林、王进春与夫人于军、王书良与夫人冉绍庄、王建国与妻子武建英、孙迎新等。马建军与妻子马润珍刚游完三峡不久,还未休息好,又连续游苏木山。
上望,群山叠翠,云气缥缈,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幅垂挂天际。一路花香满径,蒲公英的黄,雪山点地梅的白,马兰花的兰,野豌豆的紫,飞廉的红……点缀在草丛间,如同绿毯上绣着彩色奇葩。曾有诗云:“几代愚公挂翠峦,时光载水染杉川。蝶飞幽境云生树,避暑群山入画笺。”
山奇石嶒崚,有夫子讲道 、硕鼠、情侣石、钻线眼儿等石景。钻线眼儿系一块巨石上有一大洞,酷似古时的钱币,据说谁从中钻过,就可以赢得财运富贵的一生。虽然有木制栈道,但山势陡峭,走三五步就得歇一歇,累得我直想放弃登顶,但又于心不忍,跑了几百里路未登顶,毕竟有些遗憾,于是便继续跋涉。愈往上攀,人越少,大部分人体力透支而半途下撤。而刘才、粱宣生等人一鼓作气地登上海拔2334米的最高峰黄石崖顶,此时已用了3个半小时。而我腿肚子开始抽筋,只登到黄石崖下一百米的凉亭。在凉亭中俯瞰南面,八、九里范围内碧峰如簇,苍连翠接,但再远处的山西天镇、阳高境内则是一片光山秃岭,裸露着刺目的黄色。
内蒙、山西靠近内陆,降雨稀少,属于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科学家认为:年降雨400毫米以下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才能保持生态基本平衡。而山西、内蒙大片山岭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大概不会超过10%。这样的窘境,怎能可持续发展,造福于民?苏木山自2009年开辟旅游以来,收入逐年提高,仅2014年开山节后的四个月,旅游收入就突破500万元。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才能富国安民。